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銷售假藥、因藥品和醫療器械違法犯罪行為受到刑事處罰的等7種行為,將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納入“黑名單”,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對這些企業進行重點監管。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藥品安全“黑名單”管理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對于因嚴重違反藥品、醫療器械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受到行政處罰的生產經營者及其責任人員的有關信息,將通過政務網站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并實施重點監管。《規定》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規定》要求省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其政務網站主頁的醒目位置設置“藥品安全‘黑名單’專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其查辦的重大行政處罰案件涉及的生產經營者、責任人員在“藥品安全‘黑名單’專欄”中予以公布。公布事項包括違法生產經營者的名稱、營業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以及《規定》第七條第二款規定的責任人員的姓名、職務、身份證號碼(隱去部分號碼)、違法事由、行政處罰決定、公布起止日期等信息。公布期限屆滿,“藥品安全‘黑名單’專欄”中的信息轉入“藥品安全‘黑名單’數據庫”,供社會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