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在中國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融資難一直是困擾和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結合中國人民銀行在緊縮環境下實施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闡述了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及其問題,分析了融資難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存款準備金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4-0064-02
一、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有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兩大類。股權融資包括上市融資、期權融資和風險投資;債務融資包括公司債券、銀行貸款、商業信貸和融資租賃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政府政策和銀行的支持下,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障礙得到一定的緩解。
然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仍然突出,主要表現在:內源融資能力較差,融資不足,自身生產經營積累的資金已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中小企業融資方式較為單一,獲得的外部融資中大部分來自銀行貸款,但銀行貸款準入門檻高和中小企業缺乏抵押資產導致了其難以獲得發展所需的足額貸款;中小型資本市場不健全導致中小企業缺乏長期融資渠道和長期權益性資本。
二、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中國中小企業自身一直存在的弱點,如企業規模不大、固定資產總量少、負債能力有限、企業投資小,難以滿足企業快速發展或增加固定資產投資的需要。中小企業信息不透明,缺乏審計部門確認的財務報告和經營業績,增加了投資者和債權人對中小企業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的評估難度。此外,中小企業信譽度建設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企業自身信譽度不高,如有的中小企業受經營環境的影響,經營業績惡化,于是利用經營者和債權人信息不對稱,多頭抵押資產,逃避銀行債務;有的中小企業為了滿足發行上市直接融資的需要,編制虛假的財務報告和對投資者隱瞞重大信息。
中國現行的金融管理體制改革也對中小企業融資產生了消極影響。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為自負盈虧的經營實體,金融業的整合體現出濃厚的市場化、商業化傾向,不少中小金融機構如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資公司和農村信用社處于關閉與合并之中。由于中小金融機構的資產中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比率相對較高,中小金融機構數量的減少必然導致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減少,由此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同時,由于金融機構實施預算硬性約束,使得信貸標準更加嚴格,直接導致整個金融行業在整合期的貸款緊縮,而大企業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又幾乎不受整合的影響,顯然,這樣做直接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
目前中國中小企業多層次的融資渠道尚未完全形成,主要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渠道單一且成本高;雖然中國資本市場已經建立了面向中小企業融資的中小企業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但對于數量龐大的中企業來說,這無異于杯水車薪,效果有限;民間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國家對于《中小企業促進法》的落實也存在著一定的欠缺等等。
三、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為了抑制物價過快上漲,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調整后,中國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為21%,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為17.5%,可釋放約4 000億元流動性資金。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意味著銀行放貸規模將會擴大,中小企業可以從銀行獲得更多的貸款,有望緩解資金壓力。同時,也體現了政府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所作的努力。
緊縮的貨幣政策影響的主要是銀行體系,所以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凍結的僅僅是銀行體系的資金,而非整個金融體系的融資規模。到2010年末,有超過90%的中小企業仍然游離在銀行業體系之外,無法享受到哪怕是利率上浮30%~50%的貸款。
盡管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最近三年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但銀行業仍只能說是中小企業官方融資渠道中的主流渠道,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仍然無緣于官方融資渠道,而是依靠自我積累以及民間借貸解決經營發展所需的資金。說明信貸緊縮對中小企業的直接影響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其影響范圍僅限于那些小部分依靠銀行貸款發展的中小企業,而對那些從來沒有邁進過銀行大門的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民間借貸成本激增才是其融資難的直接原因。而真正抬高民間借貸成本的真正推手并不是緊縮的貨幣政策,而是房地產、煤礦等市場高額利潤引致的旺盛的投資需求。
筆者認為,緊縮的貨幣政策并非導致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解決配置的問題,而以中小企業融資難為由重新放松銀根,不僅不能從根本上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狀況,反而會給持續攀升的通脹火上澆油,給經濟帶來更大的麻煩。如果簡單地放松銀根,資金的主要流向仍不可能是中小企業,充其量也就是分杯羹而已,于事無補,真正獲利的是那些在信貸市場占據優勢的大企業和部門。
四、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解決策略
(一)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建設
1.企業應提高自身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意識,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健全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機制,規范財務制度和成本核算流程,增強企業支付和償債能力。
2.企業應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通過不斷優化自身的產業結構,加強產業升級和實行專業化分工,培育自身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廣泛的資金支持。
3.樹立誠實守信的企業形象,做到守法經營,把自身的信用建設作為融資的軟環境,避免出現無法償債或資不抵債等信用風險的發生。
4.建立完整的財務管理體系,定期公布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會計報表,增強企業財務透明度。
5.加強科學管理,提高人員素質。中小企業應當注重利用科學的手段進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科學決策,降低運營成本,避免盲目投資,不斷提高企業管理者特別是高層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因而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素質的提高有助于企業獲得和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
6.企業要與銀行建立起良好的銀企關系,為解決融資問題打下基礎。
(二)鼓勵融資創新
1.發展新型融資方式。典當融資、產業鏈融資、金融租賃作為新型融資方式,現對于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債券以及其他融資方式有其獨特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解決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
2.正確認識民間融資的作用。民間融資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難題,促進了借貸雙方相互之間的信任,有利于中小企業獲得更加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有助于促進正規金融的發展。
(三)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
1.放寬企業債券發行條件,允許有盈利能力、發展前景好的中小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進行融資,改變目前這種主要由國有獨資企業用國家信用擔保的企業債券的發行。
2.從中小企業的風險較高、經營信息缺乏、經營能力較低的角度看,股權融資較之債權融資具有明顯的優勢。股票市場的直接融資可以吸引自愿承擔高風險的投資者進入到中小企業這些能夠承擔高風險的投資者在進入中小企業的過程中,也會對中小企業的經營進行全方位的市場約束。在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體系中,要充分發揮創業板市場的主導性地位。創業板的發展,必然會帶動和促進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因為創業板提供的退出機制,必然會刺激風險資本以更大的規模進入到中小企業融資市場,風險投資市場的活躍,也會相應地提出建設多層次市場的需要,三板市場的發展就有了新的推動力。
3.其他直接融資渠道和方式,如票據融資、企業間商業信用等也要大力發展,實現金融工具多樣化,不斷拓展中小企業的融資空間。
(四)發揮政府在中小企業在融資中的作用
1.轉換政府職能,理順政企關系。積極疏通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一要制定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二是建立和規范中小企業稅收支持政策,加強財政對中小企業工作的支持力度。三要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加快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2.政府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中小企業的法制需要政府的扶持,這在各國都是普遍現象。
3.政府要注重對中小企業的擔保。中國現階段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資金雖然也主要來源于財政,但財政支持的力度還不大,擔?;鹨幠H匀黄?。政府應該在財政中增加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投入。
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對待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這一傳統問題,我們不應當拘泥于傳統觀念的束縛,而應當以現代的觀點去分析它,不僅要從國家政策的角度加大傾斜力度,而且也要從企業自身的角度去尋找對策。借鑒他人良好經驗,根據自身具體的實際情況,拿出可操作的具體措施并加以實施。只有這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 楊大勇.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探討[J].新疆財經,2011,(3).
[2] 曹樹平.中小企業應對貨幣緊縮政策的融資管理與對策[J].當代經濟,2011,(10).
[3] 歐陽明,崔亞龍.再論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對策[J].河北金融,2011,(1).
[4] 李伯霞.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困境及對策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1,(5).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