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物理教學中如何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展示物理情景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多媒體教學能夠引領學生進入直觀、形象、甚至虛擬的物理情境,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但多媒體教學同時也有它的劣勢,兩者之間的關系需要恰當的處理。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課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現代教育技術和物理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于充分揭示物理概念的形成與發展,物理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物理思維的形成過程,使物理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現代教育技術與物理課程的整合是提高教學質量,擺脫物理教學瓶頸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我們物理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
下面就現代教育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的整合,結合自己物理教學的實踐談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1.現代教育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建情景、渲染氣氛,增強學生求知的興趣。傳統教學中教學方式手段比較單一,大多數課堂僅用粉筆、黑板,靠教師口頭傳播,時間長了學生難免感覺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很容易引起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如果課堂教學中合理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輕松引領學生進入直觀、形象、甚至虛擬的物理情境,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學習興趣倍增,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如在講授光的色散這一節,教師不單刀直入,急于把光的色散結論亮出,而是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雨后的彩虹引入新課,學生會被美麗彩虹吸引。教師適時提出問題:天空中為什么會產生彩虹?其中蘊涵了什么物理規律?我們能不能造出同樣美麗的人造彩虹?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可啟發學生的思維,會給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
2.多媒體技術與中學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中學物理的教學中,實驗對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起著重要作用。但由于條件和技術的限制,有些實驗內容學生無法親自動手做,而用播放光盤或課件等直觀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容易感知知識。課堂上的演示實驗,目的是讓全體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的全過程,提出疑問,找出事物的規律性,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可見度高的演示實驗可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從中體現實驗的真實性、科學性,為引出課題、進行問題討論、探究發現創造條件。為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傳統的方法一般是采用放大實驗儀器,增加實驗藥品用量和巡回展示實驗結果等。然而,實驗儀器的放大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實驗結果既浪費時間,而且有些現象是在實驗中瞬間產生瞬間消失的,這時無法觀察到或者有的同學錯過了觀察的適當時機。采用投影技術可以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實驗效果。
例如:在講解“磁場”和“電流的磁場”這兩節課時,磁場的概念比較抽象,條形磁鐵、尤形磁鐵,同各磁極之間和異名磁極之間的磁感線分布以及直線電流的磁場的磁感線和通電螺線管的磁感線分布形狀各不相同。傳統的演示方法是:見將玻璃板放在磁鐵上面,將鐵屑均勻的撒在玻璃板上,輕輕敲動玻璃板,使鐵屑在磁場的作用下形成磁感線分布圖形。因平面放置,學生看不清楚,教師只好端著玻璃板走到臺下,巡回讓部分學生看清,如果讓每個學生都看清,需要大量的時間,就要影響教學進度。利用投影技術,則能夠完全改變這一局面。上述的幾種演示結果投影到大屏幕上,全班學生在同一時間都能清楚的看到各種磁感線的分布情況。這樣加深了學生對“磁場”的認識,使抽象問題得到具體解決。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劣勢
在教育技術下的媒體教學手段優點雖多,但在教學中切忌濫用。例如:有一位教師在講解反射定律時,考慮到作好這個實驗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制作了計算機軟件來模擬光的反射這一過程,雖然使實驗的可視性增強了,但他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實驗的可信度下降了,學生對實驗過程雖然理解了,但對實驗結果卻持懷疑態度。這就是由于媒體選取不當造成的。在這節課中,作為教師應下大力量去作好演示實驗,而不應盲目使用計算機,既費力,又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這是一個媒體使用不當的例子。
三、現代教育技術要與物理恰當的結合
現代教育技術畢竟是“輔助教學”,它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把課堂的全過程做成多媒體的“一統天下”,而是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觀察的機會,聯想的空間,思考的時間,質疑的余地,發言的權利,幫助學生增強和發展其主體性。教師的講更多地由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所代替,學生由“聽、記”的學習方式更多地變為觀察、實驗和主動的思考。
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時,傳統教學中的師生對話和情感交流,務必要堅持,同時還要注意設計良好的人機對話,使課件較強的互動性,向人性化方向努力。那種“書本搬家”和“習題集”式的課件是不為師生所接受的。教師不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設計要有獨創性,還要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努力促進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路,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要根據情況,向學生展示一些課件制作的過程,必要時說明為什么這樣做,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創造教育。
誠然,現代教育技術擁有諸多優勢,但它不可能成為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那種希望用多媒體來包辦代替教師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過分依賴現代教育技術、崇尚工具理性、追求規范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勢必導致忽視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影響教學的實際功效和長遠目標的實現。因此,在教學中應該體現“優勢互補”,既發揮的優勢,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一定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電動機和各種配套設施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使用多媒體技術。完全可以利用黑板講清的內容,就沒有必要興師動眾的運用多媒體。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