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于智強
當前,地市級黨報面臨的競爭形勢十分嚴峻。更好地把握輿論引導和媒體運營的主動權,在新媒體時代加強傳播力建設,通過傳播能力的提升在媒體競爭中闖出一條發展之路,是當前經濟欠發達地區地市報人探索并實踐的重點。
在這個媒介叢生、“多”媒體并存的時代,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市級黨報如何生存、發展,成為備受業界關注的問題。
許多年來,地市級黨報真實準確地報道當地發生的新聞,引領社會主流輿論,以社會公信的效應和輿論引導的效能顯示了傳播力,在人們心目中樹立了權威、公正、理性和負責任的媒體形象,被譽為當地的主流媒體。在當今面對新興媒體強勢沖擊的形勢下,地市級黨報應直面挑戰與競爭,發揮優勢,針對實際加強傳播力建設,通過不斷提升公信力和輿論引導力而增強“主流媒體”的實力。
堅持求真求深求精,在持續提升公信力上下工夫。公信力本是地市黨報固有的優勢,新時期的地市報更應牢牢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和真實性原則,確保采訪的深入、事件調查的完整、數據的準確,同時堅持重要報道必須送審的制度,以新聞報道的真實準確而鞏固公信力。另一方面,當地發生新聞事件,尤其是社會生活中的熱點、焦點事件時,即使網絡媒體或“自媒體”在時效性上已搶先,但蘊藏在這一新聞事件背后的原因亦需要有人來揭開。地市級黨報應充分發揮其身處當地又善于將本地新聞報道“做深”的優勢,通過深入調查挖掘,系統地提供背景資料,清晰地展示事物發展的脈絡和因果關系,以深度、精度再現事件的全過程,體現新聞的本質真實,滿足讀者“事件是為什么發生的”的閱讀心理。在新媒體格局下,地市級黨報應進一步發揮這兩方面的優勢,以真實準確為受眾解疑釋惑,以求深求精滿足受眾深層次的信息需求,不斷提升信譽度、權威性和影響力。
發揮“旗幟”作用,在提升輿論引導能力上下工夫。新媒體時代,各種思潮、言論撲面而來,社會輿論呈多元化局面。在公眾無法辨清這些思潮、言論是非曲直的時候,幫助大眾理清思想、明辨是非,是黨報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對當地的一些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對一些群眾認識上存在模糊認識的問題,地市級黨報除了有目的地編發相應稿件顯示本報思想之外,還應旗幟鮮明地通過言論“發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本源,以社會公平正義為依據,以相關法律法規和主流民意為尺度,以有理有據的分析、高屋建瓴的見解、富有說服力的論述,引導人們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看清本質。而這些幫助大眾廓清迷霧理清思想的言論,恰是媒體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是媒體中的“旗幟”。在新媒體語境下,地市級黨報應進一步強化其言論的功能,針對社會的熱點、難點勇于說話、善于說話,說群眾最希望聽到的真話,擺事論理以打動群眾的心弦引發共鳴,讓正確的觀點成為引領社會輿論最響亮的主流聲音,有效放大黨報的輿論張力。
傳統媒體特別是黨報,過去往往重視政治性、經濟性、社會性的新聞報道,格局比較單一,在為讀者提供服務資訊方面有所欠缺,致使其親和力不足,與群眾生活聯系不太緊密,黏合度不強。新時期的黨報,應該樹立與新時期受眾需求相適應的辦報理念,適應數字化、網絡化傳播的時代規律,對報紙內容和形式進行符合受眾需求和傳播規律的創新。這就要求黨報在做好新聞報道工作的同時,整合資源,改變單一格局,拓展服務功能,針對不同讀者的多樣化閱讀需求,提供知識性、趣味性、生活類資訊服務,以增強與受眾的貼近性、親和力、黏合度,靠“實用性”在媒體競爭中站穩腳跟。面對新媒體、“多”媒體大兵壓境的形勢,不斷解放思想,增強地市級黨報的引領性、服務性、可讀性和影響力、傳播力,是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內蒙古通遼日報社的不懈追求。《通遼日報》適應新時期受眾需求,更新辦報理念,著力改革版式和版面內涵,近幾年里連續改擴版面,推動黨報格局走向多元化,初步構建起與新時期讀者需求相適應的版面格局。
“一張全新的黨報,應該是寬眾化的報紙,竭盡全力為社會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讓讀者有所收獲。”根據這一理念,《通遼日報》積極創造條件,從2008年初到2010年5月兩年多的時間里,先后進行了三次改擴版。報紙由原來的黑白變成了全部彩色印刷,報型變成了國際流行的更加時尚的黃金瘦報型,此舉開內蒙古自治區黨報之先河。日常版面規模由4塊版增至12塊版,每周正常版面達60塊版,版面數量居自治區盟市黨報之冠。在《通遼日報》這一品牌的統一格局下,推出了第5版至第12版的《晨刊》,定位為服務廣大百姓。伴隨著改擴版,《通遼日報》的內容和版式更加新穎活潑——除了要聞、綜合新聞、社會新聞、國內新聞、國際新聞每天有固定版面外,還開設有深度報道、商界、新農村、創業、教育時空、百姓紀事、街坊、老年天地、視覺等經濟與社會屬性的版面,并有法治社會、文薈、生活資訊、體壇縱橫、影視娛樂等知識性、趣味性、資訊性版面,初步實現了信息的“全覆蓋”和資訊服務的多功能性。《通遼日報》進行改擴版不是簡單的版面增加和報型改變,它實現了一張報紙的“兩報功能”,成為集黨報與都市類、生活類報紙風格于一體的獨具特色的新型黨報,提升了《通遼日報》的服務功能,使它變成了一份更具“實用性”更有價值的報紙,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

媒體競爭不僅是內容的競爭,也在于表現形式、渠道的競爭。面對蓬勃興起的以移動互聯網、數字媒體等為代表的新媒體的持續沖擊,地市級黨報還須注重包括表現形式、渠道在內的傳播能力的綜合提升,構建與新媒體時代相適應的傳播方式,才能坐穩“主流”,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地市級黨報應立足實際,善于借助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謀劃和推進報業的提質升級,選準路徑,建立更強大的傳播渠道。
在新的形勢下,通遼日報社正視現實,積極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之道,以新的觀念和姿態迎接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以新媒體建設增強黨報發展的新動力,努力拓展報業多元化發展、增強黨報傳播力的新空間。
近年來,通遼日報社積極創造條件全力進軍新媒體。一是建設和裝備網站,形成報網結合、相互支持、良性發展的新態勢。通遼日報社融資投入網站建設,網站注冊名為“中國通遼網”,定位是通遼地區最大的綜合性門戶網站。2010年8月“中國通遼網”正式開通,全網共設置12個頻道,設置了電子報,還有音頻、視頻,內容包羅萬象,服務功能日臻完善,目前日點擊率已達40萬,成為名副其實的通遼門戶網和通遼地區的一流網站。同時通遼日報社還與通遼廣播電視臺合作,將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和一些專題節目進行制作并以視頻的形式發布到網站上,實現了優勢互補。二是與移動手機運營商聯合推出“通遼手機報”。通遼日報社與中國移動通遼分公司合作,于2010年10月開通了“通遼手機報”,在向讀者介紹本地新聞、國內國際重要新聞以及通遼歷史文化的同時,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務。手機報以方便、快捷傳遞新聞信息和資訊服務的優勢,被眾多的手機用戶所關注,成為通遼日報社新聞宣傳的又一渠道。
新媒體的建設切實提高了通遼日報社新聞信息資源的開發、配置和展示能力,通過多渠道發布擴大了覆蓋率,為主流媒體重大主題報道延長了傳播鏈,并使報網互動走向縱深,走向真正的新聞融合和媒體融合。通遼日報社的目標是,在媒體多元化發展的形勢下,采編人員要向全媒體方向發展,經營向電子商務方向轉變,這將是下一步的重點攻堅方向。在經濟欠發達而媒體叢生、多種紙質媒體并存的環境下,通遼日報社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服務功能,走“寬眾化”之路打造“功能多元化”的黨報格局,借助新媒體提質升級,進一步提升了傳播能力,拓展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鞏固并強化了“主流媒體”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