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徐喬梅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國的民營企業發展比較迅速。民營企業為了追逐利潤進行的產業延伸和產業融合在擁有雄厚資本積累和先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成為可能。旅游產業作為第三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旅游產業是我國的新興產業,具有比較低的進入門檻、良好的環境優勢以及其產業地位不斷提升的優勢。其中的旅游景區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吸引旅游者的核心要素,因此我國的民營企業更加熱衷投資開發旅游景區。盡管為了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我國放松了民營企業進入第三產業的限制,但是由于認識能力水平以及技術水平的限制,民營企業在開發我國旅游景區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采取相關措施更好地促進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
我國的旅游投資基本上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這個體系中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社會投資為主體、外資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我國的旅游投資仍然呈現總體投資不足的問題,比如旅游投資的不均衡性,我國旅游景區的投資中飯店方面的投資過剩,而旅游景區基礎設施投資不足,旅游環保投資和旅游購物投資比較滯后;旅游景區投資呈現明顯的地區差異性,其中東部地區旅游景區投資比較多,相對的中西部地區旅游景區投資比較少;我國旅游景區投資總量的匱乏嚴重影響了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很大程度上拓寬了我國旅游景區的融資渠道,尤其是對應于擁有豐富旅游資源但是旅游基礎設施比較缺乏的中西部地區而言,為旅游景區的開發帶來了雄厚的資本支持。
根據我國憲法的相關規定,我國的旅游景區作為一種資源屬于國家所有,然而旅游景區內部的資源歸屬方面存在著十幾個相關部門甚至多部分多頭管理的混亂局面。例如旅游景區的內部資源歸屬文物、文化、宗教、建設、國土資源、林業等等管理。這樣的傳統產權制度管理旅游景區的局面嚴重阻礙我國旅游景區的持續發展。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能夠帶來先進的管理機制和新的經營管理方式,從而能夠促進我國旅游景區市場化科學化經營管理的實現,更好地促進我國旅游景區的健康持續發展。
20世紀90年代中期,民營企業開始開發我國的自然景區,最開始主要是廣東和浙江等地的民營企業為了滿足當地居民的旅游需要開發本地的小型景點和景區。近年來隨著我國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民營企業投資開發旅游景區的熱情更為高漲。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可以依據其投資的形式分為三類:一是主要成分是個體和私營經濟為主的股份制公司或股份制合作企業集合社會上的閑散資金,實現旅游景區的共同開發,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追逐短期利潤和資本回報;二是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旅游集團,其主要業務是旅游,開發旅游景區,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自身規模的擴大,拓展自身旅游業務。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杭州宋城集團公司對旅游景區的開發;三是非旅游產業的其他大型企業集團的開發旅游景區,其主要業務并非旅游業,開發旅游景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進行多元化經營。
隨著我國對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政策限制的放開,民營企業經過自身發展具備了比較強的資本積累和融資渠道的多元化,使得民營企業能夠在經濟上有實力開發旅游景區;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比較先進,實現了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技術上的可行性。
通過上面的分析得知,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可行性,然而由于我國旅游景區管理方面的詬病,以及民營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過分追逐利潤的特性,民營企業在開發旅游景區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盡管我國的旅游立法體系逐步建立,但是我國在旅游景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森林公園等方面并沒有正式的立法?,F有的旅游景區的相關行政法規和條例,由于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或者其修改的程序不能適應現實情況的發展,在出現實際問題時并不能有效解決,特別是因為缺乏相應的具體法律法規對開發行為的規范,民營企業在開發旅游景區時沒有相應的法律規范可以借鑒,對于旅游資源權利歸屬問題缺乏清晰的界定標準,從而難以很好地保障旅游景區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合法利益,進而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的行為也得不到有效的監管。
企業的短期收益和旅游資源的長期保護的協調問題是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面臨的最大的矛盾和沖突。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經營和投資的年限一般為30~70年,民營企業所具有的追逐利潤的特性使得民營企業在經營旅游景區的過程中,總是從企業自身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為了獲得最大的收入,會最大限度接待游客,從而對旅游景區的環境資源造成破壞。民營企業對旅游景區投資和開發的暫時性和企業自身認識方面的限制性以及投資能力方面的限制,使得民營企業在開發旅游景區時沒有過多考慮對旅游景區資源的長期保護問題。而旅游資源的破壞往往具有滯后性的特點,也使得民營企業、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對開發旅游景區所造成的破壞不能及時發現并補救。這種短期收益和長期保護的協調問題往往使得責任的追究和補償存在很大的問題。
旅游景區是不同于其他的制造業行業,其載體是物質產品,內涵是精神產品。民營企業對旅游景區的開發不僅取決于企業自身所占有的良好資源條件,還在于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將旅游資源轉化成的旅游產品是否能夠獲得旅游者的認同。旅游者的文化素質和欣賞水平的不同自然對旅游景區的評價也不相同,這就使得民營企業在開發旅游景區的過程中難度增加,風險提高。同時民營企業在經濟方面和技術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夠準確對所開發的旅游景區進行市場的定位和價值判斷,從而比較容易出現對旅游景區的盲目開發和低水平的重復建設。而盲目開發和低水平建設又會進一步要求民營企業投入更多資金進行旅游景區的維護。
通過分析,盡管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民營企業進入投資和開發旅游景區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有利于我國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要采取措施進一步規范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的行為。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各方面監督約束機制的逐步健全,國家相關部門要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確保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實現規范化的運作。一是國家要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規范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的行為,可以通過公開招標等手段實現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的公平競爭,防止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的不法行為和違規行為;二是國家要制定旅游景區開發的相關條例和具體的實施細則,進一步規范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的行為,對于破壞旅游景區資源的行為給予嚴懲和處罰。
民營企業對旅游景區的開發主要是通過獲得旅游景區經營權的方式,實現了旅游景區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國家的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對民營企業的開發行為進行有效監管,確保旅游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開發,并建立相應的約束機制??梢越覙藴实穆糜尉皡^評估體系,為民營企業的經營行為和相關國家旅游管理職能部門的出讓經營權的行為提供依據,實現旅游景區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可以通過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旅游景區的發展規劃,以及相關的檢查和監管的制度和規定,從而防止民營企業對旅游景區資源的過度開發,對民營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的短期利益破壞旅游景區資源的行為進行約束,實現旅游景區資源的可持續保護。
BOT的運作模式是國際上民營企業建設基礎設施的比較通行的做法,不僅保證了國家的所有權,而且能夠有效緩解國家建設基礎設施的不足,實現基礎設施的有效供給。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實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采用BOT運作模式,國家和旅游景區的管理者能夠專司管理的職責,而不再直接承擔旅游景區的盈利性方面的業務,避免了旅游景區管理的混亂,還解決了我國由于財力有限不能承擔全部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在采用BOT運作模式下,出讓旅游景區的經營權的過程中可以對不同性質的項目采用不同的運作方式捆綁出讓,總合同中分列不同性質內容的子合同:對于經營性的項目簽訂特殊經營合同,對于基礎設施的項目簽訂BOT模式的運作合同,并針對不同的內容設立相應的監督約束體系,從而有效監督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的行為,同時保證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的質量。
民營企業投資開發旅游景區具有暫時性的特點,而且民營企業往往過多關注短期利益的獲得,忽略了對旅游景區資源的長期保護,因此為了更好保護國家的旅游景區資源,降低資源破壞風險,對于不同級別的旅游景區資源要進行分級管理,確定是否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旅游景區資源。對于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景區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等等價值比較高的旅游景區要限制民營企業的開發,這類的區域要重點保護,旅游開發只是輔助,要由國家制定統一的發展規劃,由國家專項投資和轉移支付來進行嚴格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對于普通的旅游景區資源,要區分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進行分區管理,對于核心區要制止進行旅游開發活動,緩沖區和實驗區可以適當允許民營企業開發旅游;對于一般性的旅游風景名勝地,可以允許民營企業進入投資和開發,但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監督機制,實現市場化的操作,同時注意保護旅游資源。
[1]繆芳,袁書琪.民營企業投資景區旅游開發的利益訴求分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2).
[2]謝江紅.民營景區核心競爭力的價值鏈模型研究[J].科技和產業,2007(3).
[3]袁姝,徐維祥,鄭勝華.民營企業投資旅游業的驅動機理研究[J].當代財經,2005(1).
[4]張曉明,駱建艷.論民營企業在旅游投資與經營中的資源整合[J].改革與戰略,2008(3).
[5]依紹華.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的博弈分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3).
[6]依紹華.民營企業進行旅游景區開發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旅游學刊,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