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寧可三日食無肉,不可一日不讀書。”可見書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實施新的課程標準,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讀書能力和培養學生積累知識的意識,就需要教師廣泛地開展小學生讀書活動。那么如何搞好這項活動呢?
一、“趣”為先導
在讀書活動中,教師應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首先,指導學生選擇符合自己“口味”的書籍。讓他們帶著興趣去讀,在讀書中得到快樂。如,低年級學生大多數喜歡帶圖片的書籍,教師可推薦一些注音讀物,閱讀指導上突出“直觀、趣味、具體”;中高年級學生大多喜歡歷史故事等讀物,在閱讀指導上突出“巧安排、勤指導、促提高”的特點。
二、“讀”是關鍵
在讀書過程中,讀是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在學生讀的過程中,關鍵要學生明確讀書目的,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讓學生知道:“怎樣去讀,讀什么。”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書籍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在閱讀方法指導上,我總把一些讀書方法滲透給學生。此外,還要讓學生知道不同題材的文章要達到不同的要求。
三、搞好“三個結合”
1.讀書活動與寫讀書筆記相結合
每周開辟兩節專項閱讀課,學生準備統一讀書筆記本,通過讀書把所思所感所獲寫成讀書筆記。筆記項目包括:(1)故事梗概。(2)摘寫精彩段落。(3)妙詞佳句。(4)心得體會。低年級學生可采用“圖畫日記”的方式,要求學生畫一幅回憶畫或想象畫,并用一兩句話表達讀書的點滴體會。
2.讀書活動與辦手抄報相結合
通過讀書,學生獲取了大量的信息,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通過辦手抄報的形式,最容易激發學生把獲得的知識展現出來。為此,我校要求3~6年級學生每月辦一張專題手抄報,從選材、組材到設計,整個操作過程都由學生獨立完成。版面要新穎,內容要豐富,書寫要清楚工整,創意性強,這樣激發了每一個學生的讀書欲望。
3.讀書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
大量的課外閱讀,能使學生凈化心靈,但更重要的是,還需提供更多的從知到行的實踐機會。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日,我校積極組織全校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富有教育意義的實踐活動。
古語說得好:“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讀書機會,將使孩子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為了祖國的“花朵”更加璀璨,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搞好這項活動吧!
(作者單位 河北省滄州市劉家廟鄉肖官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