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上大學時經常熬夜,早上睡懶覺不吃早餐,結果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后經常胃痛,胃鏡檢查是胃潰瘍。給他看病的老中醫說,胃病講究“三分治七分養”。在服藥治療的同時還要重視調養,效果才會更好。并建議他用 “四菜一湯”對脾胃進行養護。
山藥 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脂肪、膽堿、淀粉酶等成分,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人所共知的滋補佳品。中醫認為,山藥具有補脾養胃、補肺益腎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脾虛久瀉、慢性腸炎、肺虛咳喘、慢性胃炎、糖尿病、遺精、遺尿等癥。
南瓜 《本草綱目》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之功效。其所含的豐富果膠,可吸附胃腸道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鉛等,起到排毒效果。同時,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減少潰瘍的產生。
胡蘿卜 性味甘平,中醫認為它“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有健食之效”。豐富的胡蘿卜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能明目養神、增強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蘿卜素屬于脂溶性食物,和肉一起燉食最合適,味道也更好。
甘藍 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佳蔬菜之一,也被譽為天然“胃菜”。性平味甘,無毒,入胃、腎二經。其所含的維生素K1及維生素U,不僅能防治胃潰瘍,保護并修復胃黏膜組織,還可以保持胃部細胞活躍旺盛,降低癌變機率。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可每天以椰菜榨汁飲用,或混合蜂蜜食用,有促進潰瘍愈合之功效。
小米湯 《本草綱目》說,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小米味甘咸,有清熱解渴、健胃除濕、和胃安眠等功效,內熱者及脾胃虛弱者更適合食用。另外,小米富含維生素B1、B2等,還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瘡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