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1世紀初“云”計算的概念誕生以來,谷歌、亞馬遜、IBM、微軟、蘋果等公司紛紛將其應用于技術開發和產品推廣,并視為企業未來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通過近十年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能體會“在比特的世界里,云計算是一種重要的新型工業基礎和資源”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云計算再也不是天邊遙不可及的美麗愿景,已悄然飄落,如同水、電、氣和通信一樣,成為我們身邊基礎的應用資源和環境。
而由云計算技術肇始,全新的商業模式也在同步形成、演變和完善。在云基礎架構上,技術與商業發生著日新月異的結合和創新。建立在云計算基礎之上的云應用,滿足了人們對于數字化生活較高的需求,更能夠為企業提供實時的IT應用環境和資源。云計算技術作為最前沿的計算機技術的代表,在各種新的商業運用模式下,迸發出驚人的效應,成為21世紀最令人矚目的經濟增長動力。
云計算產業如火如荼地展開之時,便遇到了成長的煩惱。云計算獨特的技術特征,以及建立在其基礎之上的商業模式,給傳統法律帶了很多的難題,給知識產權制度帶來的重大挑戰就是其中之一。知識產權制度是數字化時代規范信息傳播的重要制度,更是鼓勵技術創新和保障信息繁榮的重要手段,云計算技術及產業的發展必然與知識產權制度息息相關。從專利角度看,云計算的虛擬化及分布式計算特點使得傳統的專利審查及保護規則出現了適用難題:專利侵權舉證困難,專利侵權行為界定困難,多方參與專利的侵權責任分擔難以確定,專利審查的規則受到挑戰等;從版權角度看,版權的核心權力——“復制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在云環境下都發生了改變,因此對軟件及相關信息的版權保護也面臨著新的調整需求;而云環境中,企業最關心的數據安全及相關商業秘密保護的實施都必須重新認識和把握。
法律的發展往往落后于技術和商業模式的發展,任何一項天才的技術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往往都需要與法律進行較長時間的磨合和調整,在產業利益沖突中多種價值觀在較量中磨合,在調整中一步步體現制度制定者的政策考量。而為了激勵創新而生的知識產權制度,在未來云計算創造出的虛擬世界里,如何在磨合和調整中,兼顧權利人和權利相對方的利益,將是一個沒有任何經驗可循、難以預期的長期主題:是帶來更有利的發展環境和更有益的社會效應,還是打開了新技術與法律沖突的潘多拉魔盒?這不僅需要政策制定者的謹慎把握,需要各方有識之士獻計獻策,更需要在云計算發展實踐中與時俱進,進行開拓性地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