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辦公條件逐漸得到改善,行政事業單位不斷添置辦公設備。本文對事業單位中存在的固定資產管理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措施。
一、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存在的主要管理問題
(一)固定資產的購置問題
固定資產的配置標準缺乏約束力與合理性,并且各行政事業單位構建固定資產來源較為單一。致使其對固定資產的購置審批懈怠;不同的行政單位所具有的固定資產資源、工作職責以及工作范圍間的不協調性,在固定資產管理中這一現象也較為普遍。
(二)閑置的固定資產問題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長期依靠我國國家財政撥款來添置,部門需要是各單位添置固定資產的唯一根據,事業單位未對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做出具體分析和論證。單從各單位部門的自身需求為基本出發點,在固定資產使用效益方面缺乏分析論證。而財政部門作為出資方僅關注經費預算安排,卻忽略了對實物性資產的調劑與管理,無法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作用,固定資產的重復和隨意購置的現象嚴重,這是嚴重的資源浪費。
(三)固定資產的使用問題
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使用過程中亦存在一定的使用問題,若建立的驗收制度不夠嚴謹,常會出現購非購需的狀況,也難以追溯其責任。通常缺乏資產登記制度,則會造成資產使用狀況不明增加資產管理難度。如不及時進行定期盤點,就易導致賬實不符。對單位的移交和監交制度執行不嚴,進而導致資產流失、相關責任得不到落實。進一步增加固定資產定期維護檢修的難度,資產使用壽命將會明顯縮短。無嚴格的資產索賠制度,在進行資產的盤虧、毀損時,難以究明原因。
(四)未建立規范的資產處置制度
在資產的處置方面,國家有著明確的規定,應向國有資產管理、財政、主管部門加以報告,并履行審批手續,可在實際工作中部分事業單位卻未嚴格遵守審批報送手續,對資產的出售和轉讓過于隨意,資產任意核銷現象嚴重。個別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違規和報廢處理未經相關部門審批,這會從很大程度上增加國有資產流失的可能性。
二、加強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對策研究
(一)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的深層次障礙,應從其機制與體制入手
針對固定資產管理中深層次障礙,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建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折舊制度。行政和事業單位可采用各種不同方法,對固定資產的狀態加以反映,定期報送明細表,也可按照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原值來計提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這不但能增加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凈值反映的真實性,同時也加速了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
(二)確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監督管理部門
健全并完善財政部門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嚴格遵守資產的配置標準,進行財產清查,全面充分了解事業單位的資產使用狀況和存在,并據此合理調劑事業單位任務量,對不足部分實施計劃性資產配置。
(三)強化執法監督和檢查力度,完善資產監管機制
經濟監督與國有資產的管理部門應建立增值保值與真實完整的監督重點,做到問題的及時發現、分析,并加以解決。明確單位的固定資產采購職責和出入庫職責。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單位固定資產清查。及時解決處理資產清查中的問題,不斷改善固定資產內控制度。
(四)強化固定資產管理
加強事業單位的時刻監控,單位首先應從資產的購置、驗收及調撥與報廢相關環節管理入手。并將事業單位的財政性的資金購置列入當年或下一年的固定資產采購計劃中,遵循固定的財政部門審核程序,由政府或財政部門進行閑置資產的調劑加以解決。財政部門應定期檢查固定資產的增值保值和單位固定資產情況,并以固定資產的完好程度、使用效率來衡定單位負責人的業績、政績。
(五)完善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制度
從動態的角度對事業單位的資產構成進行觀察,其總在不斷發生。充分掌握資產管理現狀、結構、質量和數量,而建立完備固定資產清查制度,使其逐漸經常化、制度化。建立事業單位定期清查制度,至少在每年的年終實施一次全面資產清查與核對,并分析管理現狀與資產結構,并重點抽查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加以核對,以達到賬、物、卡相符的目的。確定事業單位離任核查制度的準確建立,如有資產管理者或使用者離任,要根據該項制度進行嚴格核查,保證資產的明確劃分,預防資產流失,實現人賬清晰。
三、結束語
強化固定資產的管理,有利于促進國有資產的增值與保值,降低國有資產的流失現象。本文主要對事業單位中的固定資產管理問題進行探討,從而達到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有效管理的目的,以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作用,減少國有資產價值流失隱患。
參考文獻
[1]王強軍,孔巖.淺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J].中外企業家,2009(16).
[2]許麗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核算[J].經濟師,2006(07).
作者簡介:劉麗娟(1966-),女,中級會計師,現就職于伊春區城鄉敬老院,從事財會工作。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