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4年,石田三成來到長濱城郊外的一座觀音寺修行,當了一名茶童。因為他成天要笑容滿面地為施主端茶倒水,幾乎沒有時間聽師傅頌經講學,石田三成的差事為師兄弟們所不屑。聽到嘲諷,石田三成不爭辯也不生氣,依然默默地鉆研著各種茶經茶道,用心服務每位客人。
一天,長濱城主豐臣秀吉打獵時路過寺廟,感到口渴便進入寺里求茶。石田三成畢恭畢敬地奉上滿滿一大碗涼茶。豐臣秀吉一飲而盡,直夸好茶,示意再來一碗。石田三成淺淺地笑了,轉而換了個中碗,遞過一碗溫熱的茶。豐臣秀吉有說有笑地啜飲完,夸贊茶水色正味香,要求再上一碗。石田三成換了個容量更小的碗,呈上了一小碗熱得滾燙的茶。豐臣秀吉細細地品嘗完,接連夸贊水好茶好。
豐臣秀吉心滿意足地坐下,不解地問:“你給我倒了三碗茶,為何要換三只碗,還用了三種不同溫度的水?”石田三成解釋說:“城主進門屆滿頭大汗,想必十分干渴,所以我用第一碗茶來幫您解渴;您喝完一大碗涼茶,已經不至于太渴了,所以第二碗茶就該稍帶品茗之意,于是我選用了稍小些的碗沖泡稍微少量的茶,且把溫度也適度地調高了;城主再喝第三杯茶時,已全然無解渴之意,純粹為了品茗,所以我用了更小的碗,沖泡更熱的茶。”豐臣秀吉聽完這番話,認定石田三成是個人才,遂邀請他到自己的府邸作侍從。
石田三成詫異地問:“我只是按照生活常識給您泡了三碗茶,哪里經得起您這般賞識?”“你不是照常識泡茶,而是按我喝茶的心理去做,才讓我喝到了天下最合口的茶,”豐臣秀吉笑著說,“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合適辦法,這便是判斷一個人能力的基本原則呀!”此后,石田三成盡心盡力地輔佐城主,伴隨豐臣秀吉稱霸全國,成為日本歷史上的一代名將。
所謂的人才,是能夠將服務他人與高強才藝相結合,而非恃才自居。
(摘自《環球人物》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