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猶如一夜春風,吹得“千樹萬樹梨花開”,也吹來了高段語文一項嶄新的教學內容——文言文。文言文的出現,為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帶來了新的舞臺。但同時也讓教師們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文言文教學中出現的不和諧現象
文言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塊軟肋。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師對文言文教學目標的不明確,我們經常會見到一些不和諧的現象:
(一)拔苗助長,霧里看花
不少教師把小學文言文和初中文言文教學混為一談,在課堂中,不從學生實際和課程理念出發,過分地強調文言文中的語法,過分地進行拓展等,操之過急,任意拔高,使學生苦不堪言,從而導致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就產生畏難情緒,失去了興趣。
(二)拘泥形式,寡然無味
不管什么形式的文言文,有的教師走的是統一的教學模式。讀通讀順課文后,就開始重點字詞的解釋理解,然后分析串講,了解內容,最后再讀讀背背。長此以往采用這種機械、單一的形式,將會使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期待消磨殆盡。
(三)輕描淡寫,避重就輕
有部分老師認為在小學階段,文言文教學只是一種調劑,思想上不夠重視。因此,教學時隔靴搔癢,草草了事,不能帶領學生深入理解文本。
二、有效運用故事,開展文言文教學的方法
筆者在教學中,透過小學文言文教學現狀,在立足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有效運用故事,開展文言文教學,激發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
(一)導入故事,形成閱讀期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閱讀期待”是通過懸念的制造,情景的創設,激起學生體驗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小學高段的學生依然喜歡情節,喜歡形象,好奇心強。剛接觸文言文,如果只是圍繞固定的字詞和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串講,學生的閱讀期待馬上得到滿足,就失去了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因此,這就需要適時導入跟文言相關的逸聞趣事、寓言、典故等,再次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導入故事,從另一個角度提升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又使學生的情感始終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而不斷強化。
(二)還原故事,領略真實美感
1.借助插圖,合理想象
想象是小學生的特點,精美的插圖給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給他們提供了創造的空間。小學階段入選的文言文相對比較短小,因此,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觀察圖上所能看到的東西外,還要啟發學生想象圖上沒有的東西。插圖雖然只是一幅靜止的畫面,但留有很多空白點,很多想象的空間。利用好了插圖,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會更完整、豐富。
2.依托背景,大膽猜測
文言文的生命意義只有在真實的歷史情境中才能顯現。只有準確指向具體歷史背景的故事才有針對性,才能指向文字背后真實的人物思想情感。因此,在文言文的學習中,背景的介紹引入是甚為重要的,它能讓學生更好地走進人物內心,把握情感。有了故事背景作依托,學生能積極調動自己的思維,進行大膽又合理的猜測,延伸了故事內容。
3.找準基點,適時還原
在想象和猜測的基礎上,學生的閱讀期待已被完全調動起來。這時,教師用與文言感情特點相適宜的語音、語調、語速進行描述,把學生帶入情境中去,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去認識體會語言文字的奧妙,感受文言的韻味。還原歷史,還原人物,帶領學生在故事中去領略真實的美感。
(三)演繹故事,詮釋別樣精彩
1.抑揚頓挫,吟出文言音韻之美
俗話說:“三分文章七分讀。”誦讀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和有力保障。學生可以在誦讀中整體把握和感知文章,在誦讀中體驗我國古代文章的精妙之處。文言文比現代文更講究韻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來誦讀詩文,因此在文言文教學時,誦讀是不能忽略的。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更要鼓勵學生讀出文言的節奏,使學生真正在抑揚頓挫的誦讀中受到感染,想象畫面,產生身心的愉悅,更好地感受文言的音韻之美。
2.別開生面,演出文言形式之新
小學高段的學生仍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劇本表演正是他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為了演好角色,學生會主動去熟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動作。為了讓表演更精彩,學生會有很多創造性的發揮。這樣的學習方式,既能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又能拉近他們與文言文的距離。
3.融會貫通,喚起文言學習之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內驅力。在學生接觸文言文的初始階段,要打破學生畏難的情緒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通過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讓學生在故事的欣賞和表演中,體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情,感悟文中之道,使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獲得身心的愉悅,并樂學、會學,激起學習之趣。
(四)編寫故事,豐富文本內涵
1.抓空白,寫別樣文章
由于文言文的筆法簡練,所敘述的故事情節簡單,不夠具體生動,因此還留有很大的空白。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對文章的咀嚼,形象的理解,主題的領會上,抓住空白,進行仿真的細節補充,讓故事情節更為生動,人物形象更豐滿。這樣的二度創作,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能使文本的內涵更為豐富。
2.移視角,編繽紛故事
文言文的故事背景和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換個角度,移個視角,在大膽想象的基礎上,巧妙地進行故事新編。可以保留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現代意識進行改造、生發,重新編出一個故事,賦予其新的內涵,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既能顯示學生的創新思維,故事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3.續情節,構嶄新畫面
文言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和人物形象都是借助情節展現出來的。根據文本中展現的故事內容,抓住人物的言行、性格特點和語言風格,來一個精彩別樣的續寫,就會使文本煥發出新的活力。
(五)拓展故事,提升語文素養
閱讀拓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古漢語語言材料和知識,使之形成系統,而且也能轉化為能力,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僅靠教材中的幾篇文言文是不能讓充滿求知欲的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所以,用教材中的幾篇文言拋磚引玉,帶領學生去收集和閱讀一些短小、通俗易懂的文言文、文言名句等,讓他們不斷地完善自我,提升語文素養,才是最終的追求。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漁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