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圖 Pictures_呂朝陽 王 軍
“園丁路終端點接收信號正常、設備運行正常,光明路終端點接收信號正常、設備運行正常……”9月2日17時,平頂山供電公司配電服務中心副主任胡志軍與配網運行專工周偉民一起,校核記錄智能配網系統運行情況。這是基于北斗衛星智能配網系統在平頂山試運行的第10天,全程負責此項工作的平頂山公司配電服務中心副主任胡志軍堅持親自校核記錄,及時了解該系統的運行情況。
“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電網‘兩頭薄弱’,一個是特高壓骨干網薄弱,一個是配網薄弱。配網薄弱之痛,不論是平頂山的市民,還是平頂山供電公司,都深有體會。”聊起配網,平頂山供電公司配電服務中心負責人高自力顯得頗為無奈。
今年迎峰度夏期間,7月30日是平頂山電網最大負荷日,當日網供負荷為246萬千瓦,平頂山市區10千伏公用配網同期負荷為35萬千瓦。配電搶修人員在正常的值班之余,集中進行配網隱患排查治理。其中,配網開關柜排查出隱患30處,環網柜排查出隱患19處,箱式變排查出隱患30處,分接箱排查出隱患17處。隱患猛于虎,在炎炎夏日里,任何一個隱患都有可能引發停電和停電糾紛。在此情況下,平頂山供電公司積極實施“拂曉工程”、“零點工程”、帶電作業,縮短配網檢修時間,及時與工業用戶溝通,根據企業的負荷性質采取避峰讓峰措施,積極引導工業用戶有序用電,保證居民的可靠供電。
其實,在2012年迎峰度夏到來之前,平頂山供電公司為提高配網可靠性和供電能力,及早著手,有針對性地推出配網迎峰度夏“2216”工程,即投資2000余萬元,完成21個10千伏單項工程,完成60個配變箱變臺區的改造、分流、新建工作。通過實施2012年度配網迎峰度夏工程,進一步優化平頂山配網結構。
一直以來,平頂山市區配電網由于缺乏適用的組網解決方案,成為電力通信網絡薄弱環節和制約智能電網在配、用電側應用的瓶頸。為此,平頂山供電公司結合平頂山市區配電網的現有情況,在原有配電網基礎上進行改造、優化,以逐步達到具備實施智能配網的條件。在此背景下,基于北斗衛星對配網實時數據、地理信息進行集成, 實現配電系統正常運行及事故情況下的監測、保護、控制和配電管理,打造堅強可靠、實用、透明開放、友好互動的集配電自動化與配電生產管理為一體的智能化系統應運而生。
據平頂山供電公司配電服務中心配網智能化項目負責人胡志軍介紹,8月18日,平頂山公司開始對基于北斗衛星智能配網系統相關設備進行安裝。由于是首次進行測試,本批選擇了10千伏市區配網負荷較大、高能耗變壓器及重載、過載線路較突出的試點,即帶電作業對一個環網柜和五個柱上開關進行了設備終端安裝。
8月23日16時,筆者在平頂山市區10千伏園丁線路安裝現場看到,帶電作業人員正在對電纜通信線和FTU/DTU(饋線遠方)終端設備進行安裝調試。當日,隨著園丁路最后一臺開關安裝調試完成,平頂山市區基于北斗衛星智能配網系統6個測試終端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
此科研項目由平頂山供電公司與北京康力昆泰電力技術有限公司首次聯合研發。該系統主站設備包括指揮機、發射天線、后臺軟件,分站現場設備包括接收天線、解碼器接收系統、規約轉換器、控制箱和智能開關。智能配網控制系統利用分站設備,對終端環網的運行情況進行監視,并能進行可靠遙控。當本環網線路出現故障時,FTU/DTU(饋線遠方)終端設備測出故障電流等故障信息,然后通過北斗衛星模塊將故障信息傳送至配電服務中心的主站。主站收到故障信息后,根據系統當前運行情況及線路拓樸結構,迅速進行故障自動定位、故障自動隔離和非故障段的自動恢復供電,從而實現本環網的自診斷、自愈合。
如果此故障涉及與其他環網相連的節點,則分站系統迅速將故障電流等故障信息上報至配電主站,由配電主站決策,找出故障點,并給出有效隔離故障點方案,使配電網絡運行保持安全、可靠、優質、高效的最佳狀態。該系統的安裝使用,將有效提升平頂山配網自動化及運行安全程度,保障居民的用電可靠性,為打造堅強智能配網奠定基礎。
據悉,平頂山供電公司基于北斗衛星通信的智能配網系統安裝應用,在全國電力系統內尚屬首例。

圖:連接設備終端電纜通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