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實際教學中,小學部分學科諸如音、體、美、綜合實踐等沒有卷面考試的任務,不影響學生的升學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因此成為所謂的薄弱學科,其中當然有悖于教育部提倡的素質教育精神。鑒于此,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始終堅持規范辦學,以素質教育理念和新課改精神為導向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促進薄弱學科建設和實踐的工作方法,努力做到立足自身、立足本校,實現自我提高和自我進步。以下是在農村小學薄弱學科教學管理實踐中的一些心得體會,還望廣大同仁不吝賜教。
關鍵詞:農村小學;薄弱學科;教學管理;提高素質
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體系是教育部根據一定的調查和實踐研究而確定的。不同的學科安排了不同的教學時數,共同完成小學教育教學任務。其課程體系的安排目的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學科沒有卷面考試的任務,小升初不作為考試科目,因此成為所謂的薄弱學科。薄弱學科就是相對于語文、數學、外語等科目而言,不被學生和老師重視的學科。例如,音、美、體、綜合實踐等科目,因其學科教學時數少,不影響學生的升學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師資力量由于其學科特色而缺乏人才,特別是在農村學校中,音體美學科的師資更是表現出缺乏的嚴重情況。所以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學科?;谝陨显?,產生了所謂的薄弱學科教學,這也成為現代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產生薄弱學科的原因
音、體、美、綜合實踐由于不作為考試科目,被忽視成為薄弱學科,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農村學校音、體、美師資短缺
學歷高的學生畢業后不愿意回到鄉下教學,原來的教師呈現老齡化,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現狀。還有部分學校的老師由于沒有經過專業學習,還有一部分老師由原來的民辦教師轉正后任課,不具備專科教學的基礎條件,無法勝任音體美的專門特色教學。
2.現有教師繼續教育水平較低,工作中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較差,導致師資隊伍的素質后天營養不良
一部分教師學歷不達標,沒有在工作崗位上進行上一層學歷的教育,或者即便學習了也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導致教學中素養不足,沒有后續力量,特別是新課改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他們不能很好地適應,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也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老師出現老齡化現象。
3.學校管理方面的因素
由于課時數少,又不進行卷面考試,因此在學校領導和老師中都有一種對這些學科的輕視心理,管理理念上缺乏應有的重視。對這幾科的校本教研力度不夠,一些教研和教學工作流于形式,沒有夯實基礎。
長期以來,農村小學的教學一直是一個困擾各級主管部門的難題,特別是薄弱學科的管理和教學工作,未引起有關人員的重視。薄弱學科不考試,沒有卷面分數,因此一些學校就可以不開課,尤其是村一級學校,一個班主任兼職幾個科目的教學,專職教師人數極少,設備購置限于經費的制約,提高這幾科的教學質量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加之管理上的一些弊端,使得這幾個學科的成績不見起色。
二、強化薄弱學科管理的策略
1.強化理念,轉變觀念
在學校教學工作中,首先要解決理念和認識問題,因為態度決定工作成績。提高領導、教師的思想認識,強化對幾個學科學習重要性的認識,是解決薄弱學科管理問題的首要條件。學校教學工作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素質教育,加強英語、思品、音、美、體、綜合實踐的教學管理工作,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需要校長和任課教師乃至全體教職工在思想上重視音、體、美,認識到所謂薄弱學科同樣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是人才素質的主要構成內容。轉化薄弱學科的管理理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這就從學校領導開始轉變教學觀念,把素質教育貫徹到教學實踐中。搞好薄弱學科老師的在職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為提高教學效率打下基礎。另外,要強化薄弱學科的校本教研工作,加強學科的備課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2.加強管理,穩定隊伍
由學校領導專人負責組織相關學科教研組,成立“薄弱學科教學研究小組”,把薄弱學科的建設工作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去處理。在農村小學中,首先要保證開足開全學科,保證課時數,保證師資的配備,保證老師的專業素質。能夠做到這一點對農村學校來說很難,不能依靠上級,只能依靠自己。立足校本,發揮校內名師作用,以老帶新;加強老師的專業素質提高,為老師提供外出聽課學習的機會,到重點學校去聽課,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穩定教師隊伍,使其能夠對自己的職業有一個長期的規劃和發展。鼓勵老師在職學習,爭取學歷進一步提高,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師的專業性很強,教師隊伍的新鮮血液不多,因此要把提高校內教師的素質作為重要任務。也可以外聘素質高的老師作為代課教師,補充師資不足的現狀,保證學校擁有一支各個學科都齊備的專職教師隊伍。
3.注重培訓,提高素質
教師是學校教學工作重要的生產力,是具體教學工作的實踐者,因此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決定著教學效果。很多學校的管理者都意識到了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性,力爭培養一支業務過硬的教師隊伍。因此在師德教育的基礎上,大力提倡老師的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將是學校加強薄弱學科建設的重要手段。學校在教學管理中,倡導教師強化自身的素質,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定期召開校內公開課展示會,促進教師的業務研究和學習,鼓勵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撰寫本專業的論文。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共同提高,使薄弱學科教師隊伍在穩定中提高。教師素質的提高關鍵是對其業務的培訓。(1)知識培訓。一個優秀的教師要做到學識淵博,這樣才使學生真正受益。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緊跟時代節拍,特別是學習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重要理論,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這樣才能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避免教師依靠老經驗,閉門造車,因循守舊,固步自封。(2)業務培訓。要求教師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校內開展“青藍工程”,以老帶新,師徒結對共同提高。采取請進來的手段,把重點校的名師請來做示范課。在親歷名師的教學中,通過雙方的經驗交流,促進本校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在更新教學手段方面,也要強化培訓,提倡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進課堂,這樣可以促進教師的業務提高,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薄弱學科教學與管理是農村小學教學管理的重點,雖然這種情況在時下的農村學校中普遍地存在,要立刻改變顯得很難,而且有些因素不是學校自身可以解決的。但是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始終要堅持促進薄弱學科的建設和實踐工作,立足自身、立足本校,實現自我提高和自我進步。同時,管理者要正視現實,規范辦學,以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為辦學理念,積極探索促進薄弱學科建設和實踐的工作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永虎.農村小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秀教育論文集,2000.
[2]王娟.農村小學研究性學習之行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楊紅.農村小學學科教學的行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紀劍學,李國哲.提高村小教學質量的捷徑[N].中國教育報,2000.
(作者單位 浙江省永嘉縣巽宅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