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形勢的變化,中國對農村金融體制進行了三輪重大的改革,因此中國農村金融改革基本上經歷了三個顯著階段。在對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的歷程進行評述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完善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金融改革;中國
中圖分類號:F83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4-0062-02
目前,中國農村金融體系包括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服務的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郵政儲蓄等正規金融機構以及其他非正規金融組織。中國農村金融改革基本上經歷了三個顯著階段,基于對這三個階段的分析,本文對中國農村金融體系的改革歷程進行探討并進行評述。
一、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的歷程回顧
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農村金融體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農村金融改革基本上經歷了三個顯著階段:
第一階段:恢復和建立新的金融機構(1979—1993年)
在1979年之前,中國對于農村地區的金融安排是動員農村儲蓄,支持城鎮工業化發展,沒有建立起單獨為農民生活、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服務的真正的農村金融組織。1979年之后,中國開始了第一階段的農村金融安排,主要是恢復和建立新的金融機構,形成農村金融市場的多元化和競爭狀態。
在這一階段,國家首先是建立和發展正規的金融機構。1979 年中國農業銀行成立,其農業貸款對象從以集體為主變為以農戶為主,并明確提出大力支持農村商品經濟,提高信貸資金使用效益。接著,農村合作信用社也從政社合一的體制下解放出來,恢復組織上的群眾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經營上的靈活性。在農村正規金融制度安排難以滿足農村金融需求的情況下,為適應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非正規金融機構也應運而生。其表現形式主要有:農村合作基金會、經濟服務部、金融服務部、各種合會、私人錢莊等。
由于中國農業銀行身兼政策性和商業性的雙重任務,這就不利于其商業化發展和經營管理的改善。農信社在農業銀行直接管理下,也沒有獨立發展空間。加上部分正規金融機構和民間金融組織非規范經營,加劇了中國農村金融風險。所以,以建立農村金融體系為目的的第二輪農村金融改革勢在必行。
第二階段:建立三位一體的農村金融體系(1994—1996年)
這個階段農村金融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能夠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及時、有效服務的金融體系”,這是《國務院關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的。這輪改革形成了一系列新的金融制度的安排。
1994 年,中國成立了支持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性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試圖通過該銀行的建立將政策性金融業務從中國農業銀行與農村信用社的業務中剝離出來。1996年農村信用社與農業銀行脫離行政隸屬關系,向合作制方向發展,并在信用聯社的基礎上,有步驟地組建農村合作銀行,由中國人民銀行對農村信用社進行金融監督管理。同時,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明確其不屬于金融機構,不得辦理存貸款業務,屬于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中國農村發展信托投資公司改變為隸屬農業部,中國經濟開發信托投資公司仍隸屬于財政部,但辦理農業信托投資。
第三階段:促進農村金融商業化和多元化(1997—2007年)
1997 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確定了“各國有商業銀行收縮縣(及以下)機構,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基本策略,包括農業銀行在內的國有商業銀行開始收縮縣及縣以下機構;對基層分支機構進行了撤并,退出了縣域范圍,重點轉向了城市;基層營業機構的貸款審批權和財務權上收,業務重點放在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上,較少考慮農村經濟的發展對金融的需求。
2003年6月,按照“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支持、地方政府負責”的總體要求,農村信用社進行了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把農村信用社逐步辦成由農民、農村工商戶和各類經濟組織入股,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后,農信社逐步形成了四種產權關系: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縣級農信社統一法人、縣鄉兩級法人。與此同時,農村郵政儲蓄在廣大農村得到了快速發展,農村郵政儲蓄機構數量龐大,遍布城鄉,業務發展迅速,在活躍農村經濟發展上起到一定作用。至此,農村金融多元化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二、對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的評述
經過歷次改革,中國農村金融依舊存在較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農村正規金融市場組織不完善。在現有的金融體系下除了正規的金融組織之外還包括以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為主的準正規金融組織和以地下錢莊、民間借貸為代表的非正規金融組織。這些無法為農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農村信用社為三農提供金融服務的能力非常有限。隨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這樣有待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難以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抑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農村正規金融機構不僅無法向農村提供足夠的金融服務,事實上還成了農村金融外流的渠道。據報道,2002年11月底,全國農村信用社吸收各類存款19 469億元,各項貸款14 117億元,兩者相差5 352億元,其中有價證券及投資1 812億元,凈存放中央銀行684億元,拆借給其他金融機構1152億元,加上其他一些因素,估計從農村流出資金約3 000億元。
3.由于農村非正規金融機構受阻,因此,中國民間金融處于初級發育階段,只能為農村競技場和農民提供簡單的金融服務,無法滿足農村經濟與農民的金融需求,這客觀上強化了農村信用社對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的壟斷地位。
4.農民貸款難與商業銀行的放貸難并存 。金融發展是以信息透明為基礎的,中國農村金融市場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在歐美國家,即使是農村市場,金融機構的參與度依然很高,金融服務相當充分。那是因為機構積累了數十年的數據,對市場有足夠的了解,同時與農戶之間也有頻繁的溝通,雙方信息比較透明。而中國的情況不同。中國農村地區長期以來都采用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所產生的信息較為零碎,因此金融機構與農戶相互之間缺乏了解,導致存在信息不對稱。這不僅制約了金融機構進入農村市場的深度,更阻礙了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設。商業銀行從規范經營的角度出發,要經過從貸前審查到貸后核查的一系列過程。然而,農村地區缺乏足夠的原始信息的積累,也缺乏放貸必須的擔保物,加上服務對象較為分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放貸的交易成本,最終導致很多大銀行退出農村市場。
三、深化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幾點建議
為進一步發揮中國農村金融在解決三農問題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應針對目前農村金融體系中存在三農貸款難、農村資金外流嚴重、農村金融服務不到位等問題進行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1.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組織機構。首先要改革合作金融。農村合作金融的改革發展工作,關鍵仍然是按照股份制方向堅定推進改革。要加快農村銀行類機構重組步伐,鼓勵和支持條件成熟的農村商業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擇機上市融資,在產權制度上,對現有實行股份合作制的機構,應適時進行改造,將現有“資格股”和“投資股”對應改造成股份制的“優先股”和“普通股”,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原則投資、收購、兼并重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其次要調整商業金融。商業性金融在農村金融市場上發展的關鍵在于調整,不能夠大面積地撤銷農村鄉鎮一級的營業所,在金融和經濟發達的鄉鎮都應當設營業所;在欠發達的經濟地區,縣級以下的中心鎮也應當保留營業所。第三要引導民間金融。民間金融的發展重在引導,在政策上應當給予承認,從完善相關法律、政策、制度入手,通過長時期的制度安排使民間金融自由、透明、公開地參與農村金融活動。
2.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金融服務體系。要想解決農村金融服務不充分的問題,要依靠建立健全符合中國現有國情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著重應當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應當增加工具:針對農戶金融需求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特點,真正開發出適合農村情況的創新金融工具和金融產品。其次,應當增加機構:大力引導各種金融機構增加農村服務網點,穩定地增加商業銀行縣級區域業務和機構;同時積極培育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貸款公司、村鎮銀行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再次,應當增加投入:要增加有效的信貸投入,這就要求盡快地解決農村資金流進城市問題,制定專門的規章制度,從操作上解決農村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重點用于農村發放貸款。最后,在增加服務的同時產生經濟效益:積極探索適合農戶金融和農村經濟發展需求特點的金融服務方式,充分利用先進科技手段,加快推動農村金融機構網絡化、信息化進程,使得農村地區享受更有效、更好的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應當通過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水平,改善農村面貌和條件,從而實現農村經濟金融的和諧共贏。
3.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要繼續深化還需要繼續獲得政策大力支持,建立健全貨幣信貸政策,比如降低支農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增加支農再貸款的數量,完善支農貸款利率形成機制;建立健全財政稅收政策,大力發揮財稅政策作用,構建扶持有力、激勵有效、導向明確、協調配套的政策扶持體系,激勵農村金融機構的支農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健全其他配套政策,如人才隊伍、法律環境、農民增收有效渠道、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等;逐步建立信用擔保基金,健全風險識別與風險補償機制等,積極促進農村金融健康發展;建立健全金融監管政策,銀監部門就應當放寬新型農村金融的市場準入門檻,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建立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曾汝林.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歷程回顧及現狀評述[J].中國經貿導刊,2010,(11).
[2] 劉玲玲,楊思群,姜明,等.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報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 常佳聞.淺析現階段中國農村金融改革所出現的問題[J].商業文化,2011,(7).
[4] 賀益生.關于中國農村金融市場問題的思考[J].集團經濟,2006,(6).
[5] 萬佳欣.淺談農村金融體系的問題及解決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1,(13).
[6] 陳武.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迫在眉睫[N].金融時報,2003.[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