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能源是無處不在的。能源、物質、信息,這三樣東西有了,人類社會才能存在。能源當中太陽能是最多的。有一組數據:太陽能每秒鐘大概有4.9乘以10的26次方焦耳。這也就是說,倘若你把太陽能的能源全部吸收下來,那么這些能源能夠供地球上人們使用一年。所以大家是不是也很想知道:我們的衣服能不能吸太陽能呢?
實際上我們衣服用的原材料——比如棉麻絲毛——基本都是天然纖維。很多人可能會說,我更喜歡穿棉,但是如果沒有合成纖維、沒有現代的化學工業技術,單靠棉是無法做成我們穿著的衣服的。布料的生產過程中就需要滌綸等材料,而這些化學材料要大量的消耗能源——這個過程中消耗的就是石油,即我們常說的化石能源。為了人們穿上更為舒適的衣服,化學專業的科學家們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研究這類問題。目前,已有很多化學纖維——比如丙烯丙綸——制成布料,要比絲綿等天然纖維做成布料更加舒適。
然而,能源是有限的。如果不用化石能源,我們還能不能織布制衣呢?生物質感纖維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生物質感纖維最大的好處一個是節約能源,再一個是便于回收再利用。比如市面上賣的塑料礦泉水瓶,它的成分主要是聚酯。如果把它打碎熔化再利用,就可以做成地毯、可以做成窗簾,也可以織布做成衣服。其實,我們每時每刻都與能源有接觸,只是我們沒有想到那么細而已。
如此,我們的衣服是需要用能源的,但是我們可以節約能源,可以用再生能源做我們的衣服,我們也可以用衣服來創造能源。(本文系根據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在7月29日的活動講話編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