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會信 賈世雄
加強針對指導提升業務水平全面提高基層審理工作質量
■潘會信 賈世雄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也是指導基層案件審理工作的準則。只有根據基層的實際情況,在具體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具體指導,才能有效地提高基層案件審理工作的整體水平,從而保證辦案質量。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六條原則,區別不同情況,對基層審理工作進行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從一般到重點、從基礎到專業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在提高基層審理人員業務素質、提高辦案質量上,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目前,鄉鎮紀委審理小組普遍存在著“兩少一短”的狀況,即專職人員少、辦案數量少、任職時間短。審理小組除組長由專職紀檢干部擔任外,其余都是兼職人員,加之鄉鎮三年換屆,人員流動快、變動大,且任職期間所辦案件數量少,因而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基本業務不熟練、辦案程序不嚴格、文書材料不規范等共性問題。對此,我們采取集中培訓和規范性訓練兩種方式進行宏觀指導。在基層審理干部調整后,集中5至7天時間進行業務培訓,邀請上級領導就案件審理基礎知識及審理工作“二十四字”要求進行專題輔導,使新上任的審理干部對案件審理的任務、地位、作用、原理、程序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在理性指導的同時,我們還注意從辦案操作的角度進行具體指導,先后編寫了《審理工作規范》、《模擬案例》、《文書材料合法性、規范性、嚴肅性要求》、《紀檢監察文書格式及示例》、《黨政紀處分執行實施細則》等資料,為基層審理人員的辦案實踐提供了具體而規范的“樣本”,從而保證了操作的便利性和行為的規范性。
保證基層案件的審理質量,其核心與重點是對違紀行為的定性及量紀。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定性準確、量紀恰當。圍繞這個重點問題,我們抓住三個關鍵環節,進行全程性的具體指導。一是掌握理論。在集中培訓時,就違紀錯誤性質的認定及量紀處理的基本方法、違紀錯誤構成的要件、量紀時應考慮的情節,以及定性與量紀的關系進行詳細講解,使審理人員在明確概念、掌握方法的基礎上從事審理實踐。二是模擬訓練。我們編寫不同性質的模擬案例,組織審理人員進行書面分析,現場作答,然后針對性地解決“實戰演習”中出現的問題。三是協審指導。在基層紀委審理小組草擬審理報告,提出處分意見,并已與基層黨委溝通,但處分尚未批準時,將案件提交縣紀委審理室協審把關,對定性與量紀出現偏差的,現場指導,予以糾正。在協審指導時,我們堅持協審不包辦、指導不代辦和歸口審理、分級負責的原則,既增強了基層審理干部的責任意識,也保證了辦案質量。
基層紀委辦案數量少,且多屬簡單案件,這使審理人員鍛煉的機會較少,給經驗的積累帶來一定的局限,因而,在碰到較為復雜的案件時,他們需要解決的疑難問題就比較多。對這類問題的指導,我們注意了三個方面:首先是選準難點,力求所解決的難點問題具有普遍性。其次,幫助分析難點產生的原因,是違紀概念混淆形成,還是案情復雜所致,在找準原因的基礎上,做到一點即明。最后,在選準難點、找準原因的基礎上,選擇典型案例示范指導。例如,我們曾辦理的縣農委謝某與杜某加大工程造價將款私分案。縣農委計劃在灘涂打井6眼,由井隊承包。謝、杜二人與井隊議定,每米鑿井工務費由300元加至370元,70元作為回扣。井隊鑿井6眼,共計300米,農委按合同付井隊11.1萬元,井隊得款9萬元,其余2.1萬元謝、杜二人私分。此案定性產生分歧,一種意見認為應定為受賄,另一種意見認為應定為貪污。產生分歧意見的焦點,是謝、杜二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井隊謀利益收受回扣,還是加大工程造價私分公款。通過分析大家明確謝、杜并未給井隊謀利益,因為井隊暗中得款9萬元并未多得,因而定受賄客觀要件不成立;農委付款11.1萬元,除井隊所得9萬元外,其余的2.1萬元實際上是農委的公款,二人將款私分,認定為貪污完全成立。實例指導后,審理人員不僅弄清了貪污與受賄的不同點,同時也認識到區分不同性質的錯誤,要緊緊把握違紀要件的構成,認識事物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做到定性準確。
對基層案件審理中出現的個性問題,我們采取“請上來”和“走下去”兩種途徑進行具體指導。審理人員在辦案過程中遇到自身解決不了的困難時,我們請基層審理人員帶上案卷到縣紀委共同研究,進行傳、幫、帶,把好質量關;而在發生紀檢審理意見與基層黨委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時,縣紀委就派員走下去,主動與基層黨委溝通,認真聽取基層黨組織的意見,在嚴格執行條例條規的同時,充分考慮有利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用嚴肅黨紀政紀和服從服務大局來統一雙方認識,使案件得到恰當處理。
為了提高審理干部的綜合素質及業務能力,我們對專業性的問題請專人進行專題輔導。在社會轉型跨躍發展時期,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及時聘請黨校理論教員和經濟、財貿等專業人員,有針對性地舉辦專題講座,以便拓展審理干部的知識面,更好地適應工作需要,使審理干部對涉及專業問題案件的審理更能得心應手。
年終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一次以辦案質量為中心的檢查考核活動,是通過考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樹立典型,也是通過考核促進相互學習,在考核中進行指導,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一是制訂考核方案,確定考核標準。我們把案件審理工作分解為實體、程序、執紀、創新四項,然后在細化、量化的基礎上定出評分標準。二是采取聽、看、審、訪的方法實施考核。組織考核人員聽基層審理小組對全年工作的匯報;看案件研究記錄、學習筆記、受理結案及執紀情況登記;審查案卷程序是否合法、材料是否齊全、文書格式是否規范、定性量紀有無偏差;訪問違紀案件處理后社會有何反響,對基層審理工作有何意見。三是評比總結,交流經驗。召集全體審理人員會議,由考核組對全縣的審理考核進行總結,從審理工作的各個側面,選擇有代表性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從而促進全體審理人員共同提高。我們每年確定一個重點,年年進行考核總結和指導,有效地推動了審理工作的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萬榮縣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