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新課標精神,閱讀教學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參與意識,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擯棄繁瑣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所騰出的時間用來安排朗讀、默讀、復述、背誦,使學生達到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從而達到創新教育的目的。
一、創設情境,激趣誘讀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要渠道,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神態要充滿濃厚的情趣,教師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個性差異精心設置情境,把學生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努力使學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自主學習中來。例如教學《小猴子下山》這篇文章時,我利用投影展現出一只活潑可愛的小猴子從山上跑下來的情景。邊放投影邊引導:“同學們看見這只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呢?”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課堂頓時活躍起來,他們紛紛發言:“小猴子下山來干什么呀?”“小猴子下山后要到哪些地方?”“小猴子下山后的心情怎么樣?”“小猴子看見過什么?”……學生們有問有答,還有的為了不同的答案而爭論得面紅耳赤。我趁機誘導:“同學們想知道答案嗎?”學生們忙說:“想?!蔽艺f:“那你們知道答案在哪里嗎?”學生恍然大悟:“哦!在書上?!庇谑?,學生們紛紛主動讀書,課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熟讀成誦,感悟升華
在課文教學中,先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知識,然后分析理解課文。感悟的途徑主要是“讀”。朗讀或朗誦是一種訴諸聽覺而進行的藝術加工,用恰當的音量、音質、語調等繪聲繪色地朗讀,可使聽者更快、更直接地進入文章描繪的情境,獲得用眼睛看不到的東西。如《大自然的語言》一文。學生對“大自然”這個詞感覺不是很具體,對“大自然也有語言”的理解更困難。教師通過放錄音、范讀后讓學生反復練讀,從“青蛙”“魚”等大自然的成員活動中感悟規律,“人們看見青蛙從洞里跳出來了,就知道春天已經來臨”“從魚鱗上的圈圈就知道魚的歲數”,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教師這時可趁熱打鐵:“你能舉更多的例子說明大自然的語言嗎?”“下雪了說明冬天已經來臨了?!薄疤鞖庋谉嵴f明是夏天。”“西瓜成熟了,夏天到了?!薄按笱隳巷w,樹落葉,說明秋天到了?!薄皹涞哪贻?,一圈為一歲?!薄梢?,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培養。這樣,學生不僅鞏固了學到的知識,而且培養了他們熱愛讀書,從讀書中獲取知識的好習慣,為“創新”奠定了基礎。
三、知識轉化,培養創新
“創新”教育是培養現代接班人的創造性教育。創造性教育是適應社會發展和人們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藝術教育思想?,F代社會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價值在于創造。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教學改革要著眼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和素養的培養,尤其是創造力的培養。如教學《烏鴉喝水》時,教師總結說:“烏鴉多會動腦筋,它為了喝到水,能想出這么好的辦法?!睂W生卻說:“老師,其實還有辦法!”老師鼓勵:“還有什么好辦法呢?”“烏鴉可以拿一個較大的石頭砸破瓶口,就可以喝到水?!苯淌依镯懫鹆藷崃业恼坡?。又一個學生說:“把較大的石子壘在一起,推倒瓶子,讓瓶口碰到小石子,瓶口斷了也可以喝到水?!薄霸谄靠谔幍牡厣贤谝恍】?,直接推倒瓶子,水流到坑里,也可以喝到水,雖然水會失掉一些,但還夠烏鴉喝?!薄@一個又一個的獨立見解,連老師都想不出來,這就是創新意識的萌芽。
總之,現代教育是素質教育,其實質在于培養“創新”人才。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應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作者單位 隋淑美: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池西區小學 周淑梅: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池西區第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