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與健康的課程價值是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新時期的人才不但要有超強的工作能力、強健的身體素質,還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充分利用學科特點,挖掘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體育;心理健康;成功
作為一名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體育學科的育人價值絕不僅僅局限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體魄,而是著眼于學生生命成長和體育學科本體的一套體系化的結構。那么,針對當前學生的情況,從哪些方面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本文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體育學科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挖掘路徑。
一、不健康的心理現象分析
萬事萬物都是有因果關系的。只有找到病根才能治病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多年的教學中,筆者發現孩子的不健康心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1.缺乏自信
此類型的孩子主要是因為孩子身體某一缺陷的影響或者從事運動過程中的失利存在陰影,致使其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運動或運動成績不理想,怕別人笑話而導致的自信心缺乏。
2.性格孤僻,不合群
這一類型的孩子主要由于家庭不和諧。這種性格的孩子在課堂上主要表現為課堂參與不積極,不愿和別人交流,神經木訥。
3.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與他人交流合作
此類型的孩子一般在家中嬌生慣養,事事以自我為中心。
以上分析的幾種不健康的心理問題都是體育教學中最為常見的,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善于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問題。雖然小學生的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問題都是淺層的,但處理不當將會導致越積越厚,造成心理障礙的發生。
二、解決不健康心理的方法
1.排除畏難情緒,體驗成功感覺
體育課是大多數學生最喜愛的課程,也是以身體參與為主的一門學科。課堂中多數同學能積極主動地按老師要求完成動作練習,但也存在個別發育遲緩、肥胖或性格內向的學生產生不自信,從而不敢或不能正確完成。這時就要對他們適當降低難度、放寬要求并且適當地鼓勵和幫助,直到其能夠正確地完成動作,充分體驗到成功的感覺為止。
2.利用集體榮譽感來感染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集體榮譽感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的并且是潛意識的。針對部分不合群的孩子可以在體育課中利用孩子的集體榮譽感,使他們能更快地融入集體中去,從而改變自己孤僻的性格。
3.轉移注意力,坦然面對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很多情況下產生緊張的情緒,是由于他們過分注意那些令人擔心的事物或情境造成的。當情緒處于高度緊張時,轉移注意力不失為消除緊張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
4.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現在的孩子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里從來都是說一不二,個性很強,不善與人交流、合作,在學校里,這種壞習慣不自覺就使了出來,從而形成了一種不善與人合作、單獨行事的作風。體育課中要不斷創設合作游戲等活動。
5.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
體育課程教材本身表現為競爭、對抗和堅持的特點。雖然體育教學側重于健身的屬性,但利用教材競技的特性對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是很有幫助的。
其實,體育課堂是一個動態、開放的過程,課堂教學中意外變化較多,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無所不在的。有可能一句表揚的話、一個善意的微笑就能改變學生的不健康心理,從而形成進取、樂觀、開朗、有責任感的新時期學生,改變學生不良的心理,以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汴塘鎮馬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