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彬 (本刊編輯/記者)
招商引資是不少地方政府比較頭疼的事情,不少地方確實也想盡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記者就曾在某地聽聞有如此“高招”:甲乙兩地是緊挨著的兩個地區。甲地有A企業,乙地有B企業。甲乙兩地政府商量好,讓A企業去乙地,B企業去甲地,這樣就完成了兩次“招商引資”,皆大歡喜。
原來還可以這樣招商。
喬 欣 (本刊編輯/記者)
日本駐華大使的座駕在北京遇襲的事情帶來了兩點啟示:一、駐華大使一定要了解中國國情,兩國外交敏感時期,大使的車就別在快下班的點兒進北京環路找堵了,發生沖突連跑路的機會都沒有;二、國民“襲擊”了大使的車,心情舒暢之余有沒有想過那些身在日本的同胞們的處境將會怎么樣?即使是正義的情緒,也應該通過正義的方式表達。
谷 文 (本刊編輯/記者)
兩年前去G城采訪,在酒桌上喝到人仰馬翻,一個剛進財政局的小伙子扶著我回到酒店,倆人聊到半夜覺得甚為投緣,遂引為知己。兩年后小伙榮升辦公室副主任,我路過G城道喜順便取經,小伙于賓館拿出當地特產一瓶好酒,一只燒雞,一盒粘糖曰:這就是經驗;多裝醉,勤跑腿,能閉嘴就閉嘴。
朱 靜 (本刊編輯/記者)
新能源企業曾經是風光無限,中國六百多個城市,一半以上都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而有新能源某谷之稱的當地財政局長說:這都是發改委微觀管理而不是宏觀管理的結果,一下子批了這么多企業,怎么不會亂打價格戰無序競爭呢?!
黃前柏 (本刊編輯/記者)
高度發揚“****”!說實話,挺害怕聽到這種口號的。因為這些口號是如此空洞乏力,甚至讓人反感。我們也曾經不少次地被口號所忽悠,結果什么都沒有留下。
但新的領導一上臺,總是要提出新的口號。而“順民”們也在期待著這些新口號。
亓 坤 (本刊編輯/記者)
一同志向上級一領導匯報開展一頗具時代價值的工作申請。該工作方向正確、政治正確、理論正確、實踐正確,但領導不置可否。該同志后頓悟:屁股才決定正不正確!隨又不解:都這樣還怎么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