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改進】
改進一:將傳統的講授課變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課,并使用導學案導學。
改進二:將教材上“觀察圖1.1-3”改為用自制教具“土唱機”來探究完成。
改進三:將教材上的“用一張桌子做探究實驗”改為用自制教具“固體、液體、氣體傳聲實驗探究器”來完成。
改進四:將教材上的“真空罩演示實驗”改為用自制教具“真空不能傳聲實驗探究器”來完成。
改進后的優點:
1.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改用“固液氣傳聲實驗探究器”后,比起教材上的推理更具說服力。
3.改用“真空不能傳聲實驗探究器”后,比起教材上的演示實驗效果要好很多。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導入
播放視頻:
1.壯觀的瀑布,鏡頭突出水花及水波。
2.青蛙蛙聲,鏡頭突出氣囊。
3.蜜蜂的嗡嗡聲,鏡頭突出翅膀……
二、進行新課教學
1.組織人提問:剛播放的這些視頻中,有很多的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大家知道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嗎?那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本節的內容吧!
2.教師分配各學習團隊的匯報任務及發放相應的器材和資料。
(1)團隊:聲是怎樣產生的?
發放器材:半燒杯水、音叉。
結論:聲音是由物體的_______產生的。
(2)團隊:列舉生活中你所熟悉的聲音,并說說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你熟悉的聲音:____________
(3)團隊:唱片是怎樣記錄聲音的?聲音還有哪些記錄方法?
發放器材:手搖離心轉臺、自制土唱機。
結論:唱片是用深淺不同的_______來記錄與保存聲音的。
聲音還有_______等記錄方法。
(4)團隊:聲音是通過什么向外傳播的?
發放器材:“固體、液體、氣體傳聲實驗探究器”、一大燒杯水。
結論:聲音是通過_____、____、____三種介質向外傳播的。
(5)團隊:真空能傳播聲音嗎?
發放器材:真空不能傳聲實驗探究器。
結論:真空_______傳聲。
(6)團隊:聲音在空氣中以什么形式傳播?
發放器材:半燒杯水。
結論:聲音在空氣中以_______形式傳播。
(7)團隊:聲音的速度受什么因素影響?
結論:聲速受_______和_______的影響。
(8)團隊:你有什么方法測量聲音的速度?
你的測速方法:________________
3.各團隊內的學生進行交流合作與討論,準備本團隊的匯報內容。
4.各團隊的學生依次到講臺前匯報各自的專題內容(在此期間教師可適時點撥與補充)。
5.全班學生自我總結本節課的所得。
6.課堂檢測(教師抽取導學案中的一些典型題進行點評)。
(作者單位 貴州省福泉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