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債務危機愈演愈烈之際,對岸的美國一度有隔岸觀火之勢。然而,臨近2012年底,美國大選到來之際,美國財政卻走在了懸崖的邊緣。這是一個讓華盛頓和華爾街都傷透腦筋的問題。
“財政懸崖”是指,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減稅計劃在2012年底到期;2%薪資稅減免措施的到期;失業補償措施的延長期屆滿;屆時,政府債務上線即將破表,種種事件的復合效應將在2013年1月1日這一時間點上演。“財政懸崖”像一顆定時炸彈牽動著全球市場的神經。
從表面來看,一方面是稅收優惠政策到期,一方面是政府開支削減。一增一減,理論上說有助于美國降低財政赤字。但問題是,如果稅收優惠政策按期結束,美國人的個人所得稅就將普遍上漲,工薪階層的薪資稅稅率將上升兩個百分點,數百萬長期失業者將失去救濟金。不少人擔心,如果財政緊縮政策實施很可能扼殺經濟復蘇的勢頭。
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發布表明,財政懸崖中的多項減少措施涉及約5000億美元財政資金,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8%。而目前,美國經濟復蘇正處蹣跚起步,增速僅為2%左右。曾在克林頓政府時期幫助美國實現收支平衡的前財政部長魯賓認為,“如果美國聯邦政府無法提高財政的可持續性,在未來不確定的時間點可能造成高通脹、高利率和低信心并存的惡劣宏觀經濟局面,這種局面會導致長期經濟緩慢增長甚至是經濟衰退,并有可能引發嚴重的金融危機。”
“財政懸崖”正將美國經濟一步步逼向衰退的邊緣,美國國會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然而就在美國面臨著極其嚴峻的預算挑戰和經濟挑戰關鍵的時間點上,美國國會正為11月的大選忙碌著,專業人士表示,大選的結果將最終決定救助“財政懸崖”的具體措施,因此目前只能處于等待中。
美國國會曾公開表示,雖然民主、共和兩黨都認為“財政懸崖”的后果難以接受,但在如何拆除這一“定時炸彈”,恐怕要等到大選之后才會考慮解決這一棘手問題。不過,魯賓撰文指出,“財政懸崖”涉及的眾多議題都是兩黨的關注所在,兩黨的主張也存在較多分歧。共和黨主張削減政府開支,而民主黨則主張向富人增稅。
在減稅等關鍵問題上,民主黨人主張“劫富濟貧”,即向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的富人階層增稅,反對在不增稅的情況下一味通過削減開支來降低政府赤字。而共和黨人則主張“節流”,即反對任何增稅措施,要求將削減開支進行到底。奧巴馬政府在一份聲明中稱,共和黨人是在挾持廣大中產階級,要求民主黨同意在延長中產階級減稅的同時,也減免富人的稅收。
至于債務上限問題,除了再次調升債務“天花板”外,似乎沒有其他選擇。但共和黨人、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已經表明了態度:政府削減開支的幅度,應超過債務上限調高的幅度,即節流應超過開源。
互不讓步的兩黨上演了口水仗,“財政懸崖”處于危險之中,一旦爆發,后果不堪設想。是拖延減赤,還是按部就班直面懸崖?兩黨必須作做出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