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 2012年第9期
改革與改革家
30多年來,中國改革取得了卓著成就,也面臨著諸多政治、社會問題。一方面,公眾對深入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但對如何推進改革存在爭議;另一方面,一些改革舉措因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礙而難以推進,甚至有一些舉措,以改革之名,行損害民眾利益之實。
當下,改革面臨的局面比20年前更為復雜,如何才能夠繼續深入改革,謀取民眾利益的最大化。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認為,我們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制度,不依賴某一個圣人,老百姓都可以生活得很好,社會可以不斷地發展。但是,建立這個制度的過程中,權威和領導力相當重要。
張維迎認為,中國的改革路徑可以簡單地歸納為:法治、民主和自由,現在都在往那方面走。
《中國經濟周刊》 2012年第35期
魚翅的“戰爭”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姚明拒食魚翅的這則公益廣告為人們所熟知。
“拒食魚翅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
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魚翅,但許多人并不知道它和鯊魚有何關系。魚翅,在中國,從來就不只是一道菜這么簡單。2012年6月底,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就明確表示,將發文規定公務接待不得食用魚翅。
近年來,南京、西安、杭州等地都有少數酒店宣布停止魚翅供應。而這種變化,和以姚明拒食魚翅公益廣告為代表的民間環保行動有很大的關系。
有人說,一場關于魚翅的“戰爭”剛剛開始。
《新世紀周刊》 2012年第35期
養老沉重
十年前的個人賬戶改革,一度使遼寧被視為迄今養老保險體系最徹底改革的樣板。如今賬戶被挪用,盡管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官員口中還是“借支”,歸為特例,但在學者看來,“做小做實”的遼寧個人賬戶,終究落得與其他未改革地區個人賬戶一樣被挪用的命運。這意味著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模式已經破產。
當前,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層次普遍較低。盡管各省市均宣稱實現了制度上的“省級統籌”,但包括遼寧在內,資金事實上仍在地市一級管理。所謂省級統籌,更多是一個制度統一、省級提取調劑資金的概念。
《財經國家周刊》 2012年第18期
金融混業帝國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當傳統的息差盈利模式消失后,銀行靠什么生存與發展?同時進行的人民幣國際化、金融深化等,都在倒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轉型。
從技術上說,IT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各金融機構之間的融合成為可能;從市場發展角度而言,金融混業給客戶提供了便利,讓客戶獲得了一站式服務;對于金融機構來說,通過金融超市方式,獲得邊際效益的最大化。
這一背景下,是否意味著在下一屆政府的主導之下,中國的金融發展模式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逐步走向混業金融時代?
現實的制約是顯見的,在當前的分業監管模式下,混業金融的風險防范一直是沒有解決的“頭號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