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亞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工業經濟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2)
主導產業是成長性高、帶動性和擴散性強、能迅速引入技術創新并能對區域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起導向性和帶動性作用的產業。國外研究中,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艾伯特·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在其《經濟發展戰略》一書中,提出了選擇主導產業的產業關聯度基準。[1]日本經濟學家筱原三代平提出,選擇主導產業時應重點考慮收入彈性基準和生產率上升基準,[2]日本產業結構審議會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兩條基準,即勞動內容和環境標準。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認為,應選擇擴散效應最大的產業或產業群作為一國的主導產業,重點扶持,加速發展,從而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并提出了主導產業應當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創新能力高、增長率高、帶動能力強。[3]羅斯托等學者關于主導產業的概念和選擇基準得到眾多學者的認同,其研究為后續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國內學者從20 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關注主導產業選擇問題研究,側重于主導產業選擇理論與方法,特別是主導產業的選擇基準。[4]其中,著名區域經濟學家劉再興教授在1993 年提出了主導產業選擇的四個標準,即市場占有率、比較勞動生產率、專門化率和產業綜合波及效果。[5]在主導產業選擇時,研究方法和模型有很多,如因子分析法、灰色聚類模型、BP 神經網絡模型、波士頓矩陣法、投入產出模型、AHP 模型、DEA 模型和鉆石理論模型等。本研究受波士頓矩陣法及有關研究成果的啟示,構建由產業成長力和區域支撐力兩個維度組成的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矩陣,采用主觀分析與客觀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確定指標權重,針對產業成長力和區域支撐力進行綜合打分,將各產業根據其得分進行聚類分析,將其歸入主導產業選擇矩陣的各個象限。
主導產業選擇原則應遵循比較優勢原則、關聯效益原則、技術進步原則、市場供求原則和可持續發展原則。
參考已有研究成果[4],本研究從產業成長力和區域支撐力兩個維度選擇主導產業,將二者納入矩陣,形成主導產業選擇矩陣。其中,產業成長力是用來選擇并定位具有一定成長力的產業,重點考察產業發展現狀、發展動力和發展潛力,是否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是否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是否能夠帶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滿足河南產業發展需求,遵循科學性、可行性、可比性、穩定性和適度超前性的指標甄選原則,設計產業成長力測度的指標體系,如圖1 所示。
區域支撐力指標用來分析區域條件與產業的相關性程度,即某一產業的發展在某一區域內是否具有競爭力,是否具備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基礎。對于區域支撐力的分析,本研究采用區位商指標進行定量分析。在區域經濟研究中,區位商是一種十分有用的分析工具。區位商的計算公式如下:

在公式(1)中,i 表示第i 個地區(i =1,2,3…n),j 表示第j 個產業(j=1,2,3…m),Lij表示第i 個地區第j 個產業的產出或者就業人數,LQij表示第i個地區第j 個產業的區位商。當區位商LQ 的值大于1 時,表明該地區該產業專業化程度較高,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意味著該產業在該地區生產較為集中,有部分產品輸出,該產業有可能成為區域主導產業。LQ 值越大,專業化程度越高,比較優勢越明顯。當區位商LQ 的值小于1 時,則表明該產業專業化程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規模具有比較弱勢。LQ值越小,其比較弱勢越明顯。

圖1 產業成長力指標體系
產業成長力評價是一個典型的多指標綜合評價問題。指標權重確定有很多方法,例如專家打分法、層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熵權法等。本研究將層次分析法和熵權法結合起來,確定指標權重。原始數據均來源于《河南統計年鑒》。各個指標原始數據按照以下計算公式轉換,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其中,R 為某產業某指標原始數值,Rmax為所有產業在該指標上的最大值,Rmin為所有產業在該指標上的最小值。
本研究擬采用層次分析法和熵權法的算術平均值來確定各指標權重,具體計算結果如表1 所示。限于篇幅,略去兩種計算方法的原理及具體計算步驟。其中,資產周轉率和產業增長速度計算公式如下:

產業增長速度=1/5ln(2010 年工業增加值/2005 年工業增加值)。

表1 產業成長力指標權重確定
在表1 確定的各指標綜合權重的基礎上,計算河南省工業各產業成長力得分。具體計算過程略,結果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知,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煙草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傳統產業得分較高,其得分均在80 分以上,而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等新興產業分值較低。
如前所述,本研究采用區位商作為衡量區域支撐力高低的指標。通常情況下,計算區位商應采用產值指標,如產業增加值和工業總產值,但考慮到《中國統計年鑒》和《河南統計年鑒》數據可獲得性問題,本研究采用各產業從業人數來計算河南工業各產業區位商。
從表3 可知,河南工業38 大類產業中有18類的區位商值大于1。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煙草制品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傳統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區位商大于1.5。這些產業在全國范圍內專業化程度高、比較優勢突出。而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戰略新興產業區位商均小于1。此類產業專業化程度較低,普遍缺乏比較優勢。河南省工業新型化程度不高,因此,促進工業轉型升級、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

表2 河南省工業各產業成長力綜合得分表

表3 2010 年河南省工業各產業區位商
根據表2 和表3 的計算結果,對河南工業各產業進行聚類分析,將其歸入河南主導產業選擇矩陣(詳見圖2)。產業成長力和區域支撐力的高中低參考其三分位數確定。由圖2 可知,河南工業成長力和區域支撐力雙高產業是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煙草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食品制造業等。這與實際情況非常吻合。有關資料顯示,河南省煤炭基礎儲量十分豐富,達到114.7 億噸,位于山西、內蒙古、陜西等省區之后,在全國排名第6 位。石油資源也十分豐富,達到5051.9 萬噸。[6]《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路子”。有關報道稱,“中國糧倉”河南,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家庭離不開的“大廚房”。[7]河南省在確定主導產業時既要考慮自身在資源和糧食方面的比較優勢,也要考慮如何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從而不斷提高河南工業新型化程度。《河南省工業轉型升級“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一要發展壯大高成長性產業,具體包括汽車產業、電子信息產業、裝備制造業、食品工業、輕工產業、建材產業等;二要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如化工產業、有色金屬產業、鋼鐵工業和紡織服裝業等;三要積極培育先導產業,如新能源汽車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新能源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四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如制造業服務化與服務外包業、現代物流業和電子商務、工業設計與研發服務、信息服務與軟件業等。

圖2 河南主導產業選擇矩陣
本文從產業成長力和區域支撐力兩個維度探討主導產業選擇和確立的問題,通過建立主導產業選擇矩陣,運用層次分析法和熵權法確定產業成長力各指標權重,構建了一種主導產業選擇模型,并以河南省為例,以最新數據實證研究了河南省主導產業甄選問題。研究結果與實際情況吻合,河南省現有主導產業主要集中于傳統的資源型產業和食品產業,河南省工業新型化程度不高。因此,促進工業轉型升級、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
[1]〔美〕艾伯特·赫希曼.經濟發展戰略[M].曹征海,潘照東,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1.
[2]〔日〕筱原三代平.產業結構與投資分配[J].一橋大學經濟研究,1957(10).
[3]〔美〕華爾特·惠特曼·羅斯托.經濟增長的階段:非共產黨宣言[M].郭熙保,王松茂,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4]胡建績,張錦.基于產業發展的主導產業選擇研究[J].產業經濟研究,2009(4):38-43.
[5]劉再興.中國區域經濟:數量分析與對比研究[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1993.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7]河南糧食生產3 年3 步:從中國“糧倉”到國人“廚房”[EB/OL].[2012-06-21].http://finance.people.com.cn/nc/GB/61156/61916/495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