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公共管理學院 王晶
湖北的沿江區域是指東起黃岡市的黃梅縣,西至恩施州的巴東縣,地域總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其中包含了咸寧、鄂州、黃岡、黃石、荊州、宜昌、武漢7個市和恩施一個州。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湖北開始實施長江中游經濟帶開發戰略。到了90年代,湖北又積極響應浦東大開發,對沿江地區開放開發大力推動,從而使沿江地區經濟有了快速地發展。但是由于當前行政區域的劃分,湖北沿江雖然相比以前有了較快的發展,各區域間的社會經濟資源還是比較分散的,處于割裂狀態,沒有形成一個大規模的整體。以長江為紐帶,功能聯系緊密的城市體系還沒有建成,所以具有整體性優勢的沿江經濟板塊還沒有建成,從而對生產力的發展也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湖北省沿江區域構建區域公共管理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模式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現在這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期里。
所謂區域公共管理,是指在一個特定區域內的多元主體為了解決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社會領域中的一個或多個公共問題,實現利益共享,運用協商或調解等多種辦法對區域內各層之間的交叉重疊問題進行管理。這個定義包括兩個重要信息:第一,區域公共管理主體問題。其主體是多元的,可以是政府組織,也可以是非政府組織,甚至是私域組織。但無論何種組織,其最終目的都是要解決由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領域帶來的交錯性的公共問題,從而實現多方共贏。第二,區域公共管理運用的方式和手段是各方地位平等的前提下的各方協商和調解,因此它與經濟領域、政府領域的依靠競爭和壓制方式的管理是非常不同的。第三,區域內各方之間存在的交叉重疊性問題是區域公共管理的對象。
區域經濟一體化,簡單來說就是將獨立的、分散的經濟通過合作、協商等各種方式整合為一個相對較大的經濟的過程。城市之間區域一體化,可以使各城市通過優勢互補,加強專業化生產,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其次,通過擴大市場規模實現規模化經濟;第三,技術上互相學習,互相配合,從而提高產品生產數量和質量;第四,企業間競爭加強,可以促使企業提高經濟效率;第五,可以提高就業率,實現高經濟增長,最終取得更好的收入分配。第六,可以加強貨幣金融政策之間的合作。
那么,湖北沿江區域建立區域經濟一體化有什么必要性呢?第一,呼應了長江經濟帶開發戰略。目前,長江流域全面開發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這對于11個沿江省市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機遇,但也是挑戰,如何抓住機遇,實現經濟的飛躍發展,是每個省都需要考慮的問題,湖北省也不例外。建立與強化沿江城市帶是整個長江經濟開發的戰略部署核心。湖北省位于長江的中游,開發沿江區域,借助長江大開發這個東方,實現快速發展,然后再擴散到省內其他城市,帶動全省經濟的發展。第二,湖北沿江各城市合作的問題嚴峻。首先,區域的經濟資源分割,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產品和要素市場,在區域的資源配置方面,市場機制也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區域產業優勢互補很難形成。其次,城市貧富差距嚴重,湖北各市經濟發展情況懸殊,長期以往,必然會產生貧富差距,不均衡發展必然會為將來的區域建設埋下隱患。所以要建立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富有地區帶動貧困地區,實現資源整合,最終整合整個湖北沿江城市資源,建成湖北長江經濟走廊,然后帶動其他城市的發展。
針對區域公共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要性,如何構建區域經濟公共管理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模式成為了湖北當前的最重要任務,既要克服區域公共管理的問題,也要堅持區域經濟一體化,實現經濟的全面發展。
在湖北沿江流域的7個城市中,武漢是湖北的省會,也是整個湖北經濟的核心。所以,中心城市帶動模式中,第一步是繼續鞏固武漢龍頭老大哥的地位。因此,在湖北長江經濟開發中,政府首先優先要對武漢市的發展給予最大的支持。例如,武漢市的發展重點是工業和服務業,政府以高新技術作為主干,集中發展五大支柱產業,培育重點產業。另外,還要對信息、旅游、文化產業和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等社會服務業。使武漢成為資金集中地,推進金融創新,形成區域金融城市體系。第二步是逐步增強副中心城市功能。副中心城市是指宜昌。它是水電之都、國際性旅游城市,因此宜昌的地位也很重要。可以從新型工業化、物流、城市建設等方面逐步提高宜昌的城市功能,從而帶動宜昌鄰近的各沿江地區發展.。
首先,武鄂黃段。武鄂黃地區是一個礦產生產基地,全省生鐵、鋼、鋼材產量的85%以上,是由武鄂黃地區所產的。所以武鄂黃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把現有的礦產工業優勢與經濟實力作為基礎,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加大高新技術產業與現代制造業發展,打造新的集工業化管理、物流、商貿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現代服務中心。
其次,宜昌—荊州段整體開發。全長約六百公里屬于荊州、宜昌兩市江段,是中游江段的一半。而且資源富集、產業聚集是這個區的重大優勢。因此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方法如下:第一,堅持以現有產業為基礎,優勢資源為依托,構建湖北經濟的西部板塊。第二,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兩市之間公路、鐵路、港口、航道的建設,基礎設施容易涉及區域公共管理問題。各區政府需要放常眼光,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最終宜昌—荊州段要形成新的交通格局,例如鐵路大動脈、公路主骨架、空中大走廊、水運大通道等,把區域性綜合的交通樞紐的任務最終落實到宜昌—荊州段沿江地區。
目前,長江經濟發展已把長江作為軸線,建立了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另外還建立了一些省級開發園區,以現代技術優化沿江開發環境,招商引資,整合沿江產業體系,增強產業發展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區域公共管理出現的問題對湖北沿江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非常重要。所以湖北省政府相關部門要牽頭,把武漢作為發展中心,協調區域機構,協調利益各方關系,互利合作,促進湖北沿江經濟的發展。另外,還要重視對行政邊界地區的投資,充分利用資源,促進城市雙方合作,最終推動湖北經濟的發展。
總而言之,湖北沿江區域發展,就要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而且發展中還要兼顧各個城市的區域公共管理發展。通過城市之間的良好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完成,優化沿江一帶經濟發展結構,達到資源互補,使湖北各城市協調、均衡發展,最終帶動湖北整個城市的發展。
[1] 彭正波.區域公共管理視角下“泛珠三角”政府合作探析[J].特區經濟,2008(2).
[2] 周德鈞.關于建立湖北沿江城市帶的幾點思考[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06,8(1).
[3] 劉仁春.區域公共管理與區域經濟合作發展[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0(6).
[4] 曹現強.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與地方公共管理創新——兼論區域經濟一體化態勢下的政府合作機制建[J].中國行政管理,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