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科學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的今天,教師開始靜下心來關注學生的科學素養有沒有真正得到發展。從“學生對科學的態度、學科地位、學習方式、課程資源的開發、學習評價”五個方面,調查了一所農村中心校學生的科學學習現狀,希望能做“他山之石”,給當下的科學教學提供一些理性思考。
關鍵詞:背景;結果與分析;思考與建議
一、調查背景
在科學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的今天,各種形式的課程培訓、優質課觀摩,使科學教師接受了一次全新的理念升級。“自主、合作、探究、科學素養”成為每一位科學教師耳熟能詳的名詞。為此,筆者選擇了一所農村中心小學,從學生的角度展開了一次調查,進行了深度分析與反思,希望能做“他山之石”,給當下的科學教學提供一些理性思考。
二、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科學的態度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和求知欲。”在回答“喜不喜歡科學”的問題上,三、四年級回答“不喜歡”的學生共1名,而參與調查的五年級的55位學生中僅有17人回答“喜歡”,38人均回答“一般”或“不喜歡”。
分析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科學學科的興趣正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減退乃至消失。走訪回答喜歡率較高的四年級學生時發現,在老師的指導下,全班90%的學生都養了蠶,而且很多學生的蠶已結了繭,說明動手操作、親歷科學對激發學生科學學習興趣的作用不可忽視。
2.學科地位
在“科教興國”戰略目標的要求下,科學學科的地位不言而喻,科學學科對培養人、發展人、創造人的作用也無需多言。從科學課“有沒有被改上成其他課”的調查情況來看,回答“經常被改上”的占調查人數的22.8%,回答“很少改上”的占總數的31.8%,回答“沒有”的占總數的45.2%。從統計結果看,部分教師的課程意識仍比較淡薄。其中一個班55人中有38人回答“經常改上”,僅有1人回答“沒有改上”,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思。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學校都已配備了專用的科學教室。在“科學教室有沒有使用”的回答上,有2個班的同學選擇了“經常”,有1個班的學生選擇了“有時”,有1個班的學生回答“基本沒有”。從調查結果看,科學教師已開始逐步學習使用優質教學資源,但還存在著不平衡,少數教師對實驗教室及實驗設備的利用率不高。
3.學習方式
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只有在學科學、做科學的親歷探究中,學生才會真情地體驗到科學之美,才能體會到學習科學的無窮樂趣,才能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從“有沒有要求填寫實驗記錄”的科學學習習慣調查結果來看,所有學生均回答“有”。在“有沒有分學習小組”的調查上,有2個班回答按學習小組學習,有2個班回答“沒有”。分析調查結果,說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問題,部分教師可能仍在“穿新鞋,走老路”,搞應試教育。從“動手做”的統計結果看,由于學校教具、實驗條件等硬件設施的缺乏,教師對“做中學”教學理念的認識不到位,缺乏對教材中實驗的靈活處理能力,導致學生的科學探究時間被擠壓。
4.課程資源的開發
課程資源是科學學科存在的基礎和前提,課程的豐富性和適合性決定著課程目標的實現范圍和實現水平。從調查結果來看,所有被調查年級均未設置生物角或科技角。在學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所有學生僅局限于閱讀科普讀物,根本沒有參觀、訪問等活動。參加過科學小制作的學生只占總數的4.9%,寫過科學小論文的學生占總數的11.9%。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的科學實踐活動形式單一。這可能是學生科學興趣隨著年級升高而逐步消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5.科學評價
有效的評價能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從走訪中了解到,大多數教師的評價采用的是考試形式,評價方法單一。
三、思考與建議
從學生的學習現狀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值得重視。
1.強化課程意識,著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如果說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我們教學的根本宗旨,那么科學興趣是實現這一宗旨的基礎。教師一定要充分挖掘科學學科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享受到發現之美、成功之樂,課程意識千萬不能淡薄,隨意將科學課改上其他學科,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副科”的意識。
2.切實更新理念,用豐富的親歷活動組織教學
目前,大多數科學教師可能并不具備科學學科知識背景,還不能游刃有余地勝任科學學科教學,往往會采取知識講授的枯燥的說教形式。這不僅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科學的興趣,而且失去了課程本身的價值。科學教師一定要讓我們的科學課“動”起來,在教學中有效地組織好異質學習小組,抓住教材中實驗、活動的核心目標,因地制宜,靈活地變通實驗,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重視評價激勵,關注對學生科學能力的評價
科學教師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重視過程。如果不改變評價模式,教學必然會陷入應試的泥淖,教學方式也很難真正改變。只有改變單一的考試評價模式,真正關注學生科學能力的評價,了解學生解決問題、動手操作的水平,才能真正從科學素養的層面上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4.豐富學習方式,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課程資源可分為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校內資源是豐富課程資源的重要途徑。因此,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科學實驗室、科學實驗儀器,高效地使用好這些資源。
同時,科學教師本身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科學教師的科學素養決定了科學課程資源的識別能力、開發利用程度等。因此,科學教師加強學習、更新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是改變學生學習現狀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 江蘇省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