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開發區職業技術學院 郭寧
服務外包是企業將價值鏈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基礎性非核心服務業務剝離出來,外包給企業外部優秀的專業化團隊來承接其服務,從而使其專注核心業務,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對環境應變管理的一種管理模式。它主要包括信息技術外包(ITO)、商業流程外包(BPO)、知識流程外包(KPO)三個部分。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劇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服務外包發展勢頭迅猛,并日漸成為服務業轉移的重要形式之一。然而服務外包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知識產權問題,進而影響到服務外包的整體運行。從當前濱海新區服務外包的實施現狀來看,服務外包項目經常涉及的知識產權保護并未得到多數企業的重視,發包方和接包方極易遭遇侵權和所有權喪失等知識產權風險,這已成為該行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影響服務外包的整體運行。
當前,濱海新區已經緊緊抓住服務外包全球轉移的寶貴機遇,以獨特的區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條件、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云集的優勢以及雄厚的人才支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國內外服務外包企業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服務外包產業呈加速發展態勢,與先進制造業一同構筑起濱海新區高端、高質、高新化的產業結構。尤其是服務外包產業作為天津“十一五”期間重點扶持的產業方向之一,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于2007年天津市啟動了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天津開發區作為天津三個服務外包示范園區之一,占據了天津市服務外包產業比重的60%,吸引了一批跨國公司如三洋、霍尼韋爾、松下、三星、摩托羅拉等投資建設制造基地及研發中心。
目前,軟件服務外包業已成為濱海新區服務外包業的“龍頭”,投資軟件服務外包的企業約占所有服務外包企業的90%。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軟件服務外包企業就是“藍泰科技公司”。2008年,IBM藍泰數據中心接受國際ISO20000認證機構頒發的ISO20000證書,成為天津第一家通過這一認證的企業,這也將標志著其托管服務和軟件服務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將繼續領跑濱海新區IT外包服務,并對周邊經濟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
但同時我們發現服務外包知識產權保護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歸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服務外包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相對較淡薄。目前隨著我國服務貿易市場的開發開放,濱海新區作為我國服務外包重點區域之一,服務外包的步伐明顯加快,但服務外包的協議制定和實施過程離不開借助法律手段來保護雙方的知識產權。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區內很多企業在承接服務外包的工作中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影響了服務外包的發展和我國發展服務經濟的質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表現在多方面,如我國知識產權制度長期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發展較美國等發達國家緩慢且存在一些漏洞;部分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缺少信心,認為現有的執法立法力度不足以及時保護他們的知識產權;企業以盈利為目的的性質決定了他們過分看重眼前的經濟效益而忽視長遠利益等。
其次,服務外包企業缺乏相關知識產權管理人才和技術型人才。通過對藍泰科技公司等的調研,我們發現這些企業由于國家和企業領導的重視,特別是由于該類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較多,因此基本都有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其知識產權管理人員有較好的知識產權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但同時上述公司根據多年的外包工作體會以及我們通過對濱海新區內其他企業的調研還發現:盡管濱海新區作為服務外包產業的重要試點,但區內很多企業仍存在缺乏專門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和專業化管理人員、兼職管理人員對知識產權了解很有限,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尚未健全和落實等問題。
而對于從事服務外包的技術人員而言,以服務外包較為集中的IT產業為例,通常最理想的人才結構是金字塔形,即較少的復合型高級人才,相對較多的系統工程師和大多數處于產業基層的藍領技術人員。但現實工作中,處于中層的系統工程師人數卻遠遠大于處于基層的軟件技術人員,這種不合理的人才結構嚴重影響并制約了服務外包的發展。此外,我國的教育體制使得各類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多數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實際動手能力卻相對較差,因而在短時間內不能適應企業和崗位的需求,磨合期較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服務外包的發展速度和水平。
最后,相關配套的服務外包知識產權政策、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服務外包項目經常涉及的知識產權保護并沒有得到大多數企業的重視,極易遭遇侵權和所有權喪失等知識產權風險,成為該產業中的薄弱環節。
歸結起來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第一,知識產權的所有權歸屬問題存在糾紛和模糊的地方。通常,在服務外包中有可能涉及的知識產權歸屬問題主要有如下幾種:發包方直接轉移已確定的知識產權;外包關系期間改進或產生的知識產權;企業雇員產生的知識產權以及外包中第三方知識產權。第一種情況在外包過程中基本不會產生爭議。而后三種則需要實現權屬明確,否則很可能產生問題。如軟件中某一項改進或修改是否導致合作者共同創作權并形成共同所有權人,如何確定所有權是一方或另一方獨占的還是共同擁有;相反在給對方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外包時,雙方通過溝通、協調研制并開發的新方案新成果,這些成果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歸屬如在服務外包的合同條款中已做明確界定,那么就可以避免權屬不清的糾紛,從而不斷提升外包服務質量和水平。
第二,對機密信息、商業秘密和核心軟件的保護尚不健全。在知識產權的運行過程中,任何一個發包方都希望發包給一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相對健全完善的企業去承擔。例如軟件發包方將軟件外包給藍泰科技服務商,但由于軟件開發資料的提供,不可避免的要將自己的部分商業秘密甚至是核心技術同時讓藍泰科技公司了解;如果接包方將這些信息用于自己的商業行為,那么發包方的商業秘密及核心技術也將會隨軟件開發的外包而迅速流失。因此任何一個發包方在選擇合作對象時非常重視對方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健全程度。而濱海新區作為我國十一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之一,盡管服務外包企業云集,也有部分像摩托羅拉和藍泰科技這樣知識產權制度較為成熟的企業,但從整體上看多數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法律真空和制度漏洞等問題,因此需進一步加大探索力度,建立健全服務外包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不斷適應發展趨勢。
濱海新區作為服務外包行發展的重要試點之一,對濱海新區本身的服務業乃至全國服務經濟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目前服務外包工作日趨走向成熟和完善。為了使濱海新區服務外包在深度和廣度上得以快速發展,我們亟需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研究和探索。
(1)通過多種渠道進一步強化服務外包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例如:通過定期開展階段性培訓和業務考核提升、完善企業及其人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又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前往服務外包工作較成熟的地區或國家學習、體會、借鑒,只有具備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才能夠使國內外客戶的知識產權在得到外包服務的同時得到有效保護,從而促進濱海新區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和服務經濟水平的提升,真正發揮知識產權保護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再者,服務外包企業還應當加強對商業秘密管理制度的重視,使那些可以成為商業秘密的信息處于保密狀態中,防止由此產生一系列知識產權糾紛。
(2)濱海新區地理位置優越,各類高新技術企業云集、資源優勢突出,特別是教育資源豐富,區內有各級各類高等院校,每年為企業培養輸送大量高技術應用型人才,有效克服了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人才瓶頸。但就目前情況看,還應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區內各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的橫向聯系,使高校培養出的學生成為真正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縮短學生適應工作崗位的時間,為企業和國家創造更多更好的財富。基于這一理念,結合當前濱海新區內服務外包行業發展迅速且涉及內容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的現實,為了有效避免由此產生的矛盾糾紛,當前最棘手的問題應當是培養一批不同層次的能熟練掌握知識產權管理相關政策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這種培養應當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在深入企業進行大量調研后制定科學可行的教學計劃。最終將其注入到這些從事服務外包的高新技術企業,有效避免知識產權糾紛,加快我國自主創新的步伐。
(3)區域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濱海新區,而完善的服務外包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優良投資環境的核心,因此應進一步完善服務外包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一方面,對知識產權權屬問題,可以將發包方、承包方和第三方知識產權分開管理,對發包方提供的知識產權接包方應進行權屬、時限、適用范圍等審查;在涉及第三方知識產權時,應獲取第三方知識產權的授權;接包方在利用第三方知識產權完成外包工作時,也應事先獲得第三方許可和授權;另外要積累研發過程中產生的技術秘密,擇機采用專利或商業秘密方式進行保護,從而不斷積累智力成本。
另一方面,健全對機密信息、商業秘密和核心軟件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發包方的信任,例如:企業有義務告知并通過定期的培訓使員工形成保密意識并承擔起保密義務,必要時可以簽訂保密協議;嚴格管理無關人員,通過授權書等方式來控制接觸秘密文件的工作人員,避免無關人員接觸保密文件;在完成外包任務時,將所有保密文件連同復印件一并退還發包方或在雙方在場情況下銷毀。通過這些方式獲取發包方的信任,使接包方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必將有利于我國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
可見,只有認清濱海新區當前的大好形勢和存在的不足,才能對癥下藥,從而使濱海新區服務外包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進而有效促進濱海新區和我國服務經濟的快速發展。
[1]姚蓓艷.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面臨的知識產權問題及對策[J].國際貿易,2009(26).
[2]錢永銘.服務外包與知識產權保護[J].國際貿易,2008(5).
[3]陳俊芳.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現狀與對策[J].產業經濟,2010(1).
[4]任秀奎,和金生.服務外包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及應采取的策略研究[J].現代財經,2008(2).
[5]周正柱.上海服務外包發展現狀及路徑研究[N]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0(2).
[6]張曉濤.國際服務外包發展分析及我國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2008(14).