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傳統誠信文化與非公企業誠信建設的歷史背景
當代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各種問題凸顯,誠信危機更顯得洶涌而彌漫。隨著蒙牛“毒奶門”事件發生,“地溝油”事件屢禁不止,企業誠信日益引起人們關注。一系列“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及失信、失范行為的發生,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和道德建設的正常進行。
(一)中國傳統誠信思想
誠和信的含義有所不同,“誠”與“信”雖然都具有誠實守信的意思,但在表達的側重點上卻是有區別的。“誠”寓意不虛偽,強調內心的真實,看重表里如一,“心誠則靈”、“誠心誠意”等都取意于此。信更強調“內誠”外化,體現為個體除了在內心對社會道德的認同外,同時也身體力行地遵守社會道德。而“信”強調的是外顯的真實,言語和行為的一致是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重要需求。“信言不美“就是體現這一點。然而“誠”與“信”還是有聯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現。“誠”與“信”的結合,體現著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準則;誠為信之本,不誠則不信。不欺已曰誠,不欺人曰信。誠在實際生活中,更多地表現在人的品行方面,信則表現為個人的個性心理品質,比如對責任、義務的態度,誠信是“誠”與“信”的統一。
(二)非公企業誠信建設的重要意義
1.企業誠信的含義
企業誠信是特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企業的行為做到誠實守信,遵紀守法,以信譽贏得顧客。作為微觀的經濟主體,企業在經濟運行的信譽不僅關乎企業自身的誠信狀況,也在一定程度影響著全社會的誠信建設。克拉倫斯?沃爾頓曾指出,一個企業的經理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來詮釋企業的責任。可以這樣說,企業不是賺錢的機器,作為社會的一個組成單元,企業更應講信譽守信用,這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責任感。
2.企業誠信建設的意義
誠信在現代社會是一種價值觀,是企業的形象建設的一部分。在處理各種關系時,誠信往往是一條準繩,一個坐標。日升昌這樣詮釋誠信:也許一時的欺詐行為可以愚市弄民,可是不會有商家長遠的發展是靠耍奸發展壯大的。同樣,荀子在幾千年前,便站在國家發展的高度嚴肅地指明,在商業活動中,誠信無欺將從根本上促進國泰民安建設。現代著名企業海爾,同樣是靠誠實守信不斷發展壯大,其產品過硬的質量以及周到誠信的售后服務聞名全國。很多企業的成功都說明了一個企業只有努力建設全體員工的誠信價值觀并在任何條件下都遵守誠信道德,才會不斷地自我創造、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從而建立強大的無形資產。
3.非公企業誠信建設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企業迅速成長壯大,其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的特點是傳統國有企業不具備的優勢,同時其機制靈活適應性強的優勢更是讓其在新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發揮了無可比擬的優勢。不過我們也應看到,非公企業也有自身的不足,尤其是部分非公企業誠信的嚴重缺失已經影響到其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首先,我國市場經濟尚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信用體系建設還不夠健全。我們可以看到,部分守信的企業常常不能得到相應的經濟利益。而失信的企業也看不到明顯的經濟利益損失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處罰。這會造成一種現象,就是守信的企業要付出高額成本,失信的企業不需要付出成本。另一方面,在非公企業的發展,由于受環境、競爭條件的制約,資金少、設備差,技術落后,人才緊缺,在這些關乎企業發展的硬軟件建設方面,非公企業往往難以與同類型的大型企業抗衡。于是企業難免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就是努力用最低成本獲取最高收益。在守信無用的情況下,失信行為的產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但是這種殺雞取卵的行為,一定會給企業長遠發展帶來危害,比如銀行貸款、企業招工等方面,正是由于企業誠信行為失范,其發展道路上才出現了難以逾越的“瓶頸”。若想獲得長足發展,特色和信譽是重要的。然而若要形成特色,要受制于很多客觀條件,可是誠信建設,卻是一個企業可以努力創造的。有了誠信,企業的長遠發展才會獲得寶貴的信譽。由此可見,非公企業的誠信建設已是迫在眉睫。
二、中國傳統誠信文化與非公企業誠信建設的內涵
(一)中國傳統誠信思想的含義
對于誠信,一般從以下角度理解:
1.誠信是重要的道德修養
《中庸》里提到:“君子誠之為貴。”對于一個有修養有道德的君子而言,誠信是非常重要的品質。荀子也曾說:“養心莫善于心誠。”就是說,修養良好的品德,誠信是首要的。周敦頤認為五常之根本在“誠,誠信是萬事興旺的源頭所在。
2.在社會交往中,誠信是人們行為的基本準則
孔子常常思考:“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誠信待人是孔子人生重要的追求之一。“曾子殺豬”的曾參在教子方面教育孩子要誠信,而他自己,也要每日檢點,自己是否在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做到了誠信。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能沒有朋友,與朋友交往,就一定要言而有信。
(二)非公企業誠信建設現狀
目前,有很多企業意識到誠信在經濟活動中的戰略作用,但只有部分企業開始建立并不斷完善企業信用制度。所以,非公企業誠信管理水平不高。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首先,非公企業誠信管理沒有形成制度化,專業管理人才不足。其次,非公企業誠信管理的程序及資源沒有形成體系,專業化水平不夠。再次,在非公企業管理中,誠信建設還沒有信度高的標準和應用。再則,整個社會對非公企業在誠信方面的教育培訓力度不足,信用體系建設相對薄弱。這體現在相關服務市場供求不平衡的問題。
三、傳統誠信文化建設與非公企業發展的關系
(一)非公企業誠信缺失的負面影響
1.誠信的缺失,會增加企業交易成本
近年來,很多非公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困難,因為不講信用,破壞了正常的信用觀念,企業之間的賒銷、預付難以為繼,進而發生拖欠民工工資,進而發生“用工荒”等現象。長時間不能緩解的相互拖欠使非公企業舉步維艱,嚴重阻礙了非公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2.誠信的缺失,危及企業的品牌建設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品牌代表企業的形象和信譽。信用是品牌的基礎,沒有信用,品牌就是無根浮萍,無法立足。有了良好的信譽,才有可能打造出出色的品牌。一旦失了信用,在市場大潮中,就是曾經成功的品牌也一樣會被淘汰,享譽全球的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達信就是讓世人警醒的例子。
3.誠信的缺失,阻礙企業的發展
這種誠信缺失首先表現在資金使用方面,很多非公企業擅長做三本賬,為了偷稅漏稅,送給稅務局的賬需要虛減利潤,為了取得貸款,送給銀行的賬要虛增利潤,再留一本賬給自己,計算怎樣能從員工報酬里再汲取部分利潤。資金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一個企業只有信用好,才會吸引其他企業來投資,而有了良好的信用度,在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銀行也會積極協助其進行資金周轉。相反,一個企業信用度低,就會逐漸失去社會的信任,從而失去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可能。
(二)以誠信為基礎,建設和諧企業文化
1.誠信是和諧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
市場經濟是建立在信用經濟、道德經濟基礎之上的競爭經濟,良好的企業文化需要始終如一的誠信品格。有了誠信這塊基石,企業的生存發展才有了長盛不衰的保障,有了誠信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這樣的文化內核,才是和諧企業文化建設應有的價值導向與坐標。
2.誠信是企業恰當處理各種關系的坐標
海爾的高層管理者面對不合格的冰箱毅然揮起大錘,砸在員工心上的是誠信的價值觀。一句“不讓一件不合格的海爾產品流向市場”的承諾讓世人看到民族工業復興的希望。而與之相反的是西門子冰箱門事件欲蓋彌彰的行為,讓消費者對這個品牌產生了根本的排拒與猶豫。一個缺少誠信的企業哪怕它有過奮斗與輝煌的歷史,一旦失去社會信譽也終將在競爭中被淘汰。
3.誠信使企業文化建設有了生命力
企業要生存發展,誠信建設是重要內驅力。我們熟知的重慶啤酒的著名格言是:“企業發展依賴誠信”。有了誠信的企業文化可以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的風雨中巋然屹立,哪怕跌倒,也會迅速重新崛起,因為誠信是企業立足、生存、發展的命脈,是企業長足發展的內在力量。
四、構建誠信企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
(一)企業價值觀要以誠信為重要內容
企業的價值觀,是企業以及其員工共同前行的方向和價值取向,也是企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所信守的基本信念。從哲學角度理解,對象對主體有用性的觀念就是價值觀。企業的價值觀是企業員工理解并支持的一切關于企業意義的有效判斷。著名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就曾斷言,未來的的商業競爭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挑戰 ,更重要地表現為文化上的挑戰。長久以來“正直”、“誠實”一直是微軟的核心價值觀;而“誠信為本”同樣是摩托羅拉的核心理念。非公企業應充分利用電視、廣播、企業報等文化載體,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向全體員工進行誠信教育,領導重視,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培養員工的誠信品質,營造人人誠信的氛圍,打造以誠信為重要內容的企業價值觀。
(二)企業道德規范以誠信為根本
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行離不開成熟的、穩定可靠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管理學家吉母?柯林斯說:一個公司,只有建立了不斷適應世界變化的核心價值觀,才能在殘酷的競爭中長久地享受成功。作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補充,非公企業應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指導,抓住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有利契機,積極培育建立誠信的商業道德規范。我們熟知的同仁堂歷經300年屹立不倒,就在于其以求珍品、講信譽”為企業宗旨。誠實守信的行為是市場競爭的核心要求,企業的競爭要在公平交易、合法經營、誠實守信的道德基礎上。培育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道德規范,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力量,從小事、從自身、從當下做起,優秀的企業道德的形成需要長期系統的培育,只有將誠信的觀念滲秀到職工日常思想文化建設中,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道德規范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企業員工的行為準則,非公企業才能不斷做大做強,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企業誠信文化體系逐步形成制度化
企業文化的建設與傳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并以科學合理的制度進行約束內化,才能在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中發揮重要的助力作用。
1.立足現實,制定企業的誠信規則
具有企業法律效力的文件會約束員工的行為,并逐漸內化為員工的自我要求,只有把誠信價值觀滲透到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之中,對生產對產品的認真與責任才會外顯到企業具體的產品中。而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遵守誠信理念的行為將會使企業擁有更多忠實的客戶,從而使企業擁有了最寶貴的無形資本,保證了企業占領市場并達到高效益持續發展。
2.完善管理,建立健全企業誠信制度
做到企業誠信文化建設制度化,就要使相關的制度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把對企業誠信行為的獎懲落到實處,切實激勵每一個人誠實守信。同時,結合企業實際開展的誠信教育培訓,也會使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深入具體的內容。所以應以規范完善的制度使誠信的觀念深入人心,內化為員工的自覺行為與意識。只有全體員工的支持與參與,才有可能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
3.科學規范,加強企業信用管理建設
只有在制度上規范人們的行為,才會增強人們對誠信文化的認同感。每一個員工都應有一份誠信檔案,每一次記錄都是企業誠信獎懲的依據,是否具有誠信的品質將對他們的未來有重要的影響,遵守誠信管理制度會獲得人生寶貴的尊重與機會,違反誠信管理制度的將遭受嚴厲的道德譴責并影響未來人生發展的空間與軌跡給以嚴懲,事實會告訴每一個人,失信成本遠遠高于守信成本。有了嚴格的考評制度,管理人員和企業職工就會在誠信的軌道上為企業加足馬力,全力前行。
我國傳統的誠信文化是民族的精華。隨著時代的進步,企業誠信文化的作用日益明顯,能否建設積極向上誠實守信的企業文化,關乎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誠信文化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所在,也是有中國特色的和諧企業文化的有力支撐,只有立足于誠信的企業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企業文化。所以,我們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方式方法,全力打造優秀的誠信企業文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奮生.非公企業誠信文化建設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2008(02).
[2]李奮生.我國傳統“誠信”倫理與現代企業誠信文化建設[J].科技管理研究,2008(07).
作者簡介:王曉燕,女,山東海陽人,就職于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委黨校,研究方向:政治學、社會學。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