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黨和國家的共同努力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得以確立,并得到不斷完善。其中,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開始凸顯,它以中小企業為代表,解決了我國數以萬計人的就業問題,并且還通過激烈的社會競爭有力地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改革。另外,中小企業也是我國進行制度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但是,中小企業是在計劃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夾縫中發展起來的,它本身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隨著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我國的中小企業在生存和發展方面開始面臨日益嚴峻的形勢。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融資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內部融合和外部融資狀況不盡理想等。本文主要就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展開探討,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在世界范圍內,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都有目共睹。以我國為例,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截至2008年年底,中國經工商部門注冊的中小企業已達450多萬戶,個體經營戶1000多萬戶,占到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超過50%,出口額已占到全部商品出口額的70%。
當前,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增長和協調運行的基礎性力量。它們在我國生產體系中占據著基礎性地位,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數,在保持經濟持續穩定運行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中小企業重要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中小企業家也逐漸成為中國新一代經濟代表人物。而且,正是由于以市場為導向的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國的市場經濟才能夠不斷快速地發展;中小企業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也成為大型企業不斷進行經營體制轉換和制度創新的壓力。同時,由于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國有中小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比大型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存在的阻力和壓力小得多,使得中小企業更容易擺脫原有的生產關系的束縛而得到長足的發展,所以中小企業的發展對于進一步深化發展市場經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與其重要地位不相匹配的是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無論在哪一個國家,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都是制約該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難題。各國都在絞盡腦汁尋求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方法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在我國,融資難自始至終制約著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制約著我國企業競爭力的發展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具體而言,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現階段,我國在債券融資方面實行“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級審批”的規模管理,這種管理有利于使我國有限的資源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如農業、交通、能源和公共設施項目等領域,但這使得我國的中小企業受到發行規模的嚴格控制,而且國家對中小企業融資額度做出了具體的要求,使得這些企業很難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直接融資。另外,由于國家開始中小企業債券利息征收所得稅,更影響了投資者的積極性,種種因素導致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狀況不盡理想。
在2003年《中小企業促進法》正式實施之前,我國政府為了發展壯大國有和集體企業,開始實施“抓大放小”的方針政策,明確要求銀行要重點支持大企業和大集團的信貸業務,在此基礎上才能考慮中小企業的需要,這直接影響了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另外,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是非國有的,經濟效益不夠穩定,容易形成信貸風險,從而導致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非常慎重,條件較為苛刻,簡言之,目前的銀行在對待大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存在著不平等待遇。即使比起以前,情況有所改善,但是歧視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中小企業在我國的存在歷史還不夠長,他們的固定資產比較少,不足以抵押,因此在貸款方面受到種種限制,再加上一些中小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屢有逃費現象發生,損害了自身的信用度。這些都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目前,我國開始實施緊縮信貸政策,中小企業受到自身條件所限,缺少足量的不動資產作抵押,而信用擔保公司又不愿意為成長中的中小企業作擔保,這使得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的難度大大增加。
3.1.1 企業員工要加強融資政策的學習和工資工具的了解
從目前來看,仍有不少中小企業員工對融資政策和融資工具了解的不夠透徹,不足以滿足部門以及公司融資籌劃工作的要求,為此必須加強對融資政策的學習,從行業政策出發,遵守從單一到復雜的原則,并逐步擴展開來,以盡可能健全企業融資政策體系,充分挖掘政策的可用性,為融資工作取得新的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樣,對于融資工具的選擇組合使用,中小企業員工也應充分掌握各種融資工具的作用、操作程序以及優劣勢分析,為此,企業要充分運用銀行資源或參加外培的方式,促使員工加強政策學習和融資工具的認識,并及時收集整理融資政策、融資法律法規以及融資工具使用指南等等,逐步建立融資信息知識庫,并實時更新。
3.1.2 促進融資體系的構建與融資策略的轉變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是由于單方面原因造成的,面對復雜甚至不健康的融資環境,就需要充分運用當前融資政策和金融法律法規制定相應的融資策略,并積極努力搭建科學的融資體系。我們都知道,企業融資并不單只是哪一個部門的事,它還關系到公司其他許許多多部門的切身利益,構建融資體系就是要讓更多的部門參與到融資的體系當中,使每位員工都能認識到“融資工作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其實融資工作并不是單一、簡單的工作,它需要有一個健康科學的融資體系來保障,再根據不同需求、不同方式制定階段性的融資策略,才能保證融資的科學性、安全性、有效性和持續性。為此可以通過分類培訓的方式來進行融資知識宣導。
3.1.3 加快融資人才的培養與融資團隊建設
現階段,中小企業融資工作在管理方面的人力資源投入是有限的,其實,企業越發展,融資工作越重要,在這方面的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隨著近年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中小企業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企業要想立于世界企業之林,就必須健全并加強企業的“造血”能力,加快融資人才的培養和融資團隊的建設。另外,中小企業還應該努力做好融資籌劃并積極尋求機構合作。因為融資籌劃工作是一項具有前瞻性的工作,需要預判能力和專業能力的支撐。在逐步健全融資體系的過程中,向專業的咨詢機構尋求幫助,不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更能為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3.2.1 政府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持
首先,政府必須將中小企業的發展提到應有的重視高度,設置管理中小企業的專門機構。其次,政府要多制定一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尤其是稅收優惠政策,在流轉稅和所得稅等方面降低稅率,從政策方面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政府還應該努力構建一個多功能、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盡力消除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壁壘,以促進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發展規模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并要積極發展二板市場,鼓勵產品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強、市場前景好的中小企業直接進入證券市場融資。
3.2.2 加強商業性銀行的深入改革,不斷完善金融企業制度
首先,商業性銀行必須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的重要性,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新的貸款增長點。銀行必須認識到,國內現有的大行業和大企業雖然在國民經濟中占據很大比重,但畢竟數量有限,其信貸和結算業務基本已經被各家大銀行所壟斷。如果商業性銀行想要不斷拓寬業務領域,增加經濟利益來源渠道,就應該將目光投向中小企業。其次,商業性銀行應該根據中小企業貸款地區分散、戶數多和財務管理不規范等特點,設置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部,從而科學規范中小企業的貸款管理。再次,商業性銀行還應該實行完全信貸員負責制,因為目前的商業性銀行貸款還具有一些貸款程序繁瑣,貸款權力過于分散等弊端,實行完全信貸員負責制就是由信貸員負責貸款的調查與發放,這樣可以實現職責全力明確,促進中小企業的融資。
3.2.3 構建多層次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從目前來看,抵押擔保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所以政府和社會應該采取一定的支持手段,重點扶持一批管理科學、經營業績優異和規章齊全的信用擔保機構,從而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組建。此外,還要盡快出臺擔保機構風險控制以及信用擔保資金補償政策,引導和規范社會信用擔保行業的有序發展,這樣可以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近年來,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越來越多人的廣泛關注。2003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正式施行,這使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開始走上法制化軌道。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這就需要中央、政府和社會要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和引導力度,金融機構也要努力改善服務,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的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走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1] 馬麗瑩,李云,孫志梅.完善東北地區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思考[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1).
[2] 胡春偉.淺談中小企業融資問題[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6(07).
[3] 張文萍.試論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J].太原大學學報,2007(02).
[4] 申屠江平.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05(12).
[5] 徐海濤.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析[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3).
[6] 劉紅英.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7] 李益民.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成因與對策[J].南都學壇,2006(05).
[8] 趙延君.當前形勢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芻議[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