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元
六
禪宗認為萬物并無所有,是因為我們的心中有了它的實體,它才成為實體。這樣就比儒家與道家更徹底地皈依了道,剝奪了人對外部世界的認知權與改變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埵。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婆娑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告誡修行者:諸法皆空,所以智者不應該受諸法的束縛。這樣佛家就祛除了人的欲望,把人與宇宙萬物徹底分開,比道家走得更遠,使人成為修行者。修什么?修舍去,修正覺,修自身的輪回(而非外部世界的輪回),修自我約束而非自我放縱,修長久之功德,而非眼前之利益……從思想觀念的角度看,佛教是人類精神寶庫中的瑰寶,特別是中國佛教——禪宗更是寶中之寶。
儒家、道家、佛家的信仰,三合一,就是崇拜自然(崇拜源頭,而不是崇拜“有”及其“有”種種衍生物)。當然,中國也有一些反主流的文化,甚至有一些與西方雷同的文化。舉三個典型例子。
其一,在盤古開天地的神話中,盤古儼然西方的耶和華: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云,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肉為田土,髮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五運歷年紀》)
盤古不獨開辟了天地,還創造出天地間的萬物,成為無所不能的造物主。
其二,在女媧補天的神話中,女媧儼然西方的上帝,不僅補天,還摶黃土造了最初的中國人?!墩f文解字》在解媧字時說:“古之神圣女,化萬物者。”《山海經》記載最早:“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山之野,橫道而處?!薄吧袷恕笔菍ε畫z的稱呼,后來多稱女媧人面蛇身。
其三,在精衛填海的神話中:
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山海經·北山經》)
精衛填海的精神不符合中國人崇拜自然、不傷自然一根毛發的傳統。這個故事是有價值的,可以流傳下去,但絕對不能把這個神話視為中國的主流文化傳統,不要以為精衛填海是中國古人精神風貌的縮影。
七
西方的信仰與中國的信仰大相徑庭,他們最初的信仰對象不是自然,也不是支配自然的“道”,而是自然與道的制造者。如果自然與道的制造者是某種與人無關的超力量,那就可以與中國的自然崇拜殊途同歸,然而,西方的崇拜對象恰恰不是與人無關的超力量,他們崇拜人自身,換言之他們的信仰是自戀式的,而且其信仰具有強大的排他性,人被抬高到極致,自然則被踏在腳下。這種自戀式信仰來自于《圣經·創世紀》:
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鄙系劬驼罩约旱男蜗笤烊?,乃是照著他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鄙系壅f:“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疏,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至于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并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它們作食物?!笔戮瓦@樣成了。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賜福給第七日,定為圣日,因為在這日上帝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這段經典的話淋漓盡致地描述了世界的形成過程,揭示了西方人的信仰,可以用三段式表示西方人的信仰: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了人類;
上帝是神;
所以人類也具有神性,具有對自然的無限與絕對的支配權,這也正是人的全部意義所在。
這個三段式具有遞增的性質,上帝造萬物與造人的時候上帝是“存在”的全權代表,也是存在的全部,上帝就是一切。上帝被當作至高神之后,就漸漸離場,萬物與人構成了在實體意義上沒有至高神的世界。在沒有至高神的世界里,人們的信仰先是由耶和華轉向基督耶穌,繼而又由耶穌轉向人自己,完成了由崇拜神到自我崇拜的過程。不過,自我崇拜需要借助上帝的權威,上帝的權威在人身上體現得最充分的就是理性,所以自我崇拜實際上是理性崇拜。
八
西方人信仰上帝,包括信仰上帝的孩子——人類,也就是信仰自己。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戀與狂妄,說自戀是因為他們自我崇拜,說狂妄是他們在萬能的大自然面前低不下高傲的頭。西方人的神崇拜——自我崇拜——理性崇拜由古希臘時代開始延續至今,從未發生過實質性改變。完成神崇拜的代表人物是基督耶穌,他讓西方人擺脫了抽象的崇拜,使得由神到人的崇拜有了一個很好的過渡(因為基督耶穌同時具有人格與神格,由這樣特殊的人物擔當人神之間的溝通者再好不過了)。基督在誕生之前,西方人所說的神只具有神性,不具有人性,自然不具有人的格位?;降娜诵詠碜杂谕短ガ斃麃喌纳眢w。可以認為,上帝在人世間以肉體形式出現,化名基督,親自布道。如《圣經》所說“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人看見了我,也就看見了父,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就這樣,上帝的一切本質幾乎都居住在基督的身體里?;接腥馍?,所以崇拜基督就是崇拜人自己。
西方完成由崇拜神到崇拜人的轉變過程的另外一位關鍵人物是阿奎那。阿奎那從五個方面論述并證明了上帝存在的真實性,他的證明邏輯性極強,幾乎無懈可擊。他復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將上帝的啟示與人頭腦中的理性并駕齊驅,置于同樣重要的地位。從那時起,西方進入理性崇拜時代,也可以認為進入科學主義時代。雖然文藝復興可以作為這一潮流的對立面,但是文藝復興所宣傳的人文主義始終不具有人生或道德的普遍意義。換言之,文藝復興絲毫改變不了西方對理性的崇拜。西方的人文主義永遠不可能與中國的人文主義相提并論。
理性崇拜讓西方人確信,憑借理性可以把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完整無缺地對接起來。什么時候完全對接起來,取決于什么時候全部挖掘出人的理性潛力。后果不言自明,理性把人類引向毀滅。
西方像中國一樣,也存在非主流思想,人們對這些非主流思想往往把握不準,不是夸大其作用就是小看其作用。
進入理性崇拜時代之后,西方非主流代表是存在主義學派,這一學派的開山鼻祖克爾凱郭爾提出對后世產生很大影響的所謂二分法。二分法否定理性一統天下的霸權,以非理性與理性分庭抗禮。如果把理性理解為科學的話(這樣理解并無不妥),克爾凱郭爾嚴厲指出,科學不能囊括一切,科學只是人類顯示智慧的手段之一,絕對不是全部,甚至科學所代表的智慧往往和邪惡有關,并不是善良美好的智慧??藸杽P郭爾認為在理性范圍內,人的所作所為是沒有意義的,人類有意義的活動全都不是理性的。這種區別意義的方法被人們稱為“存在方法論”??藸杽P郭爾的學說也被稱作存在主義學說,這種學說延續至今仍未失去生命力,但終究是非主流思想。
九
各個民族最初的文化都以崇拜為載體,這不是偶然的。一般的學者在解釋這種現象時都以那時生產力水平低下為由進行搪塞,其實與生產力沒有必然關系。人類最初的文化產生于崇拜的根本原因在于:崇拜是人類的基本感情,也是最基本的認知手段。這種認知具有不可替代性,只要人類一息尚存,就要崇拜。信仰可以支配人的行為,從而決定人類延續的軌跡,當然也決定一個民族的國民性與價值觀。
中國的自然崇拜與西方的理性崇拜,分歧點可以概括為:
一、價值認定上的分歧。崇拜什么就說明那個東西有價值,否則不會崇拜。中國人崇拜自然的潛臺詞是,自然的原貌最富價值,改變它只會破壞其價值。中國人不崇尚創造,不是因為中國人沒有創造性,是故意不為之。如孔子所說: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乐哉?,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北極星位于夜空的中心,眾星皆動,惟其不動(實際上北極星的位置也是變化的,其運動周期為25800年,一個時代的人是感覺不到其變化的),于是中國的政治觀中也有了一個不動的因素,這個因素就是德。政治云譎波詭,變化萬千,但是必須以德為軸心,永不動搖,其他因素圍繞德這個因素變化,猶如夜空中的眾星圍繞北辰。然而僅僅圍繞還不夠,如果沒有規則,眾星會相互碰撞,造成混亂。眾星之所以有序地運轉,就是因為它們遵守共同的規則。中國人受到天象的啟發,制定了禮,禮能把眾人的行為規范化,有序化,從而避免混亂。再如“溫故知新”,也是效仿自然,自然就是通過溫故知新延伸時間,拓展空間,完成自我更新的。
中國偏重于溫故,西方偏重于知新。西方的理性崇拜的潛臺詞是,人類利用理性認識自然進而改變自然,會增加或提高自然資源的價值,從而為人類帶來財富。
二、作為物質財富源泉的大自然是有限的還無限的?
如果自然是無限的,西方崇拜理性當然是合乎情理的,而中國崇拜自然是一種典型的不思進取。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日益看清了自然資源的有限性。特別是熱力學第二定律被發現之后,從理論上證明了地球上的主要資源不可再生。既然主要資源是有限的,保護它當然遠比開發它更合乎人類的長遠利益。
三、人的主要需求從哪里來?
是從自然中來,還是從人對自然的改造中來?這兩者存在天壤之別。我認為人的基本需求從自然而來。肉體生命需求無外乎:空氣、水、食物、陽光、住宅、交通工具與交通設施、通訊工具與通訊設施及其他用品。
前四種需求是自然提供的,是自然需求。只要順其自然,這種需求就能得到滿足,而且用之不竭。后四種是人工制造的,是人工需求。簡單的人工需求可以避免與自然發生沖突,復雜而又無度的人工需求必然與自然需求發生矛盾。人工需求持續亢進的會導致以下惡果:
(一)二氧化碳等工業廢氣排放過多,氧氣在大氣中所占比例就會下降,下降到極限,人類將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即使沒有達到窒息的地步,被污染的空氣對人身也產生巨大傷害。
(二)飲用污染水,會引發一系列疾病,為治病要生產更多的藥物,生產藥物進一步污染水……形成惡性循環。當世界不再有潔凈水時,人類當然要滅亡。
(三)食物的科學含量越來越高,增加科學含量可以賣更多的錢,可是化學物質是不能吃的?,F在所謂吃飯,都是在吃含有化學物質的食品。長此以往,人何以堪?
(四)陽光對人類的影響很多,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其一,臭氧層被破壞,陽光直接照射導致癌的發病率大幅度上升;其二,導致溫室效應,后果難以想象。
人類與“人類”的殊死較量,看似自然需求與人工需求之間的較量,其實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與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之間的較量,是生與死之間的較量。
十
人類現在處于生與死的十字路口,必須在兩條道路中擇其一:
一條路是繼續高揚工具理性旗幟,繼續高速消耗地球資源,繼續污染空氣與水,繼續幻想向月球或太空索取能源,沉湎于長夜之飲、一醉方休的麻痹狀態,等待安樂死的到來。
另一條路是回到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上來,將天放置到人之上,結束無節制開發理性智慧的可怕游戲,像中國古代那樣,以修身為做人之根本,以齊家作為安定天下之保證,以藝術作為精神之寓所,以名檢(留名青史)作為最高之信仰。如此,人類庶幾有望得救。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要長治久安就不能醉生夢死地消費,醉生夢死地消費就實現不了長治久安。
有人會反駁:西方既能給人提供豐富的人工需求,又能保證高質量的自然需求。這是極端錯誤的認識,西方的所謂環保,是以破壞其他國家環境為條件的,如果不將污染嚴重的產業轉移到其他地方,他們無論如何也創造不出潔凈的環境。厄爾尼諾現象、颶風、溫室效應、氣候反常(如冬天南方下雪,北方無雪)等在很大程度是源于西方對自然氣候的破壞。人工需求是以國家或地區為本位的,自然需求則捆綁在一起,地球被破壞到一定程度,大家一起毀滅,不會有幸存者。
四、人類的幸福主要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還是建立在精神道德與信仰基礎上?
如果是前者,西方的理性崇拜就是合理的;如果是后者,中國的自然崇拜就是合理的。中國的自然崇拜不僅保護了自然生態,而且中國人在崇拜過程中建立了復雜的文化游戲,人可以在游戲中享受這一游戲給自己帶來的愉悅,讓思想與精神得到熏陶,從而變得更加純潔與高尚。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換一種問法:人服從自然規律、跟自然共舞與人駕馭改造自然、站在自然之上,這兩種情況哪種會給人帶來更多的幸福?我認為前者會讓人類更幸福。按照重要性排列,與人類幸福感相關的因素分別為:
1.生理活力讓人感到幸福;
2.精神活力讓人感到幸福;
3.天人合一(例如,旅游就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形式)讓人感到幸福;
4.家庭或社會認同讓人感到幸福(一個人自鎖就會產生抑郁)。
十一
東方把自然視為神,這是真正的有神論,是真正的具有約束功能的宗教。神字可以為以上判斷提供證據。
神
神字從示,從申。示的上面兩橫代表天地(這是中國人造字時就有的基本規定),下面的“小字”,按照解字專家蕭啟宏的說法:“小字:八字中間一鉤。在八的撇與捺要產生交變時,中間來了一鉤,這一鉤代表‘合’字中的一?!稀?,上面為八字相交,下面得到一口,其中有節,定于冥數。剛剛誕生出來的小生命年少(幺為一),故為幼?,F在一為豎鉤,表示‘天上一顆星,地上一顆丁’剛剛落地,落在八方之中,小也。……小音通消,易塑易消。物小易消,一粒塵埃風一吹就消散了;生命體在幼小時容易去教化它,塑造它,當它長大后,一切都定型了。根據這種現象,君子要有居安思危、見微知著、明察秋毫的品質和能力,做到防微杜漸,把災難和事故消滅在微笑的苗頭中。”(《漢字世界》,軍事誼文出版社2007年版)
把蕭先生對小字的理解運用到對“示”的理解上,示中的小有兩種含義:其一為倒著的“三”,表示日、月、星辰;其二,小是小心的意思,侍奉天地要小心。這種對天地的小心正是心存敬畏的體現,有了敬畏,心中才能有神的地位。
神的右邊是個申字。申字所代表的圖像是:自上而下的一束光明——丨貫穿了臼,臼是牙齒,牙齒咬住來自天上的光明,讓光明常駐于大地。顯然,如此偉大的功德,非神不能辦。也就是說,神是使宇宙得以和諧使人類得以繁衍與生存的神秘而又偉大的力量。中國人自古就對這一神秘力量頂禮膜拜。有人認為,中國人在帝武乙到孔子的幾百年中,把神解構了,建立起關于人的文化體系。這種論斷并不符合實際情況。按照上述中國人對“神”的理解,孔子“不語亂力怪神”,但孔子是敬天敬祖的,天和祖合成了中國所特有的神。中國人對神的崇拜一直沒有放棄,直到20世紀初葉。
從偶像的角度看西方是有神論,中國是無神論(在中國,最受人們崇拜的人物孔子是人,而非神)。從對待神秘未知世界的態度看,西方對未知世界采取不斷入侵直至完全打破它的態度。中國人則堅守未知世界不可侵犯的信念,中國人與天同在(所謂天人合一)。從這個事實看,中國是有神論,而西方是地地道道的無神論。
所以,將來能夠拯救人類災難的一定是中國的天人合一的儒教(神道教),而非西方的基督教。
(有關“華”、“然”、“易”、“變”、“郁”字的解析,請見《博覽群書》2010年第8期《剖析16個漢字說中西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