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章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以學生宿舍為載體,提高高職學生黨員發展質量
◆黃元章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院校入黨學生因其自身個性心理和高職學校特點而具有自身特點。學生宿舍是對高職入黨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的重要陣地。本文針對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少、學制短、入黨“砝碼化”和黨員發展缺乏長效機制等問題,提出以學生宿舍為載體,在學生宿舍進行宣傳教育、建立黨建機構、黨員培養和發展機制、監督考核機制,從而提升高職學生黨員發展質量。
高職院校 黨員發展 學生宿舍 黨建模式
2012年1月4日,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精神特別強調高校黨的建設要緊緊圍繞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為建設能夠培養高質量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大學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高校黨的任務要求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建工作要面臨新情況、新問題、新課題,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學生黨建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
相對于本科院校學生特別是重點本科院校學生,高職學生在文化基礎、學習能力、個性心理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點。高職學生的這些獨特之處也就使高職院校在發展學生黨員方面相對于本科院校的學生黨員發展工作有自身的特別之處。
如筆者所在學院管理系為例,現有學生人數2560人,大一年級有預備黨員4人,大二有正式黨員5人,大三有正式黨員5人及預備黨員71人,黨員(包括預備黨員)占學生人數的3.3%。此種形象并不是我校獨有現象,通過對其他高職學校的交流了解,普遍存在此種現象。由于原有黨員少,學生黨支部在發展學生黨員方面速度就比較慢,同時一個黨員要培養多名學生,影響發展質量。
現在的高職院校基本上都是實行三年制辦學,而實際上學生普遍地只有2年至2年半的時間在學校,其他時候基本上都在實習崗位,所以對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培養和對黨員的進一步發展就顯得時間不夠。
個別學生對黨的歷史知之甚少,對自己為什么入黨也模模糊糊,只是單純地認為入黨對自己將來找工作有幫助,對自己在學校評優評獎有益處,入黨的動機并不是出于對黨的認同、對黨的信仰。正因為培養時間短,很多入黨學生即使成為預備黨員后對黨的基本認識都還不是很了解,對黨的信念也不是很堅定。
由于缺乏長效的培養機制,學生黨員中“入黨前爭氣,入黨后松氣”、“入黨之前拼命干,入黨之后松一半”現象時有出現,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難以得到體現。
學生宿舍是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場所。學生宿舍因其私人性而使學生更容易展現自己的真實個性,因其交互性而使大學生彼此間更容易相互影響。針對高職院校在發展黨員中存在的問題,將培養入黨學生的陣地擴展到學生宿舍,提升學生黨建工作水平和質量、培養思想政治覺悟較高的高素質黨員大有裨益。
高職院校在學生黨員培養和發展上,學生進校第一年處于觀察階段,第二年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階段,第三年由于學生要實習,學生入黨進程上普遍會被耽擱或倉促地收尾。這樣導致高職學生黨組織只能在學生前兩年對入黨學生進行培養,對入黨學生第三年開始實習及畢業后的培養處于有心無力、鞭長莫及狀態。而一些學生黨員受功利主義影響,入黨后逐漸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將自己等同于一般同學,他們的表現損害了黨在大學生中的形象。如何根據高職學生學制特點提升高職黨建工作水平和高職學生黨員質量,更好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地培養和發展高職學生黨員成為高職學生黨建的探索點和創新點。學生宿舍可以成為高職培養和提升入黨學生的質量重要的支撐點。通過學生宿舍,黨組織可以真實地考察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的表現,可以引導學生黨員積極支持和參與為廣大同學開展力所能及的服務,通過自己的表率作用擴大黨在青年學生的影響力和輻射作用,也使他們在實踐中經受鍛煉,增強黨性,提高素質。
以學生宿舍為學生黨建載體之一,將高職學生黨建工作向宿舍生活區延伸,以此帶動學生黨員的培養和發展,發揮黨組織的輻射作用。構建學生宿舍黨建機制在定位上不是要將正式的黨支部搬到學生宿舍,而是將學生宿舍作為黨建活動,特別是黨支部的各種學習教育活動、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培養過程的一種載體,一種有益補充。
開展學生宿舍黨建工作,首先在宿舍區成立專門負責學生宿舍黨員服務站。既然要以學生宿舍為載體,那就應當將黨員服務站設立在學生宿舍區,并對黨員服務站進行精心的構建。以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每棟學生宿舍樓都專門騰出一間學生宿舍設立黨員服務站,建立整套的黨員服務站的工作制度。這些制度包括入黨學生的值班制度、民主會議制度、組織生活制度、入黨學生的事跡記錄、黨務知識解答等。通過在宿舍區設立黨員服務站,對入黨學生起到答疑解惑、監督培養的功能,同時又對非入黨學生起到表率引導作用。
宣傳工作是學生宿舍黨建工作的重點,宣傳工作有沒有做好關系黨的影響力能不能擴展到學生宿舍、能不能影響學生對黨的認同和信任。從實踐經驗來看,可以把校園文化建設的一些好做法、好內容和新形式向宿舍轉移和嫁接,把宿舍作為一塊理論學習的陣地進行建設,從構建“紅色文化長廊”和設立“黨員公示制度”兩方面打造優秀的學生宿舍黨建宣傳文化。
構建“紅色文化長廊”就是要充分開發學生宿舍的文化宣傳潛能,在學生宿舍走廊掛些偉大的共產黨員像、名言警句,在宿舍生活區內定期出黑板報宣傳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和模范人物的感人故事。同時,還可以在學生宿舍黨建組織的策劃下,開展以“黨建”為主題的各類文體活動,提升學生黨員的黨性覺悟,增強黨在學生心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黨員公示制度是做好學生宿舍黨建宣傳工作的另一措施。黨員公示制度包括黨員佩戴胸卡和黨員宿舍掛牌兩個方面。所有黨員不管是在宿舍還是校園其他地方都一律佩戴表明自己是黨員或預備黨員的胸卡。黨員宿舍掛牌是指凡事有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或黨員的宿舍都在宿舍門外張貼一個牌子,上面注明是誰入黨積極分子、誰是預備黨員或黨員等。通過這些公示措施,使每一位學生黨員發揮黨員的六個帶頭作用:帶頭宣傳黨的政策;帶頭參與奉獻服務;帶頭做好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帶頭幫扶困難學生;帶頭參與和諧校園建設;
帶頭開展“宿舍示范崗”、“黨員奉獻日”、“為黨旗增輝”等活動。真正實現“從我做起,對我監督,向我看齊”的標桿作用,真正做到“我是黨員,有事請找我”服務精神。
針對高職學生黨建工作中入黨學生在校培養時間短和黨員發展機制欠缺的問題,在學生宿舍黨建方面特別推出“1+1+1”幫扶工程和義務服務制度,以利用學生在宿舍的時間,增加學生黨員培養和發展的時間,提升高職學生黨建工作質量。“1+1+1”幫扶工程是指一名黨員管理一個學生宿舍,幫助一名學生發展。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幫助一名學生發展”與黨的入黨介紹人制度是有區別的:入黨介紹人制度重在確定為積極分子之后的培養,而此處的幫助主要是在學生未成為入黨積極分子的時間內對其提供發展需要方面的幫助。
在黨員培養和發展方面,嘗試建立學生黨員的義務服務制度,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每位黨員,包括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必須在校期間在學生的生活區完成N小時的義務服務量,義務服務的內容可以是義務值班、檢查宿舍、組織宿舍區的公益活動等。每位入黨積極分子或黨員都有一本義務服務的登記卡,每做一次義務服務都在登記卡上做詳細的時間、地點和內容的登記。通過此項制度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和感恩情懷,也讓學生少一分功利,多一分善意。
管理的核心內容是過程控制和結果評估。一項制度只是停留于“怎么做”,而不考慮做的過程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如果也不考慮做了之后的效果如何,那么這項制度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黨員公示制度就是要用外在監督以強化黨員的責任意識,但監督的同時還要設立暢通的信息反饋機制,以促進學生監督的長效發揮。學生信訪制度就是學生宿舍黨建的信息反饋機制,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處可說,發揮學生對黨員的監督作用。設立固定的信訪日,接受同學們關于黨員違紀等現象的信訪,對信訪內容進行記載,并將情況向系學生黨支部匯報,通過民主會議采取整改或教育措施。在信訪日之外,可以通過公布的服務站工作人員的聯系方式直接地、及時地反應情況,并確定誰接聽誰負責跟進制度。有監督,就應該有考核。每學期末在客觀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上組織普通學生代表、服務站工作人員代表和宿舍管理員開民主評議會,對黨員在宿舍的行為表現進行考核與評定,并對黨員的評定給予公示,進一步接受同學們的監督。
在社會發展、經濟轉型的新形勢下提出提升黨員發展質量問題,是我黨善于進行自身建設的表現。如何提升黨員發展質量?首先在于夯實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夸大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結合高職院校的現實,將學生宿舍納入到培養入黨學生的范疇,為提升高職學生黨員的發展質量提供了有益的補充。
[1]朱建剛.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八項指標評價法”的建構及運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1).
[2]蔡丹豐,凌英菲.大學生黨組織持續教育模式探索[J].當代青年研究,2011,(6).
[3]聶慧芳.大學生黨員質量考核評價體系的探索和實踐[J].教師,2011,(23).
[4]翟星紅.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創新發展路徑探索[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10).
[5]馮萍.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特點及創新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