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它往往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行,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既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也包括良好習慣的訓練,即包括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養成教育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如培養文明禮貌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等等。
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怎樣才能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呢?
一、如何抓好養成教育
1.抓氛圍的創設和活動的開展
(1)明確全校師生人人都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體,人人都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教育建設者。
(2)各學科教師都要重視并參與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研究和實踐,使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真正深入到課堂當中,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3)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和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組織學習,規范訓練
把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開學的第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向學生宣讀學校規范,提出新學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標。組織學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金沙縣小學生一日常規》等,讓學生明白在學校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使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對,什么不對。
3.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說學校是養成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是養成教育的第一課堂。在養成教育工作中,學校與家庭相結合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電話訪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強教育效果。
我們的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養所限,或由于生活習慣的不良影響,或由于周圍環境不夠適應孩子成長之故,或多或少使我們小學生的生活習慣或學習習慣從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養成教育必須以家庭教育為依托,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任何教育都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而重點卻是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品格的培養。
4.榜樣示范,率先垂范
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都需要一個好的榜樣,好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很強的,會成為他們前進的目標和動力之源。
二、活動育人,自我體驗
針對青少年活潑好動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方法之一。學校有計劃地利用節日開展教育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促進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小學階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正是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基礎。
三、關于中小學養成教育的銜接
1.學習環境上的銜接
從小學升入中學,學生從一個原來非常熟悉的環境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因此,初一教師應鼓勵學生克服“怯生”的心理,提高交往的能力,盡快和新同學打成一片,消除陌生感,熟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積極融入新集體。
2.心理上的銜接
從小學到初中這一時期對于學生而言,其個性心理品質正處于一個重要的轉型時期。小學生特別相信權威,聽父母的話、聽教師的話,這已經成了習慣。到了初中,獨立自主性加強,有擺脫家長和教師的傾向。對于父母的勸說、教師的教育往往聽不進去,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我們初中教師要以平等的地位和心態與他們進行交流,及時做好學生的身心健康銜接。
3.管理上的銜接
小學階段的管理基本上是教師全天跟班管理,教師把學生當作小孩子,許多事情都是手把手地教。到了初中則不然,教師偏重于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所以學生一時很不適應。這就需要初中教師采取一種既不同于小學,又不同于中學高年級的管理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學會為集體承擔義務和責任。
4.教材上的銜接
學生一上初中,頓時感到學習任務加重,學習的科目多且內容也比較深。初一教師要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狀態,通過利用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心理,在知識的學習上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入手,確定好教材的起點和教學的切入點,切忌做成“夾生飯”。
5.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由于初中內容比小學內容明顯加重,涉及的知識面廣,所以初中教師可適當保留一些小學的教學方法,將初中的教學方式方法逐漸加以滲透,切不可急于求成,破壞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使他們逐步由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型的邏輯思維,對小學的教學方法采取逐步揚棄的方式。
6.學習方法上的銜接
學生進入初中,學習方法有了很大變化,由過去一味在教師的督導下學習的被動過程變成自己思考探索的主動過程,所學知識更加系統化,前后聯系很密切,學科之間的聯系也較多,對學習能力的要求和學習主動性、自覺性的要求較高。初中生需要采用“課前預習、課上專心、復習鞏固、獨立作業、系統總結”的學習方法,即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作業,學完一段后及時歸納總結。
7.家長工作上的銜接
小學階段家長對學生關心較多,教育方法簡單,孩子也很單純。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上了中學,是大孩子了,學習的事不用管了。在孩子還沒有一定的學習自覺性,能力又較差時,突然放手了。初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多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使家長也懂得一些教育規律,使家庭教育提高一個新的層次,與學校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總之,要重視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抓住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在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中重視對學生的行為訓練,以促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范。愿我們能夠積極探索、同心同德,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使之終身受益。
(作者單位 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