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行業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領域,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有與其職能相適應的職業道德水準。中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現象依然十分嚴重,使會計業的公信力受到懷疑,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出自內部的會計人員自身的因素,也有出自外部的環境、制度因素,因此應通過制度創新,采取自我修養與外部監督相結合,宣傳、教育與檢查懲戒相結合,行業自律與輿論監督、政府監管相結合,以德引導會計行為與依法管治會計行為相結合等形式,培養會計人員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
關鍵詞: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4-0085-03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和基本內容
職業道德是指某一職業組織以公約、守則等形式公布的,其成員自覺接受的職業行為準則。而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它是會計人員在長期的職業活動中逐漸形成和總結出來的,調整會計人員與社會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的職業道德主觀意識和客觀行為的統一。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愛崗敬業。會計人員要充分認識本職工作在整個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兢兢業業,一絲不茍,以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做好會計工作。
2.誠實守信。會計人員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職業謹慎,信譽至上,不畏利益所誘惑,不弄虛作假,不泄露秘密。會計信息和報表面對的是社會公眾,所以會計人員的誠實守信特別受到社會關注。
3.廉潔自律。會計人員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嚴格劃分公私界限,不貪不占,廉潔奉公。
4.客觀公正。會計人員辦理會計事務應當實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獨立性,這是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靈魂。
5.堅持準則。會計人員應當熟悉、遵循、堅持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以及與會計工作相關的法律制度,在組織好財務活動的同時,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6.提高技能。會計人員要有不斷提高會計專業技能的意識和愿望,要有勤學苦練的精神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和專業勝任能力。
7.參與管理。會計人員要努力鉆研業務,熟悉財經法規和相關制度,提高業務技能,為參與管理打下基礎,熟悉服務對象的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使參與管理的決策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8.強化服務。會計人員應當樹立強烈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為單位和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二、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會計職業道德是對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補充。會計法律制度是會計職業道德的最低要求;會計職業道德是規范會計行為的基礎,動機是行為的先導;有什么樣的動機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會計職業道德是實現會計目的的重要保證;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提高素質的內在要求,建立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是對會計人員強化道德約束、防止和杜絕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出現不道德行為的有效措施,這將有利于提高會計人員技術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會計的工作質量和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利于會計人員有效地履行會計監督職能,提高自我防腐能力,自覺抵制各種利益的誘惑,有利于提高全社會精神文明的程度,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健康發展。
三、中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目前的情況
(一)會計職業道德觀念薄弱
在實際工作中,財會人員常面臨與職業道德相沖突的情況。此時,選擇的結果是決定財會人員去留的關鍵。可惜的是,大多數財會人員在國家、社會、公眾利益與單位利益發生沖突時,當單位負責人授意會計人員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時,不但不堅持原則,更為違法亂紀行為出謀劃策,甚至共同舞弊,直接參加偽造,編制虛假會計憑證、賬簿、報表。例如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廣廈(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會計造假丑聞就是一個典型,虛構巨額利潤7.45億元,嚴重干擾了社會經濟的正常秩序。
(二)會計職業勝任能力較差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以及中國加入WTO,企業財務管理的法律環境和經濟政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但目前許多企業的會計人員明顯不適應形勢的變化,業務水平還停留在原有基礎上,對有些新制度新規則不了解、不熟悉,對會計核算的新原則和新方法認識不全、理解不透,不注重專業培訓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忽視職業經驗的總結和積累。
(三)違背法則,謀取私利
一些注冊會計師在執行獨立審計業務時,為了自身利益和迫于外界壓力,違背了會計人員遵守的獨立、客觀、公正的職業道德準則,出具不真實的審計報告,從而客觀上認同了會計造假的行為,也助長了歪風邪氣的氣焰。還有一些會計人員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膨脹,喪失了法制觀念,利用職務之便貪污、挪用公款,將國家和集體的財產轉移到個人手中,侵害國家和集體的利益。
(四)內部原因
1.會計人員被迫屈從于領導的壓力。會計人員受雇于企業管理者,則企業管理者掌控其經濟待遇、工作安排及職務任免等各個方面。單位負責人作為單位的領導者,控制和制約著會計人員的行為,極有可能利用自身的權利為自己謀求私利、對會計人員施加精神壓力。會計人員在領導的壓力之下放棄原則,屈從于命令之下而做出錯誤的行為。
2.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有的單位和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純粹作為擺設,領導和審計部門無視違法違規的行為或對違法違紀的現象只懲以小戒,使得造假事件頻繁發生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3.會計人員較差的自我約束。作為一名頻頻與金錢直接交道的會計人員,必須具備很高自我約束品質,否則很可能抵不住誘惑而走上犯罪道路。就目前為止,利用職務之便追求私利時,如何抑制住自己的欲望是會計人員應當好好考慮的問題。
4.會計人員的失職。會計人員首先必須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和較強的崗位責任心,也就是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有部分會計人員缺乏這方面的素質,對自身要求不高,理論水平低,業務能力差,缺乏責任心從而導致工作中屢屢出錯。
5.會計人員淡薄的法律觀念。有些財會人員在明確國家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卻因私利無視其存在,在核算經濟業務時不按規章制度辦事,或隱瞞收入或亂攤成本,或偽造憑證,編造和提供虛假的賬簿報表,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五)外部原因
1.監督力度不夠。中國現有的能力對財會工作起監督監管作用較多為稅務機關、工商管理部門審計機關或民間審計機關等。但這些部門在工作中并不起很好的作用,往往是為個人私利不能堅持原則,沒能做到獨立、客觀、公平,即使認識到錯誤和不當之處也不予以糾正,導致監督力度不夠,這也是會計造假案件越來越多的重要原因。
2.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會計制度還存在許多漏洞,有明確的會計行為不多。有違法亂紀的行為發生時,因責任主體太多,容易發生相互之間推諉責任而無法明確責任承擔者,從而無法追究責任,令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3.對會計道德教育不夠重視。在中國現階段的會計教育體制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教育機構只重視學生會計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對其道德素養,人格品質的教育。對違背職業道德造成的嚴重后果只是象征性的一代而過,而沒有深刻地剖析,在宣傳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中力度不夠。教育機構的不重視使得學生對這方面概念模糊導致在以后的工作中職業道德缺陷越來越明顯。
4.會計職業道德環境差。中國現在部分企業單位、政府部門或其他會計主體中,總有個別人員搞特權,只顧個人,強迫會計人員違背職業道德作出違法亂紀的行為,其環境比較惡劣,從而不利于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良好發展。
四、中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措施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通過制度創新,采取自我修養與外部監督相結合,宣傳、教育與檢查懲戒相結合,行業自律與輿論監督、政府監管相結合,以德引導會計行為與依法管治會計行為相結合等形式,發揮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企事業單位、新聞媒體以及社會公眾等方面作用,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以培養會計人員的職業情感、職業道德觀念,引導和規范會計從業行為。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政治學習,提高對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努力學習政治,提高思想覺悟,這是會計人員做好的工作的前提。要組織會計人員認真學習時事政治,教育廣大財會人員牢固樹立共產義信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同時還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會計人員不能只埋頭于繁雜的日常事務中,要掌握時代的脈搏,把自己的工作自覺融入改革的大潮,嚴格遵守和執行國家制定的財會法規,一絲不茍地按財務制度辦事,認真進行核算和管理,忠實履行財務監督職能,在抵制和糾正當前不正之風中發揮積極作用。
(二)建立和健全會計法規體系,加大執法力度
法治對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保證作用和促進作用。新《會計法》的有效實施,還必須建立、健全相應的會計法規、規章,使《會計法》的有關規定具體化。近年來,為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中國會計法規制度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繼發布實施了《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規、制度。但中國的法規、制度建設程度與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加以健全和完善。會計人員必須遵守《會計法》所規定的各項制度,要通過加強法制教育,促使會計人員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道德選擇和道德評價模式,從而自覺調節自己的行為。
(三)強化會計職業道德的監督機制
監督機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會計人員監督經濟業務經辦人,二是社會監督會計人員,即監督機制有兩個不同的監督主體構成。
1.會計監督。會計人員通過審查、報賬、記賬、核算、分析等會計程序執行會計監督職能,嚴格按照國家的財經政策和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對經濟活動中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和反映,認真、客觀、公正的處理每一筆經濟業務,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每一件財務事項是每一個財務人員的職責。
2.社會監督。社會監督由三個方面內容組成。首先是財政、稅務、審計、監察等部門對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的情況經常進行檢查、監督;其次是由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服務機構對會計行為進行檢查、評估,通過監督,既可以提高會計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同時還可以幫助會計人員正確理解和執行國家財經制度;最后由單位職工或其他社會成員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進行監督,這樣不僅面廣,透明度大,還可以增強會計監督工作的力度。
(四)法律制裁
出現弄虛作假、貪污腐化、知情不報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對會計法律法規的漠視。因此,必須加大法律制裁的力度,使人們認識到若不注重職業道德,不按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進行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將受到法律制裁,后果是相當嚴重的。
(五)完善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
1.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自律機制。道德是種內在的約束,與法律、制度等外在的約束不同,一旦被人們所接受,它的約束作用要比外在約束大得多。克己自律是道德修養一種境界,也是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途徑。所以,我們應建立會計職業道德自律機制,將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具體要求,標準和內容轉化為職業會計組織和職業會計人員內在目標、標準和要求。在這種機制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執行不是受制于外力而是通過會計人員自我調節、自我約束和自我判斷實現。
2.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的激勵機制。《會計法》規定:“對認真執行本法,忠于職守,堅持原則,做出顯著成績的會計人員給予精神或者物質的獎勵。”因此,對于那些自覺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優秀會計人員,應當給予獎勵。使受獎者感到對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回報和鼓勵,使他們形成良好的互相學習氛圍。
3.建立會計崗位輪換制度,保證會計工作質量。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規定:“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應當有計劃地進行輪換。”實行有計劃的會計輪崗制度,有利于加強會計工作的內部監督,在會計機構內部形成換崗交接清查的內部檢查和牽制機制,防止貪污腐化行為的出現;有利于提高全體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使他們能夠掌握多種崗位技能,促使本單位會計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還有利于調動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接觸不同內容和形式的業務崗位,激發會計人員創造和提出業務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
(六)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業務素質
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的直接創造者。目前,中國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普遍不高,還有一些人未經過系統培訓就直接走了會計工作崗位,由于工作的失誤,對會計信息的失真情況的產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各單位和會計管理部門應不斷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并使之制度化、規范化,同時將繼續教育和培訓列入其業務考核的內容,促使會計人員努力掌握更高的會計技能,提高會計服務質量,使之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七)凈化會計人員的職業環境
會計人員不僅工作在會計領域,更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中,其職業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就是會計環境。會計環境是會計賴以存在的政治、經濟、教育、法律和文化等各個方面。凈化環境,既要靠會計執業界的自身努力,也要依托社會各方面的變革和協調,尤其是必須與法律、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建設同步,才能建設好會計職業道德。
參考文獻:
[1] 董筱鋒.淺談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J].中國工會財會,1998,(8):27-28.
[2] 張蘇蘭.試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J].中國農業會計,1998,(12):14-15.
[3] 冷艷匠.淺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J].海河水利,1999,(4):41-42.
[4] 戴靜杰,任立新.淺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J].遼寧經濟,1999,(3):44.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