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嘗,心酸讀書人。記否街口那個賣書友,曾送心香一瓣……”這是一位愛書人在一家書店即將關門歇業時,發給店主的一條信息。
發信人,匿名。書店,就叫百草園。
關于這個店名,即使不去詢問店主,各人能揣摩出幾分。它首先和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名字聯系在一起,是一位戰士童年時天真玩耍的樂土。“百草園”,或許是在向他表達永遠的致意。或許是作為一個符號,表達對同道人的召喚。即使脫離了魯迅先生,“百草園”名字的本身也質樸見真、意味深長。百書如百草,是一根根青草造就了地表如茵、滋養了人間春意。何況草自主而堅忍,草又卑微而驕傲……而且在百草園15年的經營中,也正如百草一般經歷了幾度枯榮。
1997年,20平米的百草園書店在無錫惠河路上開張。這家并不起眼的小店,在你走進去后,卻會發現了它的內涵豐富。店內一沒有暢銷書,二沒有輔教書籍,只有一本本人文書籍肅穆而立,分類成排。偏安一隅的書店,亦是這樣沉靜,與那些書融為一體。
那幾年,人文圖書尚有一定的市場。兩年后,百草園書店遷至解放東路707號,門面也擴大為100平米。一切看起來順理成章,又如此意味深長。“傍千年寺,讀萬卷書”,——對這次的選址,店主如此解釋。解放東路的百草園與千年古剎南禪寺一條馬路之隔,兩兩無聲相對。那條馬路尋常就非常繁忙,人群熙攘,車流不斷。逢節假日,就更加熱鬧。書店猶如海底珊瑚,靜靜地躋身于人海之中。猶如對面的古寺。在游人不斷香火熏繞之下,卻有一份來自深處的巍然沉靜從未被打破。
對錫城來說,百草園所占的只是一處彈丸之地。商業氣息濃厚的現代城市里,霓虹燈閃爍扎眼,張貼畫廣告牌張揚夸張,然而百草園是安靜的。就像那些各負使命的書籍,雖略感落寞卻沉靜安詳,等候著每一位未來的造訪者。這一份篤定和從容,亦如對理想的堅守。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旗幟高高掛起,自有志同道合者匯聚而來。無錫的愛書人,漸漸走近了百草園書店。再加上店主本人也是個懂書愛書的人,自然也懂得愛書人對書的期盼和癡迷。此外,劉征宇還聯合無錫當地媒體、文化機構,還借助網絡平臺,經常開展一些書友間的活動。在平時的售書購書過程中,又注重和本地書友的交流。幾年之間,百草園就成了錫城書友們的一方樂土。文人們閑暇聚會,會選它為碰頭地點。書友們閑暇無事,無論專程過來,還是路過此地,總要拐進書店看看。一方小店,兩扇木門,隔開的是現實生活里的浮躁和喧嘩,努力營造的是讀書人選書看書的靜謐時光。
一家書店,對一座城市有著它自己的意義。如南京的“先鋒”,北京的“萬圣”、“風入松” ……“百草園”,成了錫城的一張文化名片。多年經營,百草園在錫城有了近萬名會員。劉征宇珍藏的關于百草園的印章至少十幾方,都是書迷主動篆刻贈送的,雖然風格迥異,卻各呈古樸典雅。
在當下,人文書店生存不易。百草園雖然一路苦心經營,在2010年依然受到了一波大沖擊。人文書籍市場低迷,加上門面租金的大幅上漲,堅守了12年的百草園不得不選擇關門歇業。站在書店前環顧左右,饅頭店熱火朝天、奶茶店人來人往,付不起租金的百草園不用多久就被一家特色餐飲店代替。這一刻,是這樣的傷感和苦澀。
在這片黯然之中,誰也沒料到即將發生的一幕。連店主也沒想到,書店的歇業,卻造就了一場令人動容的故事。
百草園即將關門的消息傳出,它的黯然退場勾起了愛書人心中的隱痛。書店在迎來它最后一個雙休日時,也迎來了大批前來告別的書友。早上書店的門剛開,就已有人絡繹不絕地從四面八方趕到。有人進來只是默默站著,仿佛在憑吊往日時光。有人情緒激動,進來就幫店員打包整理,又盡可能說些鼓勵的話。還有人匆匆而來,取出相機拍了些照片后,又匆匆而去。更多的人選擇了買書支持,仿佛是不舍,也仿佛是虧欠。這些年網上購物的快捷、電子書的出現,已經讓人不大愿意常跑書店了……
那幾天,百草園書籍的銷量急速攀升,每一天賣出的書有平時的十倍還多。然而定局已成,情義滿堂也無力挽回。只是這來來往往的舊面孔、發自肺腑的鼓勵,還有多年未見被擠滿人的店堂,卻成了百草園開店以來最動人的一幕。這一份書友之間的暖意,也在這城市上空涂抹了難忘的一筆色彩。
店主劉征宇自然更比別人感觸更深。因為這對他多年的堅守來說,是共鳴也是回報。
開頭那位匿名書友的短信,其實還有后面一段,“……待他日養精蓄銳,重振河山,百草園里鮮花盛開。”書店關門后,百感縈胸的店主暗下決心:今后只要有機會,百草園還要繼續開下去。
可是,路在何方?
人文書店的生存艱難,已是無可辯駁的現實。鐵墻和雞蛋之間的碰撞,亙古有之,也是無處不在。每一份內心信念的堅守,都并非易事。因為理想既要持續不斷的精神滋養,還必需在這個銅墻鐵壁般的現實里爭得立足之地。店主劉征宇坐在堆滿書籍的倉庫里,思考著下一步的方向。數月后,他決定采用書友們給他的建議,以“以茶養書”“以吧養店”等方式來重開百草園。
2012年,“百草園”回來了。店主劉征宇,在無錫陸續開了三家新店。一家進駐了兒童主題的百貨商場,在原有的基礎上增添了兒童讀物。一家進駐了大型家具連鎖店,書和家具相互搭配,在展示廳里對外開放。一家進駐了無錫廣電新大樓,以一種休閑吧的形式開始了營業。第三家百草園,依然延續著以往的風格。身處巷中,裝潢別致,經常組織和開展各種文化沙龍、主題書展。在百草園老書友眼里,它就是讀書人的新百草園。一個好友交流的去處,一個愛書者的樂園。除此之外,如今的百草園還做起了網上銷售。
百草園的回歸,略帶苦澀、略帶惆悵,然而卻保留了希望和初衷。因為它依然存在于這座城市,它并沒被現實打敗。
廣電店百草園已經不使用員工,店主劉征宇親自坐店。他說百草園一定會繼續開下去,就算只是為了“讓無錫的讀書人有個去處。”新店開張的那天,仍有不少老書友前來祝賀捧場。其中一位對新百草園送出了自己的新祝福:“愿百草園書店像春天的百草一樣欣欣向榮!”
那么,就祝一切理想都如百草,歷盡苦寒仍有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