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典詩詞是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它博大精深,志存高遠,千古不衰,被世代吟誦。怎樣才能激發他們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呢?教學時,教師要擴大教學范圍,拓寬孩子們的知識視野,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課內課外要雙管齊下,多運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生;古典詩詞;學習興趣
古典詩詞是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它博大精深,志存高遠,千古不衰,被世代吟誦。千百年來,它哺育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境界,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素養。平時讓學生多讀、多背一些古典詩詞,有利于他們增長知識、擴大視野,有利于他們豐富思想、陶冶情操。然而,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有限,古典詩詞對他們來說十分難懂,如果教師的教法單一,就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怎樣才能激發他們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呢?我認為,學生在學習古典詩詞時要讀寫結合,擴大知識面,老師要擴大教學范圍,拓寬孩子們的知識視野,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課內、課外要雙管齊下,多運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積極性。
一、在誦讀中品味詩詞魅力
葉圣陶把有感情地朗讀叫做“美讀”。在進行古典詩詞教學時,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進行反復誦讀,使學生身入其境,心感其情,和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學生在反復朗讀中,能夠自行品味出古典詩詞的意境美、音韻美和節奏美。所以,反復朗讀是學習古詩詞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激發孩子們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朗讀的方式有很多種,可全班齊讀,也可按照詩詞的特點分男女聲朗讀,還可以分角色朗讀。教師還要善于利用學生的表演欲,發動學生進行朗讀表演,提倡“精讀”“情讀”“美讀”。還可運用小組輪流讀、比賽讀等方法,總之,運用多種不同形式的朗讀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時,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畫面。我的教學主線就是朗讀,先指導學生自由讀,讀出詩的節奏,試著理解詩意,再進行欣賞性地朗讀,并配以音樂來強化朗讀效果,使學生充分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韻律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借助自己的理解與想象,一邊讀一邊用手勢、動作、表情來增強詩的表現力,這時,詩的音韻美、節奏美和意境美就會通過反復誦讀比較形象地表現出來,并且讓學生品味友情的可貴,學會珍惜友情。
二、在情境中體會詩句魅力
傳統的教學側重對古典詩詞內容的講解,卻忽視了對詩詞意境的理解。詩歌體現的是一種意境,語言非常優美,體現的是多姿多彩的畫面,體現的是各種各樣的心情,情境交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因此,對古典詩詞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淺顯的語言文字理解上,而應講求意境,再現真、善、美的藝術情境。要巧妙地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充分再現詩詞的意境之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中配以古樸典雅的音樂、精美的畫面,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聽與看中感悟詩詞之美,感悟中國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在體驗中讓真情流露
古典詩詞能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人心智,當然詩的這種作用離不開情感的體驗。教學中都會安排實踐活動,而且形式多樣化,如情境表演、演唱、補白、游戲、繪畫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個性,發揮特長,同時加深了對詩的意境、情感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為詩作畫,讓學生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畫意”的藝術美感,更好地理解詩人表達的感情。
四、在想象中感受詩詞之美
在古典詩詞教學中,要通過語言這個媒介,啟發學生去想象,才能使學生感受到畫面美。首先,要多運用繪畫、幻燈等輔助手段展示畫面內容,讓學生通過觀察感受詩中的畫面美,加深對詩的理解。教學中,要觸發學生的想象力,通過聯想、假想、反想、續想、補想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創造能力,感受詩的意蘊美。比如對《詠柳》的教學時,多媒體出示柳樹,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的柳樹,學生能夠以自己看到的柳樹展開想象,對古詩的內容就很容易理解了。學習之后,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畫一副自己想象中的柳樹圖畫,使學生感受古詩的畫面美。
古典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平時的教學與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熱情,培養他們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不斷地引導他們多讀、多背古典詩詞,多積累一些古典詩詞,增加他們學習古典詩詞的信心,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為他們以后的生活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使他們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梁維玉.讓孩子們對背些古典詩詞[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0.
[2]連翔.淺談如何讓學生對古典詩詞感興趣[J].學園:教育科研,2012.
[3]熊正所.讓小學語文古詩充滿“靈秀”[J].廣西教育:小教版,2010.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城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