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有各種各樣的謎。蕓蕓眾生,或望謎卻步,或因謎迷惘;或解謎而成功,或探謎而成長……
請以“謎”為題目,自定立意,自選文體,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1.可探求情感上的“謎”。
復雜的情感仿佛一道道人生的謎題,需要我們去解。困惑、迷惘是難免的,因為求解情感的謎題需要知識,需要理智,更需要閱歷。
2.可探求心態上的“謎”。
“思想”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謎”,所以要小心你的思想,因為它不久就會成為你的行動;小心你的行動,因為它不久就會成為你的習慣;小心你的習慣,因為它不久就會成為你的品格。
3.可探求生活中的“謎”。
有些事情,要等到你漸漸清醒了,才明白它是錯誤的;有些東西,要等到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時間會告訴你一切真相,否則,一切對你來說都是“謎”。
【思路拓展】
1.生活之“謎”有兩大誤區:一是生活給別人看,二是看別人生活。心情低落時,將自己視為受害者,是對自我成長的最大傷害。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2.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就是貧窮,唯一可以無中生有的就是夢想;得不到的東西,會一直以為它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了解太少;深入了解后,會發現遠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3.小時侯,幸福是一件東西,擁有就是幸福;長大后,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就是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種心態,領悟就是幸福。
4.有一天你將破繭而出,成長比期待還要美麗,但這個過程會很痛,會很辛苦,有時候還會灰心。面對洶涌而來的現實覺得自己渺小無力,但這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5.看了一場看不懂的電影,四處張望,發現別人專注而陶醉,才忽然明白孤獨是什么。
6.幸福的感覺就像抽筋,說來就來,讓人迷戀得死去活來;說走就走,那么干脆,一點都不拖泥帶水,甚至連眼淚都來不及落下。痛苦的感覺像狗皮膏藥,緊貼著,蒙上衣服或許別人看不出,而每一秒你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不是幸福太短,是我們對疼痛太過敏感。
【思想火花】
1.生活中的“謎”:一個頻頻回頭的人,是走不了遠路的。努力就是忘記自己在做什么,而只顧去做。
2.人生之“謎”有三層解讀: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
3.幸福之“謎”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很多,如果我們不把所有復雜的不幸都探索經歷一遍,不把所有該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爬一遍,我們就沒法相信,其實山腳下那塊巴掌大的樹蔭下就有幸福。
4.人與人交往很有趣:明明很想哭,卻還在笑;明明很在乎,卻裝作無所謂;明明很痛苦,卻偏偏說很幸福;明明忘不掉,卻說已經忘了;明明很脆弱,卻裝作很堅強;明明說的是違心話,卻說發自肺腑;明明已經無法挽回,卻依然執著;明明這樣偽裝很累,卻還是依舊……
【佳作示例一】
謎
簡陽市陽安中學 康 婷
“謎”字由“言”字旁和“迷”字組成,它代表著無法言說的迷茫和對未來的無限好奇。在成長的路上,那些謎一樣的未來逐漸清晰,我也漸漸成長。
小時候,我對“謎”一樣的世界充滿好奇,想要快快長大去一探究竟,幻想有一天,解開許許多多的謎。
我充滿好奇的眼睛閱讀“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但不懂什么叫“牧童”。老師說:“因為以前窮人的孩子沒錢讀書,只能給有錢人放牛。”我點點頭,似懂非懂。“謎”一樣的世界令我向往,“探秘”的興趣催我一直向前走,我相信前面一定有一個五彩的世界。
過了愛做夢的年齡,對“謎”一樣的世界不再那樣好奇,卻也充滿激情,依舊是那樣憧憬。
我用略帶疑問的眼睛閱讀“謎”一樣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充滿了文天祥的愛國情懷;“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彰顯出龔自珍的奉獻精神;“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展現出劉禹錫豁達的胸懷。讀著古人的詩句,揣摩詩人坎坷的人生,思索著他們所講的道理,我看見了那“謎”一樣的世界在向我揮手,一伸手,卻又不見蹤影。
夢想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寫出許多美麗的詩句,做出許多驚天動地的事情。
為了“謎”一樣的未來,在經歷失敗挫折之后,我依然選擇前行,并笑著對自己說,再努力。在青春之路上,我還沒有畫上最完美的句號,不管那“謎”多么難解,我不會放棄!
“謎”字是無法言說的迷茫和無限的好奇,但我知道,撥開迷霧就會陽光燦爛!
【點 評】
本文有兩點可取之處。一是選材典型:引用古人詩詞,化呆板為神奇;由己起由己收,富有生活氣息。二是情感真摯,行文充滿激情,首尾呼應,以小見大。
【佳作示例二】
謎
簡陽市陽安中學 李興新
五彩絢麗的世界對嬰孩來說是一個謎,而成長對我來說是一個謎。
——題 記
大千世界,有各種各樣的謎。蕓蕓眾生,或望謎卻步,或因謎迷惘,而我,卻因謎成長。
小時候,親情是一個謎。
幼時,不懂什么是親情。父母因工作忙沒時間陪我,我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這種感覺,就像一個謎——爸爸媽媽到底愛不愛我。一次不小心將水壺踢倒,滾燙的開水燙傷了我的右腳,鉆心的疼痛一陣陣傳遍全身。父母手忙腳亂地查看我的傷情,雖然是冬天,但焦急與擔心使他們頭上滲出密密的汗珠。那一刻,我終于明白,父母對我的愛就像這開水一樣“燙”。直到現在,傷疤還在,像蚯蚓一樣趴在我的右腳背上,它會陪伴我一輩子,讓我知道親情這個“謎”的答案,雖然很痛,卻很溫馨。
親情不容置疑,就像謎終有答案一樣。
長大后,死亡是一個經常縈繞在我腦海的“謎”。
在失去最親愛的姐姐后,我常想,死亡是什么?是一種解脫,還是萬劫不復?姐姐因為癌癥去世,19歲的花樣年華就這樣凋謝。我還記得那天去看她,骨瘦如柴的她躺在病床上,戴著呼吸器,眼睛睜得大大的,一動不動地凝望窗外的天空。病痛如惡魔一樣折磨她,從此她不能奔跑,不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課,不能去美麗的絳水河邊嬉戲……我含著淚,一直陪她走到生命的最后。她閉上眼的一剎那,我明白了,死亡對她來說也許是一種解脫,她可以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燦爛的人生。
從此死亡這個“謎”讓我明白,要珍惜每一天。
現在的我,正處在人生的轉折階段,伴隨著解謎的過程,我一天天長大,有過迷惘,也有過無助,但我知道,未來還有許許多多的謎等著我去解。
成長在繼續,解謎之路也在繼續。
【點 評】
本文選材典型,富有真情實感。結構緊湊,語言較有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