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把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落到實處,其中轉化學困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面臨的挑戰。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學生自身因素等,現主要從學生因素著手分析,并針對這些形成原因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學困生;形成;轉化
我們把那些學習沒興趣,基礎比較差,失去學習信心,在行為習慣和學習方法上有明顯缺陷的學生稱之為“學困生”。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轉化學困生,就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面臨的無法回避的挑戰。我們知道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學生自身因素等,現主要從學生自身因素著手分析,并針對這些形成原因提出一些建議。
一、學困生自身因素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等與學習成績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學困生往往在這些方面卻十分欠缺。
1.心理特征
學困生最顯著的個性特征就是他們自我評價低,自卑心理嚴重,考試屢考屢敗,長期處于班級的“底層”,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學習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也有一些學生趨于自暴自棄的心態,有時興趣上來了,就寫寫作業,沒興趣了,不管老師怎么鼓勵,家長怎么批評,都無動于衷。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
2.學習習慣
學困生的學習習慣往往不好,他們上課喜歡做小動作,回家做作業時邊做作業邊看電視或邊吃零食,本來只需要20分鐘完成的作業,他們得要一兩個小時,既沒有效果,又沒有玩耍的時間,并且感覺很疲憊,長此以往產生厭學情緒。
3.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困生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后完不成作業,或干脆不做作業,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遇到探索性問題時,經常不知所措,分析綜合的能力較差。這主要是學困生一般都是學習機械、呆板,不了解、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學到的知識處于零散的無序狀態,無法形成知識結構。尤其遇到較為復雜、需要綜合運用已學知識才能解答的問題時,更是束手無策,而且依賴心理強,上課依賴老師,作業依賴同學和家長。
二、對學困生的轉化措施
1.“愛心”感化,喚起自信
有言道“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把對學困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都會使學困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從而促進他們積極上進的決心,增添他們的自信心。
繁體字的“愛”,一是中間有“心”,二是下端有“友”。這說明我們對待學生要以朋友的方式用心去疏導。愛學生要講藝術,既不能“泛愛”,也不能乏愛,一定要講究愛的方式方法。如,我班劉思宇,膽子小,接受能力也差,可學習上遇到困難不敢請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點。我對她進行心理疏導時,問劉思宇最近為什么能取得較快的進步,她半天說不上來??僧斘覇柫硪幻麑W生:“你覺得老師最喜歡咱班誰?”這名學生沉默了一會說:“劉思宇?!蔽液芤馔猓蛦枺骸盀槭裁从X得老師喜歡她呢?”學生回答:“老師老夸她,從來沒有批評過她?!蔽乙幌耄瑹o論在全班面前還是獨自給劉思宇批閱作業時,每次都用鼓勵性的語言,有時因為她的作業有一道題寫得很不錯,有時因為她比往常提前交了作業,還有時甚至僅僅是她舉手的次數多。雖然她的成績是班里最差的,雖然很簡單的問題我講過幾遍以后,她還是不明白,但當她做對題目時,我總會表揚她、鼓勵她。其實我只是覺得她膽子那么小,看東西的眼神給人的感覺總是怯生生的,所以才沒有批評她,沒想到卻在無意之中激勵了學生的上進心。從那以后我就十分注重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他們談心,和他們交朋友,形成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最可喜的是劉思宇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居然像變了個人似的,課堂認真聽課,并且積極舉手發言,家庭作業書寫認真。當然了,這時候展現在我眼前的往往是劉思宇笑得緋紅的臉。
2.明確目標,體驗成功
每一個學生都如一彎彩虹,赤、橙、黃、綠、青、藍、紫,色色奪目。學生如一個百花園,星星點點,朵朵爭艷,不管成績是哪個層面的學生,不管表面上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他們都具有“渴望進步、渴望成功”的強烈學習欲望。
如,我班羅發琦,課堂上發言很積極,但就是不寫作業,于是布置作業時,我每次都單獨給他布置一兩道類似于“看拼音寫詞語、判斷對錯”這樣的小題,并且告訴他,只要在五分鐘之內做完就獎勵他一朵小紅花,結果他一改往日拖拉的習慣,很快就做完了。當我把小紅花貼在他的作業本上時,他居然高興地說:“老師,你再給我布置些作業。”如此常常激勵他,使羅發琦逐漸感覺到學習原來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這種方法效果較好,既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又改掉了不良的學習習慣,而且普及面廣,隨著學生的變化還能及時調整目標,等該生的學習習慣穩定后,教師要幫助學生再分析自己的學習情況,在確定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制訂學習計劃;在學習計劃執行期間,幫助監控學習過程,維持或修正學習計劃;幫助學生在計劃執行一個階段或結束后評價學習效果,總結學習經驗,從而使之徹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查漏補缺,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主要方法有:采取對“學困生”補在前和補在后相結合,有效地進行個性化學習指導和適當補課的方法;實施單元達標教學,及時反饋,出現問題及時補救的方法;采取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方法;采取分層次與分組教學,分層次提出要求,分類指導,分層次評價的方法;采取“優生”帶“學困生”的辦法和指導“學困生”讀課外書,參加課外活動,加大信息量的辦法等等。
總之,在現行的教育機制下,有教育存在,就有“優秀生”和“學困生”的存在。由此,“學困生”及“學困生”的轉化將是我們教師要永遠面對的問題,并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但我們堅信,上帝創造了他們,一定會讓每個孩子開出鮮艷的花朵。
(作者單位 甘肅省嘉峪關市逸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