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殿峰
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鐵嶺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興起,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396個,入社會員超過21萬人。從2010年開始,鐵嶺市委組織部適時調整農村黨建工作重點,提出了“合作社+支部”黨群共同致富新模式,深入開展“合作社中黨旗紅”活動。2012年,又把開展“合作社中黨旗紅”活動作為基層組織建設年的重大項目來推進,開展了“筑堡壘、爭先鋒”主題實踐活動,努力實現黨的工作、黨的組織、黨的戰斗力和黨員作用在合作社全覆蓋,不斷激發黨群共同致富活動新的生機和活力。
按照“應建盡建、因地制宜、全面覆蓋”的原則,采取村內建、跨地域建、依托龍頭企業建等辦法,及時組建了225個合作社黨組織。為發揮典型示范作用,進一步引領全市合作社黨建工作的深入開展,2012年,鐵嶺市委組織部在全市建立了21個合作社黨建示范點,同時作為農村黨員培訓基地。
在“筑堡壘、爭先鋒”主題實踐活動中,合作社黨組織發揮思想政治堡壘、人才培養堡壘、協調服務堡壘、隊伍建設堡壘和監督維權堡壘作用,不僅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而且實現了基層黨建和經濟發展“互動雙贏”。鐵嶺縣蔡牛鎮張莊玉米新品種推廣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鼓勵和扶持社員利用農業租賃土地擴大規模、改良品種,成立了農機合作社和土地流轉合作社,逐步實現“三社合一”,每年釋放農業勞動力1000多人,為社員增收1000多萬元。
針對不同組建形式,合作社黨組織從黨員組織生活管理入手,采取“雙重組織生活”型、“單獨組織生活”型、“村社流動組織生活”型等辦法,促進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
在“筑堡壘、爭先鋒”主題實踐活動中,圍繞合作社生產發展,以創先爭優為目標,創新黨建活動載體,引導黨員發揮管理服務先鋒、生產經營先鋒、學用科技先鋒、開拓市場先鋒和扶危濟困先鋒作用,在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和黨群共同致富中,彰顯了黨員的先進性。西豐縣永得利綠色蔬菜專業合作社黨委開展了“一名黨員就是一面種植綠色蔬菜的旗幟,就是一顆勇于試種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的科技新星,就是一名勇于開拓新興蔬菜產業的先鋒戰士,就是一位勇于義務監督蔬菜產品質量的監督員”活動。目前,該合作社社員達到1487人,冷暖棚蔬菜4100多棟,人均純收入由3400元增加到1.3萬元,帶動了遼、吉兩省3400多戶菜農。2012年,合作社黨委被評為“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目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的8000多名黨員,在貸款擔保、資金互助、技術交流、化解糾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15名合作社中的優秀黨員進入村“兩委”班子,其中,79人成為村黨組織書記。昌圖縣朝陽鎮前泊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趙淑艷不僅成為優秀的村黨組織書記,還被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幾年來,全市合作社黨組織發展了378名優秀致富能人入黨,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儲備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有效地解決了村級組織后繼乏人的問題。

市、縣兩級組織部門積極協調農業、科技、金融、工商、稅務、土地、宣傳等部門,加大對鄉鎮黨委開展“合作社中黨旗紅”活動的領導和指導,為合作社黨組織提供政策傾斜、黨費支持、陣地聯建,并把合作社黨建工作納入縣、鄉黨建目標考核之中,營造合作社黨建工作發展的良好環境,助推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一是強化政策支持。制定了財政扶持政策,每年市財政拿出200萬元,縣級財政拿出100萬元,設立專項資金,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協調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資金支持和金融服務。同時,加大合作社用地、用電扶持力度。二是加強陣地建設。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綜合利用”的原則,將合作社黨組織場所與合作社場所建在了一起,將社員活動室同時建成黨員活動室,有條件的黨組織還配置了電教設備,為開展黨員、社員電化教育奠定基礎。三是提供經費保障。采取財政劃撥一點、黨費下撥一點、涉農部門支持一點、鄉鎮黨委扶持一點,多渠道籌措資金,重點扶持新成立的合作社黨組織。對于效益較好的合作社,可以從創收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黨組織活動經費,保障黨建工作運行。
在“筑堡壘、爭先鋒”主題實踐活動中,通過合作社黨組織和黨員致富能人的牽引,把農村分散經營的農戶聯合起來,推動了農業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截至目前,鐵嶺市畜牧、蔬菜、榛子三大主導產業中,共建立畜牧合作社1208個,發展畜牧小區1864個,畜牧業年產值達到187億元;成立種植業合作社850個,發展保護地蔬菜達到107萬畝;成立林業合作社60個,其中,榛子專業合作社54個,帶動榛林發展105萬畝。全市85%以上的合作社黨組織規章制度健全、載體活動豐富、黨員作用突出、黨建標致明顯,一面面鮮艷的黨旗正在遼北大地上迎風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