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建宇們的案例,一再提醒我們,勞教制度的改革越快越好。讓公民免于非審判的不自由,是我們社會長期以來追求公平正義的應有之義。
作為一種不經司法審判程序而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制度,勞教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彼時,針對的是“反革命壞分子”和“右派分子”,到上世紀 70年代末,勞教的對象轉變為懲罰那些破壞社會治安又不夠刑事處罰的“大法不犯、小錯不斷”的人。
隨著中國法制建設進程的加快,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公布實施,該法明確規定,對公民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只能由法律來規定。于是,改變勞教制度的呼聲日漲。
歷經十年討論,改革走到十字路口。
2012年10月9日,中國發表《中國的司法改革》白皮書,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姜偉在新聞發布會稱:勞教制度為維護我國的社會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然,勞教制度的一些規定和認定程序也存在問題。改革勞動教養制度已經形成社會共識,相關部門作了大量的調研論證工作,廣泛聽取了專家學者和人大代表的意見和建議,正在研究具體的改革方案。
勞教制度改革方案,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