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陵川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郭龍龍
學習“7·23”講話精神爭做黨性最強表率
■中共陵川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郭龍龍
2012年7月2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系統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偉大實踐,科學闡述了事關黨和國家全局的若干重大問題,深刻回答了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工作的總要求。認真學習講話精神,關鍵在于領會實質、把握主題,落實好總要求。組織部門作為黨委的重要職能部門,擔負著管黨員、管干部、管人才的重要職責,要視黨性為信仰和生命,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策上來,把行動落實到推動科學發展的實踐中去,努力做黨性最強的表率。
自覺服從和服務大局,是組工干部政治成熟、黨性堅定的首要標志。組工干部做黨性最強的干部,首先要在服務大局、服務發展上下功夫做文章。要主動增強跟著中心走、貼著中心做的意識與能力,自覺把組織工作放到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上來定位、來謀劃、來部署、來推進,圍繞發展選拔干部、配強班子,圍繞發展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圍繞發展健全組織、創設載體,圍繞發展管理黨員、激勵黨員,把組織工作與推動轉型跨越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落實組織工作。工作實踐中,我們通過開展“組工講壇”、“黨性大討論”、“組工業務知識競賽”、“陵川大講堂”等多種活動,著力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開展重點工程觀摩、“組工干部下基層解難題”等活動,在實踐中服務中心,體現黨性,為轉型跨越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公道正派是黨對組織工作的一貫要求,是組織部門履行職責的重要保障,也是組工干部必須恪守的職業道德。對于組織和組工干部來說,公道正派是立身之本,為人之德,處事之基,是組織工作的“生命線”,更是組工干部之靈魂。組工干部要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權力觀,堅持以群眾利益為重,把實現個人追求與實現黨的奮斗目標、人民利益聯系起來,正確看待個人利益,正確看待個人得失,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與國家的利益關系。組織部門要加強自身建設,提煉組工文化內在精神,把“公道正派、創新爭先”的理念植入每名組工干部心中,通過辯論賽、演講賽等形式真正使組工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以新時期組織戰線的楷模王彥生、李林森等同志為榜樣,對照自己,找出差距,及時改正。只有這樣,才能在群眾中有威信,在社會上有形象,才能真正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表率。
黨性修養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征。堅強的黨性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組工干部黨性強要體現在做好本職工作上。要立足崗位,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狠抓工作落實。要建立健全工作責任機制,將目標任務層層分解、細化量化,使每個組工干部肩上有擔子、心中有壓力。要加強督促落實,及時了解工作進展,使每一項工作都有布置、有檢查、有考評、有獎懲。同時,組工干部要擴大眼界,把自己置身于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置身于信息的最前沿。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和技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時刻保持“爭先進、創一流”的精神狀態,努力破解長期困擾組織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在創新實踐中不斷提高組織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衡量組工干部黨性的基本標尺。組工干部做黨性最強的干部,就是要爭當“三服務”優秀標兵、爭創“兩滿意”模范部門。要主動走出機關、走進基層、走入群眾,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特別是深入矛盾較多、情況復雜的環境砥礪成長。要通過開展“組工干部下基層”活動,及時了解群眾的期盼需求,著力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中錘煉黨性、改進作風、凈化心靈。要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組織工作成效和組工干部自身建設的根本標尺,定期組織開展“開門評部”活動,進一步拓展群眾監督渠道,使組工干部始終處于群眾的監督之下,自覺繼承和弘揚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的優良傳統,樹立組工干部可信、可敬、可靠、可親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