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健康教育與體育教育是分開進行的。健康教育偏重生理、心理知識傳授,缺乏行為指導和行為促進;體育教學又重視技術的教學,忽視情感、個性的培養、身體的合理保養及健康指導。然而影響學生健康的因素很多,涉及遺傳、營養、環境、醫療、衛生、生活方式、心理和精神狀態等。單一的教學已無法解決“健康”的全部問題。要達到增進學生健康的目標,體育是增進健康最有效的手段。那么,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健康教育呢?
一、優化環境,促進教學
環境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教師和學生的身心健康。在良好的人際關系背景下,師生之間的積極關系所帶來的積極情感、合作支持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氣氛,都將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由于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與活動要遠遠多于其他課堂教學,也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因此,教師應營造活潑、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充分體驗體育學習和活動的愉快感,在有效地掌握運動知識和技能、提高身體健康水平的同時,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
二、課堂教法,靈活多樣
全方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培養學生運動興趣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參加學習活動的最大動力。
三、調控課堂,心理滲透
體育教學課堂空間的廣闊性、學生身體的活動性、學生人際交往的多邊互動性、運動技能學習的復雜性等特點,決定了體育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意外性生成事件十分常見與多發。這些意外性生成事件蘊含著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各種生成和變動著的、稍縱即逝、積極而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活的教育資源,不失時機地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總之,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體育教學必須把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深化體育教育改革,采取有力措施,把健康教育落實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確保學生受到良好的健康教育,使學生的健康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縣瞻榆鎮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