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了“讀”的基本要求:“到六年級結束時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可是,現實卻不斷地提醒著我們:到了高年級,在原來簡單的日常會話基礎上增加了容量大的語篇閱讀內容,很多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像剛開始那么積極了。有些孩子在課堂上反應積極,并且能夠運用語言進行交際,但當他們拿起書本時,就無法讀出來,碰到閱讀理解就“頭大”。
作為第二語言,我們的教學環境是比較缺乏的。英語課外閱讀需要“量”,更需要“質”。那么,英語閱讀的“量”和“質”在哪里呢?
我受到語文學科老師的啟發,也同樣給孩子們在黑板上開辟專門的區域,準備一些課外閱讀的材料,張貼出來,讓孩子們讀讀看看,并有周期地更換。一來可以給孩子擴大英語閱讀的“量”,二來可以給孩子帶來課本以外的知識,讓孩子在課堂教學之外找點樂趣,通過閱讀充實自己,以期待“質”的飛躍。
一、幽默類的閱讀內容,讓孩子“靠”過來
蘇聯教育家柯羅廖曾說過:“有趣味,有吸引力會使東西被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小學英語教學,興趣第一。孩子對英語有興趣了,教學就成功了一半。閱讀教學也是如此。所以,我首先給孩子選擇的課外閱讀材料以輕松、幽默、有趣為前提。記得有一次,我給孩子們推薦了一篇英語小短文,大概意思是:父親不在家,小兒子說:“我要坐父親的座位,那樣就是家里的老大。”大兒子聽了說:“坐父親的位子不算老大,有本事要坐媽媽的座位。”閱讀完這篇短文,孩子們熱烈地說:“我家里也是我媽說了算。”有些孩子還迫不及待地把文章抄下來,說:“今天我要讀給我媽媽聽。”一個學生只有對英語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把閱讀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會由被動閱讀轉為主動閱讀,才會有閱讀的自信心。
二、知識性的閱讀內容,讓孩子“懂”起來
閱讀有助于鞏固和積累詞匯、培養語感、豐富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可以訓練學生發展英語思維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對發展個性、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等都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我第二選擇的課外閱讀內容多為一些知識性的短文,這些閱讀內容簡短、易懂、生詞不多,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了解中西方語言文化的差異,獲取更多的信息,并且會讓他們覺得閱讀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例如,介紹北京的HuTong,Olympic games,中、美、英、日四國的茶文化,中國的端午節,美國的萬圣節等。適當、適量的英語閱讀有利于鞏固和擴大詞匯量,增強語感,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
三、寓言故事,讓孩子“傲”起來
不同內容的閱讀材料,可以讓學生感到閱讀是一種享受,是欣賞文章,而不是呆板地讀文章。課外閱讀材料除了可以選擇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的幽默故事、日常生活情景、各國各地區的生活文化介紹等內容外,還可以選擇大家熟識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如,《狐貍和烏鴉》《狐貍和葡萄》《烏鴉喝水》《龜兔賽跑》《皇帝的新裝》等故事都是老少皆知的。正因為孩子已經有了母語習得的基礎,所以他們會對閱讀內容有好奇心,就是遇到生詞也會猜測推敲。有些孩子的接受能力比較強,我就把他們組織起來演一演,表演的孩子都會覺得驕傲,覺得英語學習是很有勁頭的,英語閱讀還蠻帶勁的。
四、自編的歌謠內容,讓孩子“賽”起來
Rhyme,Chant是學生比較喜歡的形式,我經常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將閱讀內容改編成Rhyme,Chant的形式。如,試著把短文中的對話轉變為一段文章,讓學生編一編,編得好的作為推薦內容讓大家學習誦讀。這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還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方法,更能考驗孩子對短文閱讀理解到了什么樣的水平。例如,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第一次出現了打電話情景。用英語打電話和中文打電話是截然不同的,學生如果分辨不清楚,肯定會影響閱讀的效果。所以,課文教學結束后,我讓孩子試著編一編。班級里有個學困生,為了讓自己記住兩者之間的區別,寫了這樣兩句話:詢問對方Is that?介紹自己This is...雖然只有寥寥幾字,但是我想孩子已經抓住了重點,并試著自己突破了難點,已經難能可貴了。
五、匹配的閱讀內容,讓孩子“富”起來
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課本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我還喜歡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和課本聯系較強的課外閱讀短文。例如,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8 At the weekends是一篇談論周末活動的課文,但詞匯卻是介紹各種昆蟲,顯然,詞匯和句型、短文之間無必然聯系。所以我找了些介紹昆蟲的短文,圍繞單詞討論各種昆蟲的外部特征、習性等,然后再去理解短文,更加真切地了解課文中“catch insects”的樂趣,使得學生的認知過程充滿了情真意切的感受。潛移默化之間,孩子對閱讀有了更深的理解,視野拓寬了,知識更加豐富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又回來了。
宋代朱熹提倡:“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于讀書,讀書之法,莫貴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于居敬而持志。”英語閱讀不是學生生來就喜歡的活動,需要教師有選擇地提供課外閱讀內容,有責任心地注重課外閱讀過程中的“量”與“質”,不斷地“誘惑”學生,讓他們慢慢地喜歡上英語閱讀,并享受到英語閱讀舞臺上的無限精彩。
(作者單位 江蘇省無錫市新區碩放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