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英英(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 徐州財經分院,江蘇 徐州 221008)
TAI Ying-ying (Financial and Economics Branch Couts of Xuzhou,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Xuzhou 221008,China)
隨著商務經濟的快速發展,再則我國成功舉辦奧運會,大量的跨國物流公司進入我們的視線,物流行業急速發展,物流人才需求將呈現快速增長,尤其是初級物流人才的缺口將更加巨大。我國高職校對培養初級物流人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實要求高職校必須對物流專業進行改革和創新,面向物流行業,培養與我國物流發展相適應,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能夠從事物流配送、倉儲管理、物流運輸研究等行業第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2010年國務院印發了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通知提到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綜合物流企業集團,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物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物流業增加值年均遞增10%以上。近年來,我國也在大力推動物流專業教育建設及專業人才培養。截至2011年初,我國已有410所大學、824所高職院校和2 000多所中職學校開設了物流專業,形成中職、高職、本科、碩士、博士分層次物流教育體系。
合理的物流專業人才結構應該呈現金字塔形,也就是高、中、初級物流專業人才維持在1∶4∶7的比例。根據調查,“十二五”期間,我國物流行業領域每年需要新增就業人員約140萬人,其中85%是一線操作崗位,約110萬人,而目前國內職業院校物流專業畢業生人數約40萬,遠無法滿足企業用人需求。與目前國內職業院校物流專業畢業生人數相比,所需專業人才缺口較大。此外,全國物流行業從業人員的學歷水平、高級技師人員比例、高級工人員比例遠低于全國各行業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國物流職業教育還普遍存在辦學實力不強、投入不足、學校育人與企業用人供需脫節、學校和企業缺乏有效的交流平臺等問題。專家們呼吁應從加強校企合作入手,創新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大型著名的跨國物流企業進駐我國,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物流專業初級人才具有很大的需求,主要應該由職業教育來承擔這些人才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大力改革和發展物流專業,對于推動我國物流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
高職院校培養的物流人才是 “寬口徑,厚基礎,綜合性,應用性”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提出的物流人才目標是:
(1)物流人才培養方面:高職院校應定位在物流基層作業人員和物流運營管理人才的培養。物流基層作業人才能夠熟練地進行物流實操,物流運營管理人才能夠進行具體的項目策劃和運作管理。
(2)物流需求領域方面:高職院校應定位在企業物流人才,在外向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進出口貿易量大,這些地區的物流人才則可以定位在一線操作的國際物流人才。
(3)物流專業培養層次方面:根據高職院校的學生的特點,學生是初中起點,理論水平和接受能力較低,不具備高深研究的能力。因此,高職院校的物流培養層次在理論上應定位在中初級層次,要求熟練掌握國家助理物流師職業標準所要求的全部理論知識和部分物流師 (中級)所要求的理論知識。在實操技能上應包括國家助理物流師和物流師 (中級)職業標準所要求的全部技能。
高職院校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以能力為本位,必須注重實踐性教育環節,注重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突出實踐教學的課時和課程內容。
2.2.1 理論素質分析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物流現代化首先是信息技術現代化,要實現物流的速度和質量,信息傳遞的速度和準確性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對物流人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各環節操作能力。針對物流供應鏈系統的運作過程所進行的采購設計、運輸優化設計、庫存控制、貨物保管、增值服務項目設計、倉儲優化設計、設施設備保養、信息系統使用與維護等。
成本核算與分析能力。物流要求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務,只有具備項目成本的分析能力,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以低付出、高回報來吸引客戶,才能向客戶提出有針對性、說服力和易于接受的解決方案,從而實現物流專業人才的價值。
物流市場要求物流從業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結構具體包括:經濟基礎、國際貿易知識以及一定的英語水平能力,市場營銷知識,物流專業各種技術知識,產品材料知識,財務成本管理相關知識,法律知識等。
2.2.2 技能方面
物流人才的技能要求,最基本的是將技能定位為動手能力或者實踐經驗,像使用叉車,貨物堆碼、填制單據、操作軟件及各種設施設備屬于物流人才技能;在此基礎上物流人才要具備實際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任何崗位還都需要撰寫工作報告、工作總結、基本物流流程的設計等,這也是基本技能之一。另外,一定的組織管理技能也是物流應用型人才必備的技能。
依據物流市場的要求,高職院校應該與物流企業共同來制定符合物流市場需求的課程體系,五年制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學生的前三年是進行基本知識的培養,主要學習物流理論知識,達到廣度的要求。后兩年進行在校實驗室實習和采用企業真實的項目下企業短期實習一年,最后一年學生自主選擇到企業頂崗實習的模式。根據企業所需要的知識能力進行訂單式培養,使得學生能夠勝任現實企業的工作。
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課程體系要以系統化角度將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滲透到公共學習領域、專業學習領域、拓展學習領域以及專業技能訓練過程中,并重視 “學生因素”,從而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物流管理作業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系統和基礎知識系統為基礎開發設計高職物流專業課程體系;以物流工作崗位任務和工作過程為主線,將物流職業能力培養貫穿始終,來開發設計高職物流專業課程體系,從而使學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又學會做人的本領;以物流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拓展為前提,開發設計高職物流專業課程體系。
教學團隊的建設主要解決的是師資問題。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的教師,應該具有企業工作經驗,即所謂的 “雙師型”教師。于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
(1)建設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為了獲得雙師型教師,高職院校可以一方面通過教師下企業實習,讓專門的物流專業教師參與到企業的實際項目中去,獲得企業工作經驗;另一方面可以招聘曾在企業中工作過的人員從事教學。
(2)向物流專業教師提供參加校內外組織的業務培訓條件,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專業技能能方面進行學習;通過開展教師職業技能大賽、說專業等競賽方式,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通過開發精品課程,增強教學團隊的交流與協作,促進教學水平和合作意識。
物流專業的頂崗實習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途徑來完成,具體可采用組建訂單式班級,與某企業合作,由企業提出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水平和要求,這由學校來完成,通過考試方式來判斷學生是否達到企業的理論要求。實訓課程占據學生學習時間的三分之二的比例,進入到企業內部實際工作,同時學校教師也跟著學生一起到企業中去,方便指導學生和對學生進行管理,與此同時教師也在企業中進行了鍛煉,對教師的實踐能力也是一種提升。最后一年由學校推薦實習單位,學生校外自主實習一年,進一步獲得鍛煉的機會。通過這些方式,高職院校的學生就可以較好地勝任物流企業的各項工作。實現企業用人和院校教學就業的有效對接。
在我國創建良好的物流發展環境下,高職院校利用國家的促進政策,大力對物流專業進行建設和改革,多角度地開發校企合作,一定能培養出適應物流市場的初級物流人才。
[1]陳詩穎.從社會需求看高職物流人才培養目標[J].商情,2010(37):58-59.
[2]曹軍,陳興霞.談基于工作過程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開發[J].遼寧高職學報,2010,12(4):45-48.
[3]張智國.關于五年制高職軟件專業建設的探索與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24):76-77.
[4]朱道立,等.物流和供應鏈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5]D.J.Botversox.物流管理:供應鏈一體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