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春季時裝周將在2月17日拉開帷幕。屆時,首都各處都會有鞋款令人眼花繚亂、衣著暴露的年輕女孩在T臺上一步三晃地走秀。而在模特經紀的辦公室外,會有幾千個對甜食敬而遠之的年輕女孩大排長龍,希望獲得成為下一個凱特·摩絲的機會,盡管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模特的職業生涯通常很短,薪水很低,而且并沒那些幻想成為模特的年輕美女想象中那么光鮮。但這個行業正在發生變化。首先,受過良好教育的模特紛紛入行,這聽似荒謬。在電影《超級名模》中,那些男模特笨得用汽油相互打鬧并開始吸煙。不過這些都太老套了。
最近,備受香奈兒(Chanel)和愛馬仕(Herines)青睞的紅發模特莉麗·科爾(Lily Cole)從劍橋大學畢業,獲得了藝術史的一等學位。英倫新星伊迪·坎貝爾(Edie Campbell)也正在倫敦的考陶爾德學院攻讀同樣的學位。其中一位已走紅的英國T臺模特雅克塔·惠勒(JaequettaWheeler)除了為芭寶莉(Burberry)和薇薇恩·韋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代言,還抽時間在為囚犯爭取權利的慈善機構Reprieve工作。
伊迪·坎貝爾的經紀人、倫敦Viva模特經紀公司的娜塔莉·韓德(NatalieHand)說,過去十年里備受歡迎的是那些“沒什么主見的年輕模特”,如今吃香的是那些“更有抱負的年輕女性”。潮流社交雜志《閑談者》(Taller)前編輯凱瑟琳·奧斯特勒(Catherine Ostler)說:“現在行業需要的是頭腦聰明、舉止端莊而又受過良好教育的模特。”
這可是個新概念。從前,最為知名的模特通常都是麻雀變鳳凰——說“麻雀”還多少有點恭維。20世紀60年代的明星特維吉是一位工廠工人的女兒。凱特·摩絲的母親是個酒吧女郎。
但是,大型時裝品牌和頂級攝影師都已厭倦了挖掘出身卑微的15歲少女并使之一夜成名這種造星神話。因為這些模特經常在拍照時遲到又或者吸毒成癮,浪費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時裝品牌如今都希望躲避麻煩,許多品牌發現有教養的模特會準時開工,而且不會像以前那些模特那樣經常瘋瘋癲癲。
模特行業的發展也緊跟全球經濟的腳步。在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美國是世界霸主。最熱的“超模”都是辛迪·克勞福德(cindv Crawford)、克莉斯蒂-特林頓(christy Turlington)等美國模特。她們自信十足的形象就是美國的寫照。至少要一萬美元的酬勞才請得動她們。她們還是文化偶像,在比利·喬伊(Billv Joel)的《城市女孩》等歌曲中為人所歌頌。主演《城市女孩》MV的克莉斯蒂·布林克利(ChristieBrlnkley)后來成了比利·喬伊的妻子。
像許多行業一樣,許多明星模特的報酬都直線上漲。他們的合同固然是保密的,但有消息稱一次性雇用一位超模拍照起價7,5萬美元,若是全球性宣傳活動,價格可高達150萬美元。對于廣告商而言,有合適的模特就有利可圖。據說,寶潔公司靠吉賽爾·邦臣(Gisele Bv ndehen)的代言令潘婷洗發水在巴西的銷量提高了40%。
明星模特們還通過搞副業賺取更多的錢,如出售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產品(艾拉·麥克弗森內衣、凱特·摩絲口紅)。德國模特凱蒂-克拉姆(Heidi Klum)在電視直播的時尚才藝大賽“天橋驕子”中擔任了評委。
不過,名氣小的模特其收入卻大幅下降。這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模特圈已全球化,且日益擴大。國際模特經紀公司如今都在新興經濟體中尋找模特人才。在20世紀90年代,他們雇用了大批輪廓分明的斯拉夫少女。現在最熱門的模特挖掘地則是巴西,因為巴西人兼具亞馬遜人的身高和健美的體格。
阿什利·米爾斯(AshIey Meats)是美國的一位社會學家,層撰寫模特經濟學研究《為美貌標價》(Pricing Beauty)。她說,雖然過去十年里模特行業發展壯大了,但所簽訂的合同數卻有所縮水。模特太多,拍攝機會卻太少了。
電視費下降了,尤其是因為“替你錄”(TiVo)這種技術能讓觀眾跳過商業廣告。一位英國模特告訴本報記者,近年來走一場主流時裝秀的價格已幾乎下降了一半,而許多模特的職業生涯在兩個(而非6個)時裝季,即一年內就結束了。為模特爭取更高收入的模特聯盟估計,有定期工作的模特平均年收入為2.7萬美元。兼職模特和男模的收入則更低。
成為迪奧、芭寶莉這種高檔品牌的代言人帶來收入是最高的。想獲得這種機會,一個模特必須首先在其設計師介紹下拍一些雜志照片。這讓時尚雜志花很少的錢就能拍到照片,其中甚至包括封面照。
而“單體”模特和“目錄”模特之間仍然界線分明,前者受頂級設計師的青睞,后者則通常數量更多而且更符合傳統美的標準。目錄模特拍照時穿的是沒那么漂亮的日常服裝,但他們的收入更為穩定,而且也沒那么容易在奔三的時候被棄用。
經紀公司在模特的收入里抽傭20%,還從客戶那里抽取另外的20%。盡管收入如此之高,經紀公司仍需掙扎生存。自金融危機以來,客戶們都開始精打細算了。而經紀公司必須找到臉蛋多少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模特,時代精神是由大型品牌及其心思難以捉摸的藝術總監所定義的。
大型模特經紀公司正與許多自命不凡的新經紀公司競爭,如倫敦Viva和紐約DNA。2004年,經紀巨頭精銳模特管理公司在美國輸了一樁反托拉斯價格哄抬案,被揭露其丑聞的浪潮所淹沒。之后公司在新老板的領導下得以重建,不過其荷蘭分公司又面臨一樁新官司,是一位贏得某比賽的模特起訴該分公司因為她體重增加而解雇她。
時尚界完全無法預測的這個特點令之成為了一個處境艱難的行業。其他行業的變化則沒那么難預測。例如,IT公司能夠很有把握地預測計算機的速度會變得越來越快。但要預測明年哪種臉蛋炙手可熱就不可能了。之前沒人能預計凱特·摩絲早期“搖滾”范兒,是她令亂蓬蓬的長發、男孩似的臀部和蒼白的膚色成為了潮流。如今潮流的寵兒是像杜晨·科洛斯(Doutzen Kroes)(曾是速度滑冰選手)這種形象稍微健康一點的模特。
盡管有憤怒的人舉行活動反對對“0號身材”狂熱追逐,但身材苗條的模特仍然很受歡迎。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設計師們認為人身上沒有明顯的贅肉穿衣服會更好看。阿什利·米爾斯補充到,業界要模特保持纖瘦是為了“彰顯精英階層奢侈的與眾不同”。大致說來,就是如果普通女性的身材都玲瓏浮凸,那精英階層的女性就會追求另一種身材。這激怒了那些指責時尚令年輕人飲食失調的人。但設計師們的態度沒有絲毫改變的跡象。設計師卡爾-拉格菲爾德(Karl Lagerfeld)因形容流行歌手阿黛爾“很胖”而上了頭條新聞。
在時尚界,名氣決定實力。像古琦、芭寶莉這種“超級品牌”在仗勢欺人時從未遲疑。去年秋天,古琦提早命令一大批模特離開倫敦前往米蘭參加一個商業價值更高的時裝秀,令倫敦時裝周狼狽不堪。
紐約著名設計師馬克·雅各布(MarcJaeobs)在紐約扣住了一些本是為之后預訂的模特,使英國時裝秀的模特更為短缺。模特經紀公司都頗有微詞,奈何馬克·雅各布比他們任何一家都要大牌。倫敦模特經紀國際名摸經紀公司的卡羅爾·際特(Carole White)問道:“同行之間的情誼在哪呢?”在T臺之上,你只能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