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在探討我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C級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依據克拉申二語習得輸入理論,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4-0326-03
引言
自1999年以來,中國各地高校不斷擴招,生源素質參差不齊,給各地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帶來嚴峻的挑戰,地處西南邊疆的保山學院大學英語教學也概莫能外。由于生源素質下降,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加之自學能力差,學習興趣低落,傳統的自然班級又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結果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局面。為此,我院在2010級、2011級非英語專業本科生中進行分級教學,分級班為A、B、C三級。經過分級教學的實施,我校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采用傳統的自然班級相比有所提高,教學效果也較為明顯,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來探討我校分級教學C級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依據克拉申二語習得輸入理論,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理論依據
1.國家政策方面的依據。鑒于全國高等學校的教學資源、學生入學水平以及所面臨的社會需求等不盡相同,各地區、各高校之間教學現實情況差異較大,為提高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教育部辦公廳于2007于7月27日印發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課程要求中規定:“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上述規定不僅為各高校制定科學、系統、個性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提供了指導原則,也為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提供了政策依據。
2.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理論依據。美國應用語言學家克拉申認為人類只有通過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輸入習得語言。他提出的可理解輸入假設的基本觀點是:要使語言習得得以發生,有必要讓學習者的理解輸入語言包含稍高于其現有語言水平的項目。克拉申還認為理想的輸入應該有四個特征:可理解性;趣味性及關聯性;非語法程序安排;要有足夠的輸入量。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用公式可表述為“i+1”。其中,“i”表示語言學習者目前的水平,“i+1”表示略高于語言學習者現有的語言知識水平。如果語言輸入遠遠超出學習者的現有水平,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學習者的現有水平,都會導致學習者不能有效地學習新的語言知識。克拉申還提出情感過濾假說,此假說要充分考慮到學習者個人的情感因素。他認可理解輸入只有在情感過濾較低時語言習得才能見效。因此,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是習得語言的前提,情感過濾假說則是語言學習者接受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的保證,這兩種理論也就成為了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主要理論依據。
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C級班存在的問題
我校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至今已近兩年,筆者現擔任2010級C2班、2011級C大班的大學英語課程,其中C2班人數為48人,C大班人數為99人,所采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通用大學英語》(1—3冊)以及相關的教輔教材。從整個C級班的大學英語教學來看,學生學習態度比以往更加端正,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比以前有所提高,學習動機較之以前更加強烈,教學質量和效果也明顯。但筆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注意到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質量和效果。具體情況闡述如下:
1.分級有效性不足。分級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便于個性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因而在開始分級分班前,教學主管部門應對剛入學的學生英語水平進行詳細的調研,而不只依據學生高考成績來劃分分數段進行簡單的分級分班,因為高中階段所開設的英語課程與進入高校后即將學習的課程并不完全接軌,何況編入C級班級的學生大都在中學階段沒有達到中學英語教學的要求。雖然也對入學的學生進行考試,而試卷的題型、考試范圍、內容是否能真實反映學生英語實際水平,這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僅依靠高考分數段和簡單的考試結果劃分分級班級存在缺陷,沒有完全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因此所分級的教學班級并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也給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困難。
2.班級人數過多。班級人數過多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語言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如果一個班級的人數超過一定的數量,要保證教學質量是很難做到的。因為語言教學的特點是先有大量語言輸入,才可能有一定的語言輸出,而現行的每節課是50分鐘,班級人數過多會導致教師只能關注一部分學生語言輸入情況。如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朗讀單詞或課文,只能是蜻蜓點水式的讓一小部分學生來做,否則會影響其他教學任務的完成。在此情形下,教師很難做到既要確保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又要顧及到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
3.分級不分教材問題。分級教學是依據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學生實際英語水平來進行的。分級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也是為了讓分級教學班的學生更切合實際地結合自己的英語水平進行個性化的英語學習。如果分級不分教材,那么分級教學就失去了其存在意義,達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目前許多從事大學英語分級教學C級班的教師都反映,由于分級不分教材,課堂教學任務很難按質按量完成,即使勉強完成教學任務,也是拖著走,造成的結果是盡管教師辛辛苦苦地講課,認認真真地批改作業,而收效甚微,學生則逐漸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原因在于教材內容難度遠大于學生的接受能力。按克拉申可理解輸入理論的說法,就是語言輸入遠超出學習者現有語言水平,導致學習者不能有效地學習新的語言知識。
4.多媒體、語音室教學設備保障問題。教學設備是進行任何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對開展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活動也是如此。可以說,教學設備在一定意義上有可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教學設備是否完好與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具有密切關系。而現實情況是,現有的多媒體、語音室并不能完全保證每次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時常在教學過程中,發生故障,這既妨礙了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也讓學生產生埋怨情緒,一定程度影響了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質量的提高。
5.學生自信心不足問題。分級教學有利的一面是可針對學生英語水平實際,采用適合學生接受能力的教材、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不利的一面是,被分到C級教學班的學生普遍有自卑感,心理上有壓力,總覺得老是受到A級、B級教學班的學生歧視。筆者在C級班教學過程中、在與學生平常的交談中覺察到此現象,這無疑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影響到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達不到分級教學的目的。
6.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分級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考試成績的作用。由于學校層面上未能制定出相關的可具操作性的規章制度,如分級教學班的學生大學英語成績是否與畢業證、學位證掛鉤、多少分數達到要求等,這一方面極大地影響了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他們誤認為,學得好不好一個樣,反正畢業時會拿到畢業證、學位證。另一方面這也導致課堂教學活動難于有效開展,進而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對策
分級教學模式的實施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目的是根據分級教學班級學生英語實際水平來組織個性化的教學活動,以期提高分級教學班級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就我校的實情而言,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
1.分級應具備一定的有效性。為了確保分級教學班級有一定的有效性,在對入學新生分級編班之前,學校教學主管部門應組織一定的力量,首先,對學生英語入學成績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按常規的教學行為來開展教學,對學生進行一個學期的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需要全體從事大學英語教師的通力合作,即每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難點在哪里,重點關注學生在聽力、口語、詞匯、語法、閱讀等方面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應組織召開一次大學英語教學研討會,匯總一學期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英語中最突出的問題,這也是制作分級測試試卷的最重要的一關。因為分級是否有效取決于測試試卷的有效性。試卷過難或太簡單,反映不出學生真實英語水平,進而影響到分級的有效性。因此,要保證分級教學班的有效性,首先要保證測試試卷的有效性。在制作測試試卷時,需要充分考慮測試的目的、重點、難點,這樣才能達到分級教學的目的。
2.合理安排班級人數。就我校教學資源具體實際來說,班級人數為每班40人為宜。鑒于分級教學班級與傳統的自然班級完全不同,分級后的班級都是來自各個專業,加之招生現實情況是有的專業招生人數多,有的專業招生人數少,因此在分級編班時,應考慮招生人數多的專業不宜過多集中于某一個班,而是按班級設置數量來合理分配班級人數。這樣,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由于班級人數合理,各專業學生人數比例適當,教師的教學活動也得以順利進行。
3.分級也應分教材。分級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讓學生在可接受能力范圍內學習新的更多的英語語言知識。可以說,分教材是分級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這里講的分教材是指選用的教材應符合學生現有的英語語言水平。克拉申二語習得可理解輸入理論也指出,如果語言輸入遠遠超出學習者的現有水平,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學習者的現有水平,都會導致學習者不能有效地學習新的語言知識。他也同時提出,理想的輸入應該有四個特征:可理解性——理解輸入的語言是習得的必要條件,不可理解的語言無用;趣味性及關聯性——輸入的語言既要有趣又要與學習者相關;非語法程序安排——按語法程序實施教學是不必要的;要有足夠的輸入量——輸入量要大于學習者目前的語言能力。因此,在分級教學中,選用的教材應根據分級測試成績而編分級教學班的學生具體情況來選,教材內容應既要生動有趣,又要與學生相關,教材內容的語言水平要與學生現有語言能力相結合。
4.建立基于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校園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為了保障分級教學的順利進行,學校主管部門除了確保現有的多媒體、語音室等教學設備正常運行之外,應在財力許可的范圍內建立基于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校園網絡自主學習平臺,讓學生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來利用此平臺進行英語學習,培養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也是作為進行分級教學的重要的技術輔助手段。
5.增強學生自信心。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中的情感過濾假說為我們樹立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提供了理論依據。該理論假說指出,在二語習得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習者的個人情感因素,可理解輸入只有在情感過濾較低時才有效果。這一假說對外語教學的啟示是:要使學生的語言習得得以有效進行,教師需要積極創建寬松、友好、融洽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降低學生的情感焦慮。因此,教師除了積極創建友好、融洽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生情焦慮感外,應在分級教學班課堂教學中樹立學生自信心,鼓勵他們克服自卑心理,輕松愉快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6.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學校教學主管部門應就分級教學班學生成績問題盡快出臺相關規定,把學生成績與畢業證、學位證掛鉤,并規定具體的考核標準。學生就會受到相關規定的約束,這樣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認認真真地進行英語學習。這也為教師開展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活動提供了有效的機制保障。
7.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分級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在于教師自身素質。可以說,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分級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除了具備強烈的事業責任心、踏實的工作作風、端正的工作態度外,還應深入了解國家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相關政策,努力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學觀念,掌握符合大學英語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了解現代教育技術,熟悉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方法,特別是要了解基于計算機網絡教學平臺的各種功能,并熟悉各種操作方法。
結束語
總之,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作為一線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師們,應不斷努力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完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并在了解學生實際水平的基礎上,依據相關理論來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和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法,以增強分級教學的針對性。特別是作為一所新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學校教學主管部門應本著為學生、為學校負責的原則,利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良機來進一步提高我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并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以確保我校大學英語分級改革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