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英語課外作業的優化設計是英語教學及學生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它能及時有效地反饋的情況,通過對作業的布置和批改,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并運用所學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能進一步優化教師的教學。傳統的英語課外作業內容范圍狹窄,形式單一,量大呈簡單機械操作,束縛了學生的發展空間。新課改背景下,英語教師需要進行大膽的創新和改進,讓英語課外作業的布置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關鍵詞】新課標 初中英語課外作業 優化設計
英語課外作業不僅是課堂教學和課內作業的延續,也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大力提倡面向全體學生的多樣化、探究性學習,注重學生作為個體參與和體驗知識、探究知識,并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反思、創造、合作、交流活動。但我們必須改革傳統的英語“題海戰”方式,優化英語作業設計,就好比給學生一份休閑點心來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切實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英語作業“高耗低效”現象。因此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怎樣設計英語課外作業就顯得非常重要。以下是筆者對課外作業布置優化的幾點體會。
一、英語課外作業布置的原則
英語新課標提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質疑,適時,適量,適度的作業對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與習慣,對于發展學生的智力與創造才能,都有著重要意義。這是優化課外作業設計的理論依據,同時還應循以下原則:
1.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相結合的原則
英語課外作業設計應以學生為中心,并以《指導綱要》、教材教學要求為依據,從學生的需求、目的、興趣出發精心設計課外作業。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調動到最佳狀態。
2.教學最優化原則。
心理學表明,人的精力集中是有一定時間限制的,超過這一限度,注意力易分散。工作效率低下。教師應控制多種制約因素,注意技巧性,增加趣味性,多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作業,確保師生花費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學效果。
3.教師布置英語課外作業的時間原則
這里的時間指的是教師布置作業的時間和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傳統教學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用很少的時間來告訴學生完成所布置的英語課外作業需要用哪些知識和技能以及為什么要布置這些課外作業。為了達到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課外作業的意義和目的提出明確的要求,并給予學生完成課外作業在方法上進行必要的指導,所以布置的時間應在5~10分鐘比較適宜。那么課外作業的量應控制在多少?讓學生每天花多少時間來完成這門功課的作業呢?《新課程》對課外作業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初中生書面家庭作業每天不超過1.5個小時,那么學生學習的課程多,要完成英語這門功課的作業時間也只能控制在10~20分鐘了。這種情況下,教師布置作業時需要對作業進行精心的優化設計,要求作業“少而精”,每一道練習題都得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師布置英語課外作業的針對性原則
教師除了在課堂內傳授給學生知識外,還借助課外作業來鞏固,提升學生課內所學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實現和鞏固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布置的時候要根據所學的語言功能來設計出相關的作業,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從而有效地鞏固學生課內所學的知識,教師不能單純布置一些與今天課堂無關的課外作業,這樣達不到鞏固的效果。比如我們在教學了“招聘”的話題后,正逢學校元旦匯演,那么我就讓學生設計一個元旦演出招聘演員的海報,這與課文知識很好地銜接起來,達到加強鞏固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的目的。
5.教師布置英語課外作業的層次性原則
“切進重點,降低起點迎學生;深入淺出,設置情境引學生;長期規劃,精心設計練學生;發展能力送學生。”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布置層次分明(學生個體層次,知識層次),結構合理,題量適中的同步作業。教師要通過自己精心設計或選編的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每個層次都有相應層次的作業。如在學習了“喜歡什么”與“不喜歡什么”的話題后,我讓高層次的同學去調查班里同學或家人、朋友后,做好實錄,并以文章的形式寫出來。中等層次的同學調查后交調查時的問題和答語即可,低一點層次的同學就拿著我的設計表格去調查,填好表格寫幾個單詞即可,這樣不同層次的同學都有不同層次的作業。布置時使他們都能力所能及地、自覺地、積極地、保質保量地完成他們的作業,這樣既達到了預定的學習目標,也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6.教師布置英語課外作業的實踐性原則
課外英語作業是課內的延伸和繼續,那么英語課外作業應該逐步走向生活化,貼進學生的實際生活,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來運用、操練語言知識,達到交際的功能。
比如在學習了“購物”、“就餐”的話題后,我就讓學生兩個或幾個一組去超市或餐館用英語購物,訂餐并不是要求學生服務員對話,而是讓他們同學之間盡量用英語來完成買東西、就餐等活動。這些生活化的家庭作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使他們會感到成功感,他們會感到在這些公共場合自己能用英語在進行著交流是多么榮耀,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語言的交際能力。平時也可以要求學生注意自己身邊的英語應用,他們在家也可以收集一些英語標簽與說明書,出去旅游時摘抄一些標牌,并且把這些標簽、說明書、標簽說給父母,交給父母。這種與家庭聯系的課外作業也會開拓學生的視野,而且在父母的鼓勵表揚下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會表現得高。
二、英語課外作業的形式優化策略
傳統的英語課外作業形式單一,內容局限,往往都是抄單詞,背課本,并完成相應的作業本。這樣的作業偶爾一次也行,久而久之的重復會使學生們失去做作業的興趣,往往作業的完成也只是簡單地機械操作。新課標下的課外作業應該旨在調動學生的各種學習策略,開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將英語應用于實際生活的廣闊天地。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學會體驗幸福與快樂,不斷品嘗創新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因此,作業的設計形式多樣化,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作業不僅要顧及到語言的作用與功能,更要注意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的個體差別,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相應的提高。
1.手工制作,體驗成功
為使學生們在“學中動,做中學”的有機結合。教師即可適當設計些手工制作的一些內容。學生邊做邊學,使原本枯燥無味,形式呆板的課外作業,變得樂趣無窮。
(1)制作卡片和英語小報。每當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圣誕節,同學們生日等重大節日來臨時我都會叫學生把親手制作的配有圖案,祝語的精美小卡片送出。讓學生通過任務體驗快樂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增強中西文化意識,而且也能夠讓學生在社會和集體中和諧發展個性。在剛開學不久,我便叫每個學生制作一張新穎而又富有個性的英文名片,畫上自己的畫像,作自我介紹,一個同學這樣寫道:Hi! How do you do? I'm Liu Mei. My English name is Alice. I'm 12. I'm your friend. We are in the same class. Glad to meet you.然后我叫同學們把自己的名片貼在課桌角上。學生們看到了自己的學習成果,并感受到了這種成就。同時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及班級凝聚力。再如學了Don't eat in the class后,我要求學生以rules為主題編報,進生發散創造。許多學生增加了Family rules;Library rules;Class rules;School rules等。小報也可增加由從外面報刊上摘抄的小詩,名人介紹,格言警句等,并配上精美的版面設計。這樣既可培養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也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開闊了眼界,鍛煉了綜合運用的能力。每次小報編完后我都會對作品給予即時肯定的評價,這樣帶給了學生極大的鼓勵和促進。但這樣的編報應以小組為單位,一般以每月一次為宜。
(2)制作學習檔案袋
我在課外作業布置中,鼓勵學生建立成果型的檔案袋,注意收集完成學習任務的優秀作品與學習成果有關的有關資料,把學生在課外作業中制作的賀卡放入學習檔案袋,英語小報裝訂成冊。學生從中看到別人的優點,也看到了自己成長進步的中跡。確保了學生的課外作業這份休閑點心既可口又營養。檔案袋更大價值在于它成為了老師,家長,學生們一起分享和交流真實成果的機會。
2.收集信息,資源共享
(1)巧用電腦,搜索資料
在學習了Festival這個詞后我就要求學生能上網查找收集中國和西方主要節日。學生們把收集到的節日信息在班級里進行介紹展示。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了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節日和習俗,以及中比西文化的差異,樹立起了尊重他人風俗習慣的意識。
(2)小組合作,收集信息
老師也可給學生布置一些調查型的任務,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他們一定樂于完成。比如學了日期后,讓學生去調查家里人,班級里的同學的生日,學了有關交通工具,讓他們去調查全校同學是如何到校的。也可叫學生調查家庭成員年齡,職業。飲食愛好,體育運動等,并寫好調查報告。
3.利用電腦,發電子游件
每隔兩周我會要求同學用英語給我發Email,Email內容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或教學內容確定主題。如介紹自己的家,介紹學校,身邊發生的事,說說自己的心里語等。Email不但能加強人際交往還能輔助寫作教學。
三、英語課外作業優化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難度自選,彈性作業
學生是完成作業的主體,他們是不同的個體。為了盡量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就有的放矢設計ABC三類不同層次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要做哪個層次的作業。使學生感到“我的作業我做主”!這樣一來,既可讓學生永遠保持對作業的興趣,又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為其提供展示自我個性和能力的平臺。
2.跟蹤指導,注重評價
英語基礎好且自制力強的學生或許可以根據老師的要求獨立完成課外作業,但對多數學生來說需要老師對他們進行全過程指導才能很好完成所有課外作業。針對學生作業老師應采用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幫助學生肯定自我,增強學生學習信心,特別是對于急需鼓勵的后進生,及時到位的激勵性評價,更能有效引起師生情感共鳴。
3.嚴禁布置懲罰性作業
孩子天生不反感寫作業,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來變得不愛寫作業,是因為在上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小學階段,寫作業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壞了。被罰寫作業,就是弄壞胃口最有效的一招。正如“滿漢全席”人人愛吃,但如果我們這樣對待一個人,讓他天天吃滿漢全席,而且規定他必須頓頓吃夠多少,少吃一口就罰多吃一百口——這樣做上一段時間試試看,這個人以后再見到吃的不吐才怪。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教師應把英語作業由機械單調的形式變得靈活多樣。我們應該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情緒、學習習慣、興趣愛好、英語程度等,結合科學的理論,設計出形式多樣的作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興趣。英語作業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只有不斷探索英語課外作業設計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為學生提供一份豐富多彩而又新鮮可口的“休閑點心。”才能使學生能過做有質的作業,讓知識在作業中升華,能力在作業中形成,思維在作業中發展,為他們終生學習定堅實的基礎。在設計的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以學生為主體,相信學生的學習和自我發展能力,信任學生的潛力能力,還給學生自由發揮、自我創新的機會,多樣、新穎的課外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有了興趣學生會想出更多樣、更新穎的作業,課外作業的質量提高了,整個課堂教育的質量也提高了。
【參考文獻】
[1] 張敏、劉鵬. 新課程布置什么樣的英語作業,《小學教學設計》,2004.
[2] 陳海東. 新目標英語的作業布置與批改,《考試周刊》,2008.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欽工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