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對托幼一體化教育進程的推進,作為北京市市級示范幼兒園,門頭溝區幼兒園于2003年創建了0-3歲小太陽親子早教基地,為了滿足本地區家長的需求,園里克服各種困難,由初期建立的2個親子班,增至到現在的9個親子班。即使是這樣也沒有滿足本地區0-3歲嬰幼兒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由于幼兒園條件的限制,2歲以下的嬰幼兒還不能入園接受系統的早期教育;很多家長對此非常著急,每年幼兒入托、入親子班的季節,很多低齡兒童的家長,也帶著孩子到幼兒園報名。另外,通過開展社區早教咨詢和宣傳,我們發現0-3歲未入園嬰幼兒的教育問題主要依靠家庭自己來解決,由于很多嬰幼兒家長缺乏必要的早期教育培訓,教養知識和教養經驗不足,因此導致家庭早期教育存在著諸多問題。
提升社區兒童家長早教水平
為幼兒發展打下基礎
對于門頭溝家庭早期教育出現的一些問題,門頭溝區幼兒園樹立“開門辦教育”的思想,確定了“通過送教上門,提高社區兒童家長早教水平的研究”這一課題。希望通過研究尋找一條提高未入園嬰幼兒家長早教水平的方法和途徑。通過送教上門,有針對性的對家長進行科學育兒指導,不斷提高家長的早期教育觀念,提高家長的早教水平,使孩子一出生就得到科學喂養,受到良好教育,從而提高0-3歲未入園嬰幼兒受教育率。滿足社區嬰幼兒家長對早期教育的需求,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強教必先強師。自課題立項后,門頭溝區幼兒園先后安排課題組教師參加市早期教育培訓班學習,8位教師取得合格證書,1位教師取得了“親子園建設與教師實操高級研修班”證書。同時,幼兒園購買了大量的相關書籍、專業刊物,引領教師進行學習。通過培訓和學習課題組成員對0-3歲嬰幼兒的發育特點、教養方法以及衛生保健等方面,有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儲備。與此同時,園里成立了“0-3歲早期教育志愿者服務隊”,幼兒園黨、政、工、團積極參與到0-3歲社區早期教育活動中來。參與社區早教宣傳,形成了一支為社區早期教育服務的志愿隊伍,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為開展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通過開展社區家長早期教育現狀調查,我們建立送教上門制度:一是課題組成員每月到分管研究對象家中指導不少于2次,同時要通過電話、網絡保持經常性指導。二是認真做好指導計劃及指導記錄,保證入戶指導的方法與策略的科學性。三是對于家長提出的問題7天之內必須給予解答。四是入戶指導前要與家長提前預約,經家長同意后方能到家中進行指導。五是入戶時要注意儀容儀表,佩戴入戶證,與家長交談時談吐大方有禮貌。六是入戶指導后及時進行經驗總結,及時收集相關的材料等。
在探索送教上門的可行性方法上,門頭溝區幼兒園首先確定研究對象,建立一對一指導關系;接著召開送教上門家庭家長會;制定“0-3歲嬰幼兒不同階段發展指標”,其中包括1歲以前每個月的發展指標,1歲后每3個月的發展指標及2歲后每半年的發展指標。內容有大運動、精細動作、認知、語言、情緒與社會行為等,還建立了寶寶家庭指導檔案,包括孩子的自然信息、0-3歲嬰幼兒各階段發展指標;親子活動指導方案,包括家庭教育中的困惑、教師指導策略等。
探索提升社區嬰幼兒家長
早教水平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在談話和觀察中發現問題進行隨機指導
談話是人與人溝通、心與心交流的一種方式,通過送教上門,我們深切體會到教師要善于觀察家長的一言一行,學會與家長做朋友,打開家長的心扉,在交流中捕捉教育契機。
比如教師在一次與家長交流中,一位媽媽抱怨地對教師說:孩子實在不聽話,我想在廚房干點活兒,給他拿了很多玩具讓他自己玩,結果他一會就跑進廚房找我,孩子玩什么都沒有長性。
聽到家長的抱怨,教師從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出發與家長一起分析幼兒行為背后的原因,通過分析,家長意識到孩子的問題其實出在自己身上。課題組教師就是通過細心觀察、耐心傾聽,從點點滴滴中捕捉教育契機,幫助家長不斷獲得提高。
策略二:通過親子游戲,提高家長教子技能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親子游戲是家庭成員與兒童交往的最好方式。兒童教育專家陳幗眉教授說過:家長對小孩子的教育,第一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第二就是跟孩子做親子游戲。但是由于工作強度和壓力越來越高,使許多家長根本沒有時間和孩子一起游戲或根本不知道如何與孩子進行親子游戲,這對嬰幼兒的語言、動作、良好情感及社會交往能力的健康發展都有不利的影響。為此,園里整理出系列“0-3歲寶寶親子游戲”,送教上門時,教師根據每個寶寶的具體發展情況,為家長提供一份親子游戲活動方案,每個方案中設計2-3個親子游戲,在送教上門時教師教給家長如何與寶寶一起玩親子游戲,向家長介紹每一個游戲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教給家長借助游戲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方法。親子游戲成為家長教育子女的好幫手。
策略三:開展早期閱讀指導,提高家長親子閱讀水平
早期閱讀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促進嬰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同時還為孩子終生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在送教上門中我們發現,家長對早期閱讀存在著不同認識。有的家庭比較重視孩子閱讀,給孩子購買了大量適合寶寶年齡特點的圖書,但在如何運用圖書與孩子互動,激發孩子看書興趣上,方法比較單一,不能持之以恒。有些家庭雖然也表明非常重視孩子早期閱讀,但家里沒有幾本適合寶寶閱讀的圖書,可室內卻掛滿了漢字。還有的家庭認為寶寶根本不會看書,給他書,寶寶不是撕,就是咬,家長索性就不再給寶寶買書了。
發現這些問題后,課題組通過研究決定:第一,向家長宣傳早期教育的重要意義。將園里編寫的《早期閱讀指導手冊》贈送給家長,借助手冊向家長宣傳早期閱讀的重要意義,介紹0-3歲嬰幼兒閱讀的特點,如何根據孩子年齡特點購買圖書等。第二,向家長介紹親子閱讀的方法,指導家長運用懸念吸引、講演結合、問題激趣等方法開展親子閱讀。第三,向家長提出建議,建議家長每天要保證和孩子進行20分鐘親子閱讀,通過親子閱讀,激發寶寶閱讀興趣。第四,充分利用園里嬰幼兒圖書資源,建立“流動書屋”,將不同質地、不同內容的書帶到嬰幼兒家中,以借閱的方式,提供給家庭。
策略四:運用“0-3歲嬰幼兒發展指標”,對家長進行系統指導
“0-3歲嬰幼兒發展指標”,是我們科學指導家庭開展教育的依據,因此每次送教上門時教師會提供一份符合寶寶年齡特點的“發展指標”,同時運用“嬰幼兒發展指標”對孩子的發展狀況進行評估。通過評估了解孩子發展水平,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指導策略。嬰幼兒發展指標使教師和家長對幼兒的培養有據可依,對家庭早期教育提供了系統的指導。
策略五:了解玩具的教育價值,提高家長對玩具教育作用的認識
玩具是促進孩子發展的物質基礎,每種玩具有著不同的教育作用,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玩的玩具是不相同的,但家長對此不是非常清楚。家長舍得投入,但由于家長缺乏對孩子年齡特點的把握,不能提供比較適宜的玩具。很多家長對所買玩具蘊含的教育價值沒有進行深入挖掘,導致孩子對玩具產生興趣持續時間較短。為此,教師引導家長對現有玩具進行分類,把不適宜這個時期孩子玩的玩具收起來。同時,對于適宜的玩具逐件分析其教育功能,向家長介紹玩具一物多玩的方法,發揮玩具最大的教育功能。
另外,我們還利用幼兒園的玩具資源,建立了“流動玩具箱”,根據幼兒不同階段發展需要,定期為家庭提供適宜的玩具,家庭以借用的方式來選取寶寶喜歡的玩具。“流動玩具箱”一方面滿足寶寶發展的需要,同時能夠直觀幫助家長提高選擇適宜玩具的水平。
策略六:尋找“育兒偏方”,解決家長困惑問題
在寶寶成長的歷程中,家長都會遇到很多棘手問題,在我們送教上門時,家長會提出一些問題期待我們幫助和解決。由于這些問題涉及領域比較廣,有些問題不能馬上給予解答,如一位家長提出“寶寶不喝牛奶,只喝酸奶”,家長不知道酸奶能不能代替牛奶?當時教師對這個問題也不太清楚,于是回來后咨詢了有關專家,并在書中和網上查閱相關資料,整理后給家長送去了相關文章。這些文章有理有據地解決了家長的困惑問題。
策略七:開展專題講座,豐富家長育兒經驗
為了提高家庭養育和護理經驗,門頭溝區幼兒園為家長開辦了不同形式的家教講座。邀請幼兒園保健醫生為家長開展衛生保健系列講座。針對寶寶普遍存在挑食、偏食的問題,舉辦了“寶寶食品品嘗會”,幼兒園高級廚師向家長詳細介紹了寶寶的膳食搭配、嬰幼兒食品花樣制作方法,現場教給家長制作了一些簡便易做的食品和菜肴。同時,邀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品嘗各種花樣食品,通過不同形式的培訓提高家長育兒經驗。
策略八:開展家長沙龍、分享家庭育兒經驗
家長是我們的教育資源,每個家庭都有值得借鑒的教養經驗。為此,幼兒園提供活動場地,定期開展“家長沙龍”活動,為家長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在活動中許多家長抱著自己的寶寶來參加活動,為給家長提供安心交流的時間,教師幫助媽媽看護寶寶,家長非常珍惜每一次活動,積極交流育兒心得,相互傳授寶貴育兒經驗。“家長沙龍”利用互助的形式,促進家長育兒水平不斷提高。
實施社區兒童家長早教水平
研究的效果
在開展送教上門研究中,門頭溝區幼兒園的教師們積極探索、不斷實踐,積累了一定的教育經驗,撰寫出《0-3歲社區早期教育調查報告》,編寫了《0-3歲嬰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其內容包括“0-3歲嬰幼兒發展指標及指導策略”、“0-3歲親子小游戲”、“育兒經驗篇”、“疾病預防篇”、“飲食喂養篇”等多方面內容,收集整理出版了《送教上門,教育經驗、案例集》。
通過送教上門,及時糾正了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偏差,家長的教育觀念有了很大轉變,尤其是在教養孩子父親參與少的問題上,通過引導使家長認識到父親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參與到親子活動中來。被指導家庭積極發揮早期教育的輻射作用,通過“送教上門”,家長的教育意識逐漸在增強,在開展廣泛的社區教育宣傳和咨詢時,我們指導的家庭都能積極參與活動,主動向其它家長進行早教宣傳。
在被指導的孩子入園或入親子班后,對其進行細致觀察后,我們發現,接受過指導的孩子表現出明顯優勢,在同樣進入陌生環境時,接受過指導的孩子愿意接受陌生老師的擁抱,愿意與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游戲,情緒愉快,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強;而未接受過指導的孩子拒絕老師的擁抱,入園初期很難和老師、小朋友一起游戲,有哭鬧現象,對新環境適應較慢。
(作者系北京市門頭溝區幼兒園親子教育課題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