一、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我們的語文課堂大部分學生沉默、不舉手回答問題,只有某幾個學生能和教師積極配合,我認為不能激起學生動腦思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課前準備不充分。問題沒有明確方向,不能引領學生去真正思考問題。
2.問題一個接一個,沒有讓學生對課文知識進行深刻的記憶。
3.問題提出后沒有留給學生思考、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時間。
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呢?在教學中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根據學生的學情、年齡特點,巧妙地提問
針對學生的年齡、學段特征,提出問題,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設計不同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敢于回答問題,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根據內容巧妙設計問題,抓住文章中心
簡短易理解的課文要圍繞課文中心問題展開巧妙設疑,做到簡化而又一針見血的作用。如,教學《三個兒子》時,我緊緊抓住中心:老爺爺為什么說我只看見了一個兒子?圍繞這一中心問題,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討論并體會課文中包含的樸素而深刻的道理——“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這節課氣氛濃烈,學生積極主動,很快就掌握了本課的知識。
文章脈絡復雜的課文要圍繞中心提出易理解的小問題來學習。如,教學《灰雀》時,我圍繞從課文中你能體會到誰對誰的愛引導學生思考:(1)列寧對灰雀的愛;(2)小男孩對灰雀的愛;(3)列寧對小男孩的愛,讓學生從這些小問題圍繞中心——愛去進行學習。
3.尋找學生的興趣點,巧設問題
學生有興趣才有愿望去學習,才能主動去思考,只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氣氛才能讓課堂充滿生氣、活力、愉快。在二年級下冊《恐龍的滅絕》一課,學生對恐龍充滿了好奇。我放手讓學生自己查資料,提出問題,學生積極踴躍地提出問題:“二百億年前的恐龍怎么消失了?”“氣溫下降對恐龍有什么影響?”“宇宙撞擊地球的后果是什么?”等等。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閱讀課文、思考問題,去探尋、猜測各種原因。
4.加強互相交流,把時間還給學生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回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是需要一些時間來思考的。因此,我們在設計問題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讓學生深入思考、互相交流、合作學習。
富有藝術性的問題會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啟迪;會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能幫助學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知識,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我們要積極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精心設問,巧妙設疑,注重課堂提問,使課堂提問成為促進學習的有效手段。
(作者單位 河南省安陽市北關區勝利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