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4月15日,在“首屆中國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暨ISC12全球大學生超級計算競賽選拔賽”決賽前夕,來自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清華大學高性能計算技術研究所四大超算中心的計算專家共同呼吁,我國超算的未來發展核心在于應用,必須消除中國超算發展的應用瓶頸,使之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科學研究的“外腦”。
國家863計劃專家錢德沛教授表示,超算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于需求,超算的目的應該是造福人類。我國超算投資只有不到10%的資金用于應用軟件開發和優化,而美國這一比例是30%。應用的瓶頸不僅導致了超級計算機資源無法充分應用到社會、科研及生產中去,同時也限制了自身的發展。
據悉,目前中國經濟對于超算有著旺盛的需求,國外超算中心的利用率普遍在60%左右,而國內超算中心的資源利用率普遍都在70%以上。由于利用率過高,客戶排隊問題嚴重,降低了服務質量。上海超算中心主任奚自立說,受限于軟件開發和應用支持,設備運行時資源利用率低下,是當前應用瓶頸的核心所在。
“應用瓶頸是一個過程問題,未來這個問題還會長期存在。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長期規劃和布局,做好基礎應用研究和共性研究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錢德沛表示,“十二五”期間,超算發展要做到硬件、環境和應用三個方面均衡發展,重點支持大型應用軟件的研發,從軟實力上迎頭趕上國際超算強國。
(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