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孝義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喬 云
居民千件事 社區一張“網”
——構筑網格管理“八化”體系 創新社區黨建工作格局
中共孝義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喬 云
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是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集成升級”活動的重要內容,是加強社區“三有一化”建設、提高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和創新社會管理能力的有力舉措,是適應城市發展、夯實基層基礎、促進民生幸福的客觀要求。確保網格化管理落實到位,實現“網”住社區大小事、解決問題不出“格”的目標,需要在推行這一模式中著力構筑有效的工作體系。
科學化組織。強化組織領導是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前提。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民政部門具體指導、社區管理中心組織實施、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總體格局。層層建立網格管理領導組等工作機構,真正落實各級黨組織書記的責任人職責,嚴格落實班子成員包聯社區、網格制度。在廣泛宣傳發動的基礎上,采取試點先行的辦法,及早動手、積極實踐,提供經驗、做出示范。注意處理好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與抓好社區日常工作之間的關系,把社區日常工作統一到網格化管理中去,保持社區工作的平穩過渡和有效銜接。
全面化覆蓋。合理劃分網格是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基礎。針對城市化發展進程,調整社區布局,延伸管理觸角,健全社區服務、文化教育、民調治安、公共衛生、計劃生育、社會保障等工作機構,選齊配強居民小組長、樓院門棟長,不斷完善社區組織體系。根據“任務相當、管理方便、界定清晰、責任明確”的原則,按照以主要街巷、道路為界形成“街巷型”,以相對封閉的居民小區或若干棟居民樓形成“樓院型”,以相鄰駐區單位、轄區商業街、市場等形成“單位型”等三種類型劃分社區網格,實現網格之間的有機銜接,確保轄區內所有住戶和單位全部納入網格管理范疇。在網格上同步建立黨支部(黨小組),確保每個網格都有黨組織、每名黨員都在網格中。
專職化管理。組建專職隊伍是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的核心。采取機關內競爭性選拔、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等方式,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兼任社區主任)、專職黨組織副書記和副主任、專職工作人員以及協警、顧問、專職社工等。探索“一格四員”(網格管理員、網格協管員、網格警務員、網格監督員)、“1+3+X”(1名管理員,3名協管員,X名社區志愿者)等模式,組織街道工作人員、社區干部、相關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樓棟長、社區內黨員骨干和入黨積極分子、居民代表、業主委員會成員及社區志愿者等組成服務團隊,確定社區干部為網格管理員。積極開展政策法規、業務知識、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專題培訓,提高街道和社區相關人員、網格服務團隊成員特別是網格管理員的素質能力。
責任化分工。定崗定位定責是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的關鍵。明確社區黨組織書記為網格督導員,負責督促、指導、協調網格管理服務工作,確保網格管理服務作用有效發揮。網格服務團隊重點協助社區做好居民的管理、教育、服務工作,當好政策法規宣傳員、社區信息采集員、社情民意聯絡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社區事務監督員、群眾需求服務員“六大員”。明確網格管理員是網格管理服務直接責任人,在履行好服務團隊成員職責同時,負責網格團隊成員的召集,保持同團隊成員的經常性聯系,掌握動態信息,檢查、督促他們積極履行職責。
規范化運行。明確操作流程是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的依據。將工作劃分為一般性、協調性、突發性、審批性等類型,由網格服務團隊成員采取相應程序及時處置。一般性工作現場處理,登記備案;協調性工作現場受理,帶回社區商處,結果報社區或街道,并及時反饋服務管理對象;突發性工作立即上報,由社區或街道緊急處理,網格服務團隊成員現場跟蹤;審批性工作及時掌握信息,告知辦事流程。對共性問題、重大疑難問題、熱點難點問題、專業性較強問題等,由網格服務團隊成員根據情況及時上報或配合專業人員解決。
制度化保障。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是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的保障。分級繪制網格地圖,設置網格區域平面圖和網格劃分全景圖,制作網格服務公示牌,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定期召開服務團隊和網格管理員工作例會,總結工作,提出問題,研究商討,安排部署。認真記錄民情日記,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工作情況。堅持“分格不分家”,實現網格間的優勢互補、信息互通、工作互動。在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用于活動場所、工作經費、人員待遇等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財政支持,將這一部分開支納入財政預算,形成長效保障。加強對網格服務團隊成員特別是網格管理員的考核評議,量化、細化、實化考核指標,嚴格兌現獎懲。
信息化支撐。信息化建設是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助力。開展社區民意大走訪,實行“一區一室一戶一冊一人一檔”,每個社區都有一個居民信息檔案室,社區內每位居民都有一份詳細的信息檔案,每戶形成一冊,以網格歸類,保持社區與每家每戶的聯系和溝通。通過走訪駐區單位、轄區內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建立轄區黨員信息庫,并實行動態管理。在社區設立獨立的門戶網站,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務。建立社區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全面采集和錄入社區內的人、地、物、情、事、組織等信息,實現數據一次收集、資源多方共享。
精細化服務。創新服務載體、打造服務品牌是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的目標。大力開展“三活、四清、五百”活動,網格管理員帶頭成為本網格的“活戶籍、活檔案、活地圖”,帶頭做到“家庭情況清、人員類別清、區域設施清、隱患矛盾清”,并通過入戶走訪聯系群眾,達到“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和百家親。實行“12345”工作法,即“一巡查、兩走訪、三必到、四必訪、五必報”,網格服務團隊成員每天至少到網格巡查一次,一般家庭每年至少走訪兩次,發生突發事件、居民有困難意外、鄰里出現矛盾糾紛必到,每月對困難家庭、流動人員、空巢老人、社區矯正對象必訪,對不穩定因素、不安全隱患、環境不潔、外來人員流入、公共設施損壞必報,切實做到眼勤、腦勤、腿勤、手勤、嘴勤,實現網格全覆蓋、服務零縫隙。
(責編:郭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