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失落的10年”“失落的20年”,這些是日本媒體對過去20年的總結,在快到年底的時候,日本開始談“失落的30年”。
12月10日,離選舉還有一周,民主黨前首相菅直人在東京第18選區不間斷地演講,呼吁選民投自己一票。一個比拉桿箱大不了多少的小臺子,用白布包了起來,正面寫著“廢核電”三個字,四五位民主黨的工作人員,站在會場周圍,看著菅直人站在小臺子上演講。不論是在公園、車站還是民眾較多的街市,卻總是不見有多少人來聽。
以菅直人的知名度,做過首相的輝煌經歷,按照以往的慣例,他該外出聲援黨內勢力較弱的人,而不是呆在自己的選區里。
三年前大選時,《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未在18選區看到過菅直人,卻能在其他選區看到他熱情演講。臺下少說會有數百人,更多的時候是在有上千人的會場。
現在雖然場面寥落,菅直人依然熱情。他會講到自己當首相時的一些往事,以及下決心要徹底在日本結束核電。每次演講結束,站在菅直人身后的工作人員,會搖動旗子,希望聽眾來和前首相握手,但留下來的聽眾并不多。在火車站前,菅直人主動要與選區的人們握手時,有不少人拒絕了他伸過來的手。
12月16日剛過午夜12點,18選區的選舉結果已經出來了,菅直人在自己的選區落選。直到第二天,菅直人才以比例代表的方式當選議員。日本有300個小選區,每區選出一名議員來。另外有180個議員,根據自己所屬政黨的得票數,成為沒有選區的議員。
從三年前的300多議席,到今天僅剩下57個,民主黨走的是一條不斷退化的道路。
“民主黨缺少對成為執政黨的各種準備。”北海道大學政治學教授山口二郎對《中國新聞周刊》這樣評說。
民主黨沒有超越黨派局限
2009年,當民主黨打破了自民黨壟斷了54年的執政黨地位后,歷史曾給予他們變革日本的機會。
民主黨第一任首相鳩山由紀夫,提出了“東亞共同體”概念,這讓不少人看到了東亞聯合的可能性。但今年鳩山由紀夫已經失去了作為民主黨候選人參加競選的資格。
“我決定不參加大選,從政界引退。”鳩山由紀夫在野田佳彥解散議會后公開宣布。
當時野田佳彥已經決定,凡是反對消費稅增稅的人,反對日本參加環太平洋戰略經濟聯合協定的人,民主黨不會推選其為候選人。鳩山由紀夫對環太平洋協定明確持不同意見,便選擇了引退的方式。
野田佳彥是民主黨在菅直人之后費力找到的能和民眾溝通的領頭人。他自稱“泥鰍”,決定走一條與自民黨有所區別的政治經濟路線。
“有了這樣的領袖,民主黨已經和自民黨在政策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受到的來自自民黨的攻擊一下子少了。”麗澤大學教授、曾經在菅直人政府任參事的松本健一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自民黨最希望做的提升稅率工作,是在野田內閣完成的。增稅的惡名給了野田民主黨,而自民黨僅僅是個表示同意的政黨,挨罵的機會少了很多。
和周邊所有國家在領土問題上的矛盾是自民黨埋下的,但到了民主黨時代,成了民主黨外交的最大弱點,自民黨可以出來任意攻擊。而民主黨也確實沒有處理好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民主黨沒有超越黨派的局限,歷史的鐘擺開始擺向最右邊最高處的自民黨。
自民黨并未完全獲得民心
雖然看起來自民黨獲得了壓倒性勝利,但該黨在選舉區中只拿到了43%的選票。
這里面有一個政治小魔術。全日本被分成300個小選舉區。每個區只能選出一名議員。得票最多的人當選。這次12個政黨參加選舉,大家得票都不會很高,最少的4萬多張選票就能成就一名國家議會的議員,最多的也不過14萬左右,大都是7萬到8萬選票選出一名議員。
此次大選共有12個政黨參加,其中有不少是剛剛成立不久的新黨,是1996年現行選舉制度出臺后,參選政黨數量最多的一次。參選政黨多容易導致選票分散,新黨往往知名度不高,選舉對老牌政黨相對有利,自民黨無形中又在其中占了便宜。
在比例代表方面,自民黨基本上沒有獲得太大的優勢。選舉前,自民黨有52名比例議員,選舉后只增加了4人。民眾對民主黨感到失望,同時也并不信任自民黨。59%的投票率,是這些年最低的,這表明日本民眾對政治已經非常失望。
12月16日21時前后,很多選區的大致結果已經出來。自民黨選舉中心的候選人一覽表上,在當選的議員名字上,干事長會給插上一朵鮮紅的玫瑰花。當時已經大大超過選舉前的議員數量。總裁安倍晉三來到會場后,并沒有顯示出興高采烈,“這次選舉結果,是民眾表示了對民主黨的不信任,但也沒有顯露出對自民黨的完全信任。”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受福島核電站事故影響,各黨今后的核電政策取向是本次選舉中輿論高度關注的話題,但是由于各政黨未能就此進行深入探討,到底是應該“廢核”還是“挺核”,彷徨不定時候,民眾只能把票投給了主張堅持現有核電政策的自民黨。
新“安倍亂”
“讓印刷機不停地運轉起來,讓日本央行買進所有國債。”安倍晉三在選舉時主張設定2%的通脹目標,徹底改變日本通縮的狀態。
市場似乎看到了日本通脹的前景,包括海外投資家在內,人們開始賣出日元,買進日本股票。日元匯率開始下滑,日經股指迅速上升。
“歐洲經濟危機的狀況開始有些好轉,美國經濟出現一定程度的復蘇,恰好這個時候出臺的自民黨經濟政策被市場看好,也恰恰在這個時候,日元走低,股價走高了。”東短調查公司加藤出分析說。他并不認為安倍晉三的經濟政策對股市和匯率起到了關鍵作用。
不過自民黨在領土問題上的堅決態度,還是得到了大多數日本人的支持。
“向尖閣群島(日本對釣魚島的稱謂)派駐政府人員。”
“尖閣群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不存在懸而未決的問題。”
“我主張強化日美同盟。民主黨外交上的失敗,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強化日美同盟。”
“對于上次當首相期間未能正式參拜靖國神社,我追悔莫及。”
安倍晉三在選舉期間說了大量的狠話,擺出超越所有日本右翼勢力的極為強硬的態度。但是作為在野黨,選舉語言多大程度能在上任后立即付諸實施,日本民眾自有見解。
“安倍先生是個做過首相的人,他比普通議員更知道該如何把握國與國的關系,應該能處理好與外國,特別是與中國的關系的。”在一家大企業工作的青松先生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5年前,安倍晉三曾以健康原因為由,突然宣布辭去首相職位,鬧出一場“安倍亂”,此后一直背負著“拋棄政權”的罵名。他在此前當政時,在內政方面被批評是“任人唯親”,在外交上則被認為是慣用兩面手法。
在日本民眾的熱烈支持下,民主黨政權只勉強堅持了3年零3個月,自民黨政權能否維持3年零3個月現在還是個謎。自民黨能做的事情并不多,經濟界對其通脹目標并不看好,恢復與周邊國家關系的可能性不大。
安倍晉三還主張修改日本和平憲法,將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但根據日本法律規定,修改憲法條文,首先需向國會提交憲法修正案,在獲得眾參兩院三分之二以上議員贊成后,還要在公投中得到三分之二以上民眾贊成后才能修改。在反對修憲的強烈呼聲中,修改憲法難度極大。
自民黨新政權如不調整不切實際的政策主張,推行真正可行的內政外交政策,那么政權根基就不會穩固,進而導致執政之路更艱難。
日本的政治不斷變動著,但經濟指數一直停留在1993年的位置上一動不動。“失落的10年”轉眼間已經改稱“失落的20年”,現在有媒體在悄悄地擔心是不是會從2013年開始進入“失落的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